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宝马7系刚换代那阵子,朋友圈比楼下小区的广场舞还热闹。
有人放话:“丑得离谱,宝马设计师怕不是昨晚喝多了吧?”
这话听着就带劲儿。
我记得那天正好去试驾,4S店人山人海,销售忙得跟打仗一样。
那气氛,比春运火车站还热闹,没人有空听你聊什么“丑不丑”,全在排队刷卡。
你说丑,别人说香,现实和网络,像隔着一堵墙。
手机屏幕里,7系的大鼻孔照片被疯狂转发,评论区很快变成“键盘侠夜校”:一半人在嘲讽,一半人直接开抢订单。
楼下邻居家小孩看照片时还皱着眉,等真跟我去4S店看了实车,回来一路都在研究怎么说服他爸换车。
网上喊丑,现实里抢断货,这不是段子,是实打实的现象。
你要说审美这东西公平,那我只能笑笑。
毕竟有些人买单的速度,比你吐槽的速度还快。
新7系站在展厅里,气场真不是闹着玩的。
那双肾格栅,分体大灯,第一眼好像硬核到有点莽。
可只要你多看两眼,灯光一打,内饰一亮,后排8K大屏刷地落下来,朋友的话直接卡壳:“迈巴赫这下压力山大。”
你要说迈巴赫像穿西装的老钱,新7系就像穿潮牌打耳钉的年轻老板。
一个玩经典,一个玩反差,谁也别笑话谁。
我倒是觉得,宝马这波操作,像极了iPhone当年第一次上刘海屏。
全网喊丑,结果一年后安卓机集体抄作业。
流行的事情,总是先被骂,再被抄。
你说中国市场审美刁钻,确实不假。
新贵们买车不是图省事,是挑剔得不行。
内饰要能开会,后排要能追剧,智能配置要能唤醒全场。
7系直接把影院搬进车厢,谁还真在意那点“机械灵魂”?
堵在二环路上的人,早就把操控乐趣留给M3了。
说到操控,宝马还真没丢。
后驱、V8、魔毯悬挂、L3自动驾驶,这些玩意儿都没跑。
表面是科技感爆棚,骨子里还藏着点微微躁动——这才是旗舰该有的范儿。
你说它不像以前的宝马,那是时代不一样了。
咱们身边真有几个老板,愿意自己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地飙?
都想着后排舒服点,视频会议、按摩座椅、全景大天窗,能不能静音才是核心KPI。
那天试驾回家路上,车里朋友还在翻数据。
新7系上市首月,订单5000多台,平均成交价接近百万。
有人说这是“有钱人的审美”,可你真以为他们就随便买买?
你得懂面子、要讲身份、还得会选带头大哥。
宝马这波,赌的就是下一个十年的“新贵审美”,而且赌赢了。
其实,争议最大的地方,反倒在于网络和现实间那点“信息错位”。
网上喊口号的,可能压根没摸过车门把手。
现实里买单的,早就用数据投票了。
“买不起就说丑”,这话虽然土,但有点意思。
你说键盘侠是不是爱自我安慰?
我倒觉得,没人有义务懂所有人的审美。
只不过,没见过实车,就别急着下定论。
有意思的是,每次宝马7系换代,都会引发一轮争吵。
上一代被骂鼻孔大,这一代干脆直接赛博朋克。
奔驰迈巴赫还在讲优雅,宝马已经开始玩灯光秀。
你说迈巴赫像老上海的爵士乐,宝马7系就是深夜潮流电音。
谁更“高端”?
看钱包,也看心态。
毕竟,豪车的世界,本来就不是给所有人设门槛的。
偶尔,身边也有犹豫的朋友。
试完车,他在后排坐了十分钟没说话,最后问我:“你说这设计,是不是太冒险?”
我咧嘴一笑:“人家敢做旗舰,咱们敢不敢买单?”
有些东西,不亲自体验,你永远不懂那种“新鲜感”带来的冲击。
你说迈巴赫沉稳,宝马7系炸裂,其实都是各有千秋。
关键是,这一局宝马玩得不按套路,反倒让一帮新贵嗨得停不下来。
这种场面,跟体育圈有点像。
想想去年姆巴佩刚转会那会儿,网络骂声一片,球衣销量却冲到天花板。
网友总爱揪着别人家芝麻不放,自己家西瓜烂不烂都无所谓。
宝马新7系这次,不也一样?
你喊丑,市场用数据怼你。
你说没灵魂,开过的人都说:这后排是真香。
如果说迈巴赫代表老钱的腔调,那宝马7系就是新钱的野心。
上海、深圳、成都的高端圈,谁还拿“低调”当本事?
身份、面子、体验、仪式感,得全都要。
你真以为谁都愿意一辈子穿西装?
现在流行潮牌混搭,车也得跟着换风格。
宝马7系,这波属于“敢想敢做敢为难自己”,反正数据是实打实的。
说到底,豪车是拿来体验的,不是拿来吵架的。
你还在网上刷屏说丑,别人已经坐进了真皮座椅,打开后排影院,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高端爽感”。
键盘上的世界永远吵不赢现实的油门声。
下次再有人嗤之以鼻,不妨带他去车展溜一圈,别光打嘴炮。
毕竟,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不亲自试试,永远不知道哪种味道更对胃口。
至于宝马7系到底好不好看?
见仁见智。
你喜欢迈巴赫的老派优雅,我偏爱新7系的炸裂张扬。
世界这么大,谁还没点自己的小癖好?
反正我已经约好了下周再去试驾一次——顺便看看,等到年底,7系能不能再整点新活儿玩玩。
你要不一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