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乾崑百万搭载量背后:三大引擎如何构筑辅助驾驶的“护城河”?

2025年8月14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通过一段视频宣布了一个数字:1,000,000——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汽车,正式突破一百万辆。

这个数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汽车产业层层涟漪。它标志着,辅助驾驶在中国已然迈过了早期科技爱好者尝鲜的阶段,开始演变为被大众市场广泛接受的出行习惯,一种全新的“人车关系”正在被更多用户每日实践。

从零到百万,华为乾崑智驾用时很短。在这背后,是11家车企伙伴的鼎力协作,是超过25款上市车型的市场验证,更是用户用真金白银和辅助驾驶里程投出的信任票。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驱动华为乾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向辅助驾驶的星辰大海?

华为乾崑百万搭载量背后:三大引擎如何构筑辅助驾驶的“护城河”?-有驾

解构“乾崑速度”:三大引擎驱动的智能飞轮

一百万搭载量的达成,绝非偶然的市场爆发,而是一个系统高速运转的必然结果。华为乾崑构建了一个由“技术研发、商业生态、数据闭环”三大引擎驱动的智能飞轮。

引擎一:压强式研发——从“行业首创”到“技术护城河”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智能汽车赛道,原地踏步即是倒退。华为车BU 2024年超过200亿的研发投入,便是一种“压强式”的战略宣言。这种投入力度,打造了多个“行业首创”,并让华为乾崑几乎每一年都在重新定义高阶辅助驾驶的天花板。

2022年,华为乾崑智驾ADS 1.0 率先实现城区NCA(领航辅助驾驶)商用,在路况最复杂的城市道路获得成功验证。

2023年,华为乾崑智驾ADS 2.0业界首发不依赖高精地图,让“全国都能开”变为现实,并推出全向主动安全系统,极大地拓展了辅助驾驶的可用边界。

2024年,华为乾崑智驾ADS 3.0业界首发车位到车位(P2P)的智能泊车辅助等功能,将辅助驾驶旅程从主路延伸至“最后一百米”的停车场,实现了智驾全场景的无缝连接。

2025年,华为乾崑智驾ADS 4 的发布,则是一次架构性的革命。全新的WEWA(世界引擎+世界行为模型)架构,通过云端生成海量极端场景来训练车端AI,带来架构、安全、体验的全面升级,为迈向L3及更高阶辅助驾驶铺平了道路。

华为乾崑百万搭载量背后:三大引擎如何构筑辅助驾驶的“护城河”?-有驾

引擎二:开放生态——从“朋友圈”到“产业共同体”

华为乾崑朋友圈的扩张深度与广度,同样令人瞩目。

目前华为乾崑已经与11家车企进行合作,推出上市车型25款,覆盖中高端及大众市场。合作车企从鸿蒙智行联盟内的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延伸至阿维塔、深蓝、广汽传祺、岚图、方程豹等中国主流汽车品牌,还吸引了百年豪华品牌奥迪。

华为乾崑作为产业赋能者,与车企的合作模式早已超越传统汽车产业中主机厂与供应商的供需关系,双方升级为共同探索和定义市场的“产业共同体”。

譬如,华为乾崑与一汽奥迪的合作,突破燃油车智能化困局,实现“油电同智”。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与一汽奥迪VMM(车辆运动管理系统)通过双系统协同,使能一汽奥迪Q6L e-tron家族和A5L车型具备高速领航辅助、城区领航辅助、泊车辅助等核心功能。

华为乾崑百万搭载量背后:三大引擎如何构筑辅助驾驶的“护城河”?-有驾

华为乾崑联合猛士科技打造“智能越野”新品类,猛士M817开创全球智能越野SUV先河。猛士M817搭载360度全域融合的智驾之眼,配备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在内的共27颗智能传感器,开创智能越野新时代。

从新势力到传统巨头,从新能源到燃油车,从城市通勤到硬派越野,华为乾崑的合作网络覆盖了15万到百万元的全价位段和所有主流车型。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朋友圈”,而是一个共创、共享的“产业共同体”。

引擎三:数据闭环——从“用户爱用”到“自我进化”

“数据不会说谎”,一个辅助驾驶系统好不好,最终要看用户是否愿意用、喜欢用。

截至2025年7月底,华为乾崑智驾辅助驾驶总里程已达到40.5亿公里,相当于往返月球超过5000次。更关键的指标是,仅在7月份,用户人均辅助驾驶里程就高达699公里,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到4倍。

高使用率意味着高信任度。海量的真实路况数据,尤其是中国复杂多变的道路场景数据,源源不断地回流到云端,成为训练和优化华为乾崑算法的“养料”。系统通过学习这些数据,不断提升对各种极端情况的处理能力,变得更聪明、更可靠。

这个“技术→商业→用户→数据→技术”的完美闭环,正是智能飞轮高速旋转、不断加速的核心动力,让华为乾崑不断进化为一个“越开越好开”的系统。

华为乾崑百万搭载量背后:三大引擎如何构筑辅助驾驶的“护城河”?-有驾

跨越百万: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一百万辆搭载,对于辅助驾驶领域是一个沉甸甸的里程碑。它不仅代表了成功的商业验证,更深刻地重塑着整个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和未来图景。

首先,加速辅助驾驶普及

乾崑智驾的百万搭载,标志着辅助驾驶不再是高端车型的差异化配置,而正逐渐成为用户购车决策中的“核心价值要素”。

华为乾崑通过将辅助驾驶能力模块化、平台化,大幅降低了车企落地高阶辅助驾驶的门槛与周期,尤其帮助传统车企和新品牌快速构建竞争力。

这种“科技平权”,使得更多15万-20万元的主流车型也能搭载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加速汽车产业从“硬件定义”到“软件定义”的范式转变。

其次,重塑产业分工模式,从“链式供应”走向“网状共创”

华为乾崑与车企的合作,证明了一种新型汽车工业关系正在形成。它超越了传统的零部件供应模式,演进为基于能力互补、数据共享与联合创新的“平台型生态”。

在这一模式中,华为乾崑提供底层技术架构与持续迭代的算法支持,车企则聚焦整车制造、品牌定义与用户体验优化。双方共同响应消费者需求,协同进行功能开发与验证。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极大提升了研发效率,也构建出难以短期复制的生态护城河,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集群创新。

第三,驱动算法加速迭代,迈向更高阶辅助驾驶阶段

华为乾崑百万搭载背后的数据闭环,尤其是极端场景的数据积累,为训练更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提供坚实基础。同时为中国辅助驾驶技术在全球汽车产业制高点建立独特优势,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注入新动能。

结语

百万搭载,是过往创新之路的答卷,更是下一段征程的起点。它证明了中国智能汽车产业不仅在应用规模上领先,更能够在技术体系、生态模式上走向全球高地。

我们相信,在“把智能带入每一辆车,让出行更安全,生活更美好”的愿景下,华为乾崑将推动辅助驾驶加速走进更多消费者的生活。

END

本文为「智能进化论」原创作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