讲真,看到什么“中国汽车出口超越日本”的新闻,我一点都激动不起来。
这不叫胜利,这叫开席。
以前大家还讲究个武德,你出一招我拆一招,在擂台上打得有来有回,观众看着也体面。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黑暗森林,所有人都在一个黑漆漆的屋子里,谁也不知道对方在哪,最好的防御就是对着所有方向无差别开火。什么超越日本,那都是给外面人看的PPT,真正的内核是,桌子上的菜就这么点,我不但要把你的碗抢了,还要把桌子掀了,最后再把厨房点了,谁都别想吃。
这就是当下的车圈,一个大型的修仙现场,要么渡劫飞升,要么身死道消。
而荣威M7 DMH这个东西的出现,就是这场大逃杀里最新的一个“颠子”。
8万多块,给你一个混动轿车。
我看到这个价格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哇好便宜”,而是“上汽的精神状态还好吗?”。这已经不是什么价格战了,这是典型的“自爆卡车”式袭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荣威这次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吹熄了揣兜里,主打一个颗粒归仓。
这种行为在商业上叫极限施压,在玄幻小说里叫燃烧精血换取战斗力,在东北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过去我们怎么看车?看品牌,看技术,看操控。现在呢?就看一条,你是不是想让你的同行死。
荣威M7这个车,从头到脚都写满了四个大字:“别来沾边”。
你看它宣传什么?超长续航,舒适空间,智能座舱。这些词听上去是不是特别耳熟?是不是所有车企都在念叨?但问题是,当价格来到8万这个区间,这些词的意义就完全变了。
这就好比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大厨,突然跑到路边摊去卖蛋炒饭,还只卖5块钱一份。你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就是想看看隔壁摊主破产的样子。
什么160公里的纯电续航,2050公里的综合续航,低到2L的能耗。这些参数在20万的车上,叫技术亮点。在8万块的车上,它叫“压缩毛巾”,看着不大,泡到水里能给你变出个浴巾来。它不是在秀肌肉,它是在告诉比亚迪,你的护城河,我用挖掘机就能填平。同行看了也得傻,这简直是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的操作。
再说什么智能座舱。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现在车里那些花里胡哨的大屏幕已经免疫了。什么智能语音,什么车载KTV,本质上都是让你在堵车的时候不那么焦虑的电子奶嘴。荣威M7这个所谓的“智能座舱”,在我看来最值钱的其实是那个“全景沙发躺椅”。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它彻底放弃了对“驾驶乐趣”这种玄学的追求,它悟了。它深刻地认识到,对于绝大多数天天挤在早晚高峰里的国人来说,车不是什么灵魂伴侣,车就是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可以平躺的“电子方舱”。最关键的需求不是人车合一,而是堵在路上的时候,我能不能一键放平成一张床,安详地睡过去。
从这个角度看,荣威算是把民粹解构主义玩明白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样,智能座舱的未来不在算力,而在能不能让打工人躺得舒服。这才是真正的用户洞察,直击灵魂深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企想得太有谋略了,可能他们内部开会也就是拍脑袋决定的,但结果就是这么个结果。
至于那个什么“明珠”设计美学,什么东方中正哲学,听听就好。对于一个8万块的代步工具来说,它最好的设计就是“看起来不像个8万块的代步工具”。它只要能做到让你开出去不丢人,让你丈母娘觉得你这小伙子挺会过日子,它的设计任务就超额完成了。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价值观,但非常有效。
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比如奔驰,它最值钱的就是那个三叉星标,它卖的不是车,是“我开奔驰”这个身份。但当一个品牌没有这种玄学光环加持的时候,怎么办?
那就只能掀桌子了。
把所有配置拉满,把所有体验堆够,然后用一个匪夷所思的价格砸到你脸上,就问你怕不怕?
这他妈才叫诚意!
荣威M7 DMH这个车的出现,标志着混动市场彻底进入了“巷战”阶段。以前大家还隔着几条街用炮轰,现在是脸贴脸拼刺刀,比的就是谁更狠,谁更不要命。它不是在问“我的产品好不好”,它是在问“我的价格,对手跟不跟?”
一旦跟了,利润就没了;不跟,市场就没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电车难题,只不过轨道上绑着的,是各大车企的财报。
所以,这车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让同行睡不着觉。这就够了。它就像一条鲶鱼,不,它是一条食人鱼,被扔进了本来就已经很拥挤的鱼缸里。它不在乎生态,它只在乎撕咬。
混乱,才是阶梯。对于我们这些只想花小钱办大事的消费者来说,这种场面,加大加大加大,我们爱看。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