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到龙岩40分钟?
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现在福建人真把这事儿提上了日程。
要知道,南龙铁路2018年才通车,时速200公里,车厢永远是人挤人,货挤人,偶尔还能见人跟货互相挤。
说它只能勉强够用,已经是给足了面子。
现在好了,三龙高铁来了,专跑客运,时速350公里,直接把三明和龙岩的距离压缩到一顿早茶的时间——这谁顶得住?
不过话别说满了,这条线的诞生过程可不比福建的山地简单。
你知道福建的地形有多狠吗?
戴云山脉横在那儿,像个横着睡的大胖子,把高铁施工队逼成了“山地特种兵”。
永安到漳平那段,隧道群直接占了70%的长度,最长隧道15公里,单公里造价1.8个亿。
你说这是修铁路,还是在烧钱?
有人开玩笑,说福建的施工队可能得边挖隧道边拜山神,毕竟谁也不想让山体突然来个“亲密互动”。
当然,光有技术难题还不够,选线路这事儿更是让人头大。
两条方案,东线想覆盖大田这种山区县,补铁路空白,可沿线人口少,客流潜力堪忧。
中线更务实,抓着三明北、永安南、漳平西和龙岩这几个点不放,经济效益直接拉满。
于是,中线方案成了大热门,但也别高兴得太早。
方案定归定,那个15公里的隧道还在那儿等着呢,技术队伍估计连梦里都在琢磨怎么打通这片“戴云山地狱”。
说到这里,你以为施工队的苦日子就到头了吗?
别急,还有一个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着他们。
这线路要是稍不注意踩进核心区,那些保护鸟类、河流的环保要求能把工程拖上一年半载。
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桥梁+隧道混搭,尽量让高铁“飘”过去,既不动山里的鸟,又不惹保护区的麻烦。
但高铁这种东西,真不是光靠技术和环保就能让人买单的。
福建人盼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通得快、走得爽、赚得多吗?
三明到龙岩压缩到40分钟倒是好说,关键是这条线还把永安的石墨、漳平的建材、龙岩的稀土这些资源一把串起来,直接把资源和市场连成一条线。
再加上三明的红色旅游,龙岩的客家文化,这条高铁没开通,客家菜馆老板可能已经在研究菜单怎么招待外地人了。
说到这儿,咱们得聊聊福建人对这条高铁的期待有多高。
有人在网上调侃:“高铁一通,我早上吃永安小吃,中午龙岩泡温泉,晚上还能赶去三明吃宵夜。”
有人更直接:“三明到广州3.5小时,等着吧,周末去珠江边撸串不是梦!”
当然也有理智派:“别高兴太早,2026年还得等国家批复,2027年开工,2032年才能通车,急什么?”
不管怎么说,三龙高铁的意义确实不止于福建。
它是杭广高铁的一部分,等到浙江、广东段都连起来,长三角到珠三角的通行时间又能压缩一大截。
到时候,三明人、龙岩人甚至福建人都会感谢这条线,感谢它让时间不再是个奢侈品。
不过啊,别怪我泼冷水,2032年通车那天,再去三明北站看看,如果你跟当年的施工队聊上两句,估计他们会告诉你:别问时间快不快,先问问戴云山通了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