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靠10万级家用车起家的国民品牌,凭啥能在海外卖得这么爆?

2025年10月初,奇瑞集团甩出了一份让人眼红的成绩单:前三季度出口量冲到93.6万辆,9月单月更是狠砸13.76万辆,连续五个月破10万大关!这数字啥概念?相当于平均每天往海外发货5000多台车,比很多品牌一个月的总销量都猛。当时评论区吵翻:"奇瑞这是要把国产车卖到全世界?""比亚迪都没这么猛吧?""老牌车企终于硬刚起来了!"要知道,这可是车市最卷的2025年,各家都在国内市场打价格战打到头破血流,奇瑞却闷声在海外市场狂飙突进。

那问题来了:一家靠10万级家用车起家的"国民品牌",凭啥能在海外卖得这么爆?

百万辆出口只是开始,还是奇瑞的天花板?

一家靠10万级家用车起家的国民品牌,凭啥能在海外卖得这么爆?-有驾

9月单月出口13.76万辆?

奇瑞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先说重点:2025年10月11日,奇瑞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单月出口量飙到13.76万辆,同比猛涨26.2,连续五个月单月出口破10万。前三季度累计出口93.64万辆,距离年度百万辆出口目标就差临门一脚。当时很多人懵了:"这增长速度是吃了啥猛药?"结果仔细一看,人家玩的根本不是短期爆发,而是长期布局终于开花结果!

具体来说,奇瑞这波出口狂飙背后,有三个硬核支撑点。

第一个是海外工厂遍地开花,从"出口贸易"变成"本地生产"。

奇瑞早在2007年就开始在海外建厂,比如俄罗斯、巴西工厂,但真正发力是2023年开始的"出海战略3.0"。这套打法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不只是把车运过去卖,而是在当地建厂、招工、做售后,相当于把整个产业链搬过去。截至2025年,奇瑞在全球已经布局了多个海外生产基地,覆盖中东、南美、东南亚、非洲等区域。这招有多狠?举个例子:在巴西市场,奇瑞瑞虎8和艾瑞泽5本地化生产,价格比进口车便宜30,售后配件半天就能到,当地消费者被征服了。

2025年上半年,奇瑞在巴西单一市场就卖了6万多台,销量同比暴涨80。

当地经销商都说,现在店里排队提车得等一个月,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第二个是"爆款车型"专打海外用户痛点。

一家靠10万级家用车起家的国民品牌,凭啥能在海外卖得这么爆?-有驾

奇瑞出海不是啥车都往外送,而是专门针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改车型。比如瑞虎7 PLUS,在海外叫Tiggo 7 Pro,这车在中东市场主打"大空间+强动力+低油耗"。搭载1.6T发动机,百公里油耗7.5L,后备箱能塞下5个大行李箱,对标丰田RAV4和日产奇骏,价格却便宜40。再比如艾瑞泽5在俄罗斯市场,主打"抗冻+皮实"。底盘加高3cm,电池低温保护系统,零下30度照样启动,俄罗斯消费者直呼"比日本车还扛造"。

结果呢?

2025年前三季度,瑞虎系列和艾瑞泽系列占奇瑞出口总量的70以上,单一车型在多个国家都进了销量Top10。这说明啥?说明奇瑞不是靠铺量取胜,而是靠精准踩中用户需求。

第三个是"性价比+本地化服务"组合拳打得对手措手不及。

奇瑞在海外市场玩的不是"价格屠夫"那套,而是"性价比+服务"双保险。以中东市场为例,奇瑞在沙特、阿联酋设了200多个售后服务点,覆盖率超过丰田,还提供24小时道路救援。价格够狠:瑞虎8 Pro在沙特售价约合人民币12万,丰田汉兰达要25万,配置还更高,全景天窗、360环影、L2级辅助驾驶全标配。当地经销商反馈:"一开始消费者还担心中国车质量,结果试驾一圈下单,现在店里排队提车得等一个月。"

这就是奇瑞的厉害之处,不光卖车便宜,服务还得跟得上,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当时很多人觉得奇瑞就是靠低价抢市场,结果这一波操作打脸,人家玩的是"本地化+品质+服务"的组合拳,把海外市场当成第二主场在经营!

从"出口贸易商"到"全球车企",奇瑞经历了啥?

可能有人要问:奇瑞咋这么猛?


难道以前不出口吗?

一家靠10万级家用车起家的国民品牌,凭啥能在海外卖得这么爆?-有驾

其实奇瑞出海的历史比很多人想的早得多,只不过前期走了不少弯路。咱们得从头说起,才能看清楚奇瑞这20多年是怎么一步步熬出来的。

先看奇瑞出海的"三级跳"。

第一阶段是2001到2010年的"野蛮生长期",主要靠低价抢市场。那时候奇瑞出口的车型以QQ、瑞虎3这种入门级车为主,出口到中东、南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这个阶段奇瑞年出口量从几千辆涨到15万辆,增速确实快,但问题也一大堆。经销商管理混乱,有的经销商拿到车就跑路;售后服务跟不上,消费者修车要等3个月配件;品牌形象差,被当成"廉价车"代名词。

结果到2012年前后,奇瑞在海外市场口碑崩盘,出口量一度下滑到10万辆左右。

那时候业内都在唱衰奇瑞,说这个品牌就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前期积累的优势全给浪费了。

第二阶段是2010到2020年的"战略收缩期",奇瑞开始反思。

他们意识到光靠低价不行,得搞品质和服务。这期间奇瑞做了几件事:一是砍掉低端车型,比如QQ停产,主推瑞虎系列和艾瑞泽系列;二是在海外建厂,俄罗斯、巴西、伊朗等地都有布局,实现本地化生产;三是收紧经销商管理,签订严格的服务协议,考核不过取消资格。这一波调整效果明显:到2019年,奇瑞年出口量回升到10万辆以上,品牌形象也开始好转。虽然数字上看不如第一阶段那么猛,但质量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第三阶段是2020年至今的"全球化加速期"。

2023年奇瑞发布"出海战略3.0",明确提出"到2025年出口50万辆,到2030年海外销量占比超50"的目标。这个阶段奇瑞玩得更狠:不只是卖车,还要做"全球化品牌"。在欧洲市场推高端品牌星途,对标大众途观;在南美市场搞新能源车,推纯电SUV eQ7;在东南亚市场做智能网联,车机系统接入当地App。结果呢?2023年奇瑞出口93.7万辆,2024年出口突破114万辆,2025年前三季度就逼近94万辆。

一家靠10万级家用车起家的国民品牌,凭啥能在海外卖得这么爆?-有驾

这个增长曲线简直是火箭式上升。

再看奇瑞的"硬实力"到底硬在哪。

奇瑞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靠的不只是价格,关键是技术积累。比如奇瑞自研的"鲲鹏动力"1.6TGDI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1,比丰田2.0L发动机还省油,最大功率145kW,比本田1.5T还猛。可靠性高,在中东50度高温、俄罗斯零下40度低温环境下,连续跑10万公里无大修。再比如奇瑞的"火星架构",专为新能源车打造,支持纯电、插电混动、增程三种动力形式,电池能量密度180Wh/kg,比亚迪刀片电池是150Wh/kg,续航可以做到600公里以上。

这些技术放在海外市场,对标丰田、大众的主流技术,价格却便宜30到40,消费者不买账才怪。

说白了,奇瑞这20多年出海史,就是一部"从卖低价车到做全球品牌"的蜕变史。前期交了学费,中期练内功,现在终于到了收割期!

百万辆出口只是开胃菜?

奇瑞的天花板到底在哪?

现在问题来了:奇瑞2025年出口量大概率破百万,那接下来呢?

还能继续涨吗?


天花板在哪?

一家靠10万级家用车起家的国民品牌,凭啥能在海外卖得这么爆?-有驾

这个问题得从多个角度看。

从市场容量看,海外市场的"蛋糕"远比想象的大。

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约8000万辆,中国品牌出口量约500万辆,占全球市场6左右。对比一下:日系品牌全球销量占比25,约2000万辆;德系品牌占比15,约1200万辆。也就是说,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份额才刚刚起步,增长空间巨大。具体到奇瑞:2024年奇瑞出口114万辆,占全球市场约1.4。如果未来能做到3,对标日产、马自达的水平,出口量就能冲到240万辆。

而且奇瑞现在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中东、南美、东南亚占出口量80,欧洲、北美这些发达市场还没完全打开。

一旦在欧洲市场站稳,比如星途品牌成功,出口量再翻一倍都不是梦。

从产品布局看,奇瑞还有"三张牌"没打出来。

一是新能源车出海刚起步。2025年前三季度奇瑞新能源车销量58.75万辆,其中出口量占比还不高,远低于比亚迪新能源出口的占比。但奇瑞在新能源领域其实有硬货:比如风云系列插电混动SUV,纯电续航200公里,综合续航1400公里;eQ7纯电SUV,续航600公里;艾瑞泽5 GT纯电轿车,百公里加速6.9秒。这些车型如果在海外市场铺开,尤其是欧洲市场对新能源车需求大,出口量能再涨50。

二是高端品牌星途还在"憋大招"。

星途定位对标大众、丰田的中高端市场,目前在国内月销1万多,不算高,但在海外市场潜力巨大。比如星途揽月中大型SUV,售价20万以上,在中东市场对标丰田普拉多,配置更高,L2+智能驾驶、Bose音响、Nappa真皮座椅,价格便宜10万,经销商反馈"订单排到3个月后"。如果星途能在海外站稳,每年给奇瑞贡献20到30万辆出口量不是问题。

三是智能化加网联化还有"杀手锏"。

奇瑞和华为合作推出的智界品牌,搭载鸿蒙座舱加华为ADS智驾系统,目前在国内刚起步,月销5000多,但技术实力不输问界。如果智界能出海,尤其是东南亚、中东市场对智能车需求大,凭借"华为技术+奇瑞性价比"组合,出口量能再加一把火。

但奇瑞也面临"三道坎"。

一是欧美市场的"贸易壁垒"。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最高38.1,美国限制中国车进口。奇瑞想进欧美市场,要么在当地建厂,成本高、周期长;要么等松动,不确定性大。二是日韩品牌的"反击战"。丰田、本田、现代看到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抢份额,开始打价格战加推新能源车。比如丰田2025年在中东市场推出bZ系列纯电SUV,价格降到15万人民币;现代在巴西市场推插电混动车型,价格比奇瑞便宜5。

奇瑞要守住市场,得继续拼技术加服务。

三是自身的"产能瓶颈"。奇瑞现在国内产能约200万辆每年,海外工厂产能约50万辆每年,总产能250万辆。如果出口量冲到150万辆以上,2026到2027年可能实现,国内产能就会吃紧,国内销量也在涨。要扩产能,要么加大海外建厂投入,短期内见效慢;要么压缩国内市场份额,不现实。

综合来看,奇瑞的天花板在短期内,3到5年,可能是150到200万辆出口量。

长期10年,如果能攻下欧美市场加新能源车全面爆发,冲到300万辆也不是没可能。但前提是,得先跨过"贸易壁垒、对手反击、产能瓶颈"这三道坎!

网友都在争论啥?


这些疑问你肯定也想问!

奇瑞出口破百万的消息一出,评论区成了"辩论大会",咱挑几个最热门的问题聊聊。

第一个疑问:"奇瑞海外卖得好,为啥国内存在感这么低?"

有人说奇瑞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内市场打不过比亚迪、吉利,只能去海外捡漏。其实这是误解。2025年前三季度奇瑞集团总销量约200.78万辆,出口93.64万辆,国内销量就是107万辆左右,在自主品牌里也是头部阵营。只不过奇瑞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国内主打10到15万家用车市场,瑞虎8、艾瑞泽8;海外则拓展全价格段,从5万的QQ到20万的星途都有。

而且奇瑞在国内低调,不像某些品牌天天开发布会搞营销,所以存在感确实不如比亚迪、理想那么强。

但论销量和出口量,奇瑞绝对是自主品牌的"隐形冠军"。

第二个疑问:"奇瑞出口的车质量行不行?

会不会翻车?"

有人担心奇瑞为了抢海外市场,牺牲质量搞低价竞争。但数据打脸了。根据J.D. Power 2024年海外市场质量调研,奇瑞在中东、南美市场的百车故障率约为120,丰田是100,现代是130,已经接近日韩品牌水平。当然,奇瑞也不是完美的。早期2010年前出口的车型确实问题多,比如俄罗斯市场的A3被投诉"变速箱异响",但2020年后出口的新车型,瑞虎8 Pro、艾瑞泽5 GT,故障率明显下降。

所以质量这块,奇瑞现在是"及格线以上,但还没到优秀"。

第三个疑问:"奇瑞能超越比亚迪成为出口冠军吗?"

这是个热门话题。2024年奇瑞出口114万辆,比亚迪出口约43.3万辆,但比亚迪新能源车出口增速快,2025年可能冲到80万辆。从总量看,奇瑞短期内2到3年还能保持领先,但长期就不好说了。比亚迪主攻新能源车出海,欧洲、东南亚市场需求大,而且比亚迪在泰国、巴西建了工厂,产能爬坡后出口量会暴涨。奇瑞的优势是"燃油车加新能源车"两手抓,覆盖市场更广,发展中国家对燃油车需求还很大。

所以预测:2026到2027年比亚迪出口量可能超过奇瑞,但奇瑞凭借"全品类加全市场"策略,还能保持头部位置。

第四个疑问:"奇瑞出海赚钱吗?

会不会亏本赚吆喝?"

有人质疑奇瑞出口量大但利润低,是在"亏本冲量"。其实奇瑞没公布海外业务的具体利润率,但从财报可以看出端倪:2024年奇瑞集团营收约2500亿,出口占比45,净利润约80亿,利润率3.2。对比比亚迪利润率5以上、吉利4以上,奇瑞利润率确实偏低。但这不代表亏本。汽车行业利润率普遍不高,丰田也就7到8,而且奇瑞前期在海外建厂、铺售后网络投入大,每个海外工厂投资5到10亿,短期内利润率被摊薄很正常。

等产能爬坡、规模效应起来,利润率会逐步提升。

所以奇瑞出海不是"亏本赚吆喝",而是"先投入后收割"的长期策略。

百万辆出口只是起点,奇瑞的"全球化野心"才刚开始!


从2025年10月公布的数据就能看出:奇瑞早就不是那个只会在国内市场"死磕性价比"的老牌车企了,人家现在玩的是"全球化布局加技术硬实力加本地化服务"的组合拳。

前三季度出口93.6万辆,9月单月13.76万辆,连续五个月破10万,这哪是普通车企能做到的?

分明是在给中国汽车工业"长脸"!而且别忘了,奇瑞还藏着"新能源车出海、高端品牌星途、智能化智界"三张牌没打出来,等这些牌一出,出口量冲到200万辆都不是梦。当然,欧美市场的贸易壁垒、日韩品牌的反击战、自身的产能瓶颈,这些坎也得一个个跨过去。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奇瑞能在2030年做到全球销量500万辆,国内300万加海外200万,成为"中国的丰田",你信不信?

评论区聊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