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看到这个标题,你是不是拳头硬了……
我也是!
大家应该都知道,最近日本大米价格暴涨的事情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日本媒体发布了这样一篇奇文:《中国的“电动汽车增产”,可能导致粮食危机》,见下图:
这新闻什么用意,不用笔者多说了吧?
好家伙,要不是亲眼看到这等“高论”,我甚至都很难相信,会有人把 粮食 跟 新能源车,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关联起来……
日本媒体的“神逻辑”
这篇文章的逻辑,我给大家捋一捋。
咱们中国大力发展电动车(EV)
➡ 电动车使用了磷酸铁锂电池,会消耗磷矿
➡ 所以,磷酸需求暴增,而磷酸又是肥料的关键原料
➡ 所以,磷肥就涨价了
➡ 所以,中国就限制了磷肥出口了
➡ 所以,日本买不到足够的肥料,粮食的生产就受到了影响
➡ 所以,“粮食危机”就来了!
这篇文章还暗戳戳的说一句,“过去曾预测,2060年磷矿石将面临枯竭……优质磷矿石挖完后,剩余的矿石,恐怕不容易使用和挖掘……”
总而言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事实上,这是日媒常用的抹黑咱们的手法,咱们就说上面那段言论,隐藏着许多逻辑漏洞。
比如说,文章把新能源车(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LFP电池),和肥料的磷酸需求对立起来,暗示两者争夺资源,会直接导致粮食危机。但它压根没提供数据,证明LFP电池的磷酸用量,能挤占肥料市场到什么程度。
实际上,全球磷矿储量还能用300多年,优质磷矿减少是长期问题,短期内远没到“危机”地步。未来随着电池回收技术、矿业开采技术的提升,磷矿资源的储量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再来,文章盯着中国90%的磷酸进口依赖不放,却不提摩洛哥(全球磷矿储量70%)等其他生产国。
咱们也没阻止日本搞多元化进口啊,主动权不是在日本自己手上吗,中国限制出口,你去别家买不就是了。全球市场会通过价格调节供需,哪有那么容易崩盘?
我还想问一句,中国现在正在大力研发“钠电池”,需要用到盐。那以后日本吃不起盐了,是不是还要怪中国人不该研发“钠电池”了?
日本有粮食危机,大米价格暴涨,根源在自己,却非要扯上中国新能源车,转移视线。这种套路,一直是日媒的拿手好戏!
事实上,真正会造成粮食危机的,绝对不是这种原因。
可能会导致粮食危机的真正因素
那么,一般来说,会导致粮食危机的真正因素,通常有哪些呢?
最直接的就是,天气因素。这些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干旱、洪水、台风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
人为因素,也不可忽略。比如地缘冲突,这些年,俄乌冲突导致化肥和粮食出口受阻,全球小麦、玉米价格飙升。紧接着,投机资本下场炒作,国际粮食和化肥的价格波动,被金融市场放大,投机者哄抬价格,让普通消费者吃亏。这才是2022年肥料危机的主因,哪轮得到新能源车背锅?
地缘冲突导致的战争,图源网络,侵删
最后,一个国家自身的农业资源管理,也非常重要。咱们就以日本这次的“米价暴涨”事件为例,他们国内的农业协会(JA,简称“农协”),就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咱们先看这张图,这是日本国内米价走势图:
图片出自大公网,侵删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60公斤大米的价格,从2021年的12804日元,到2024年飙升至23715日元,将近翻倍!
笔者简单计算了一下,假设1美元=150日元,2024年的这个价格,相当于每公吨2635美元。
好,咱们先记住这个结论,往下看。这是2020年-2024年,国际大米价格走势:
显然,米价虽有波动,但完全不像日本那么凶狠——从2020年的427美元/吨,到2024年的563美元/吨,也不过是涨了30%。
更重要的是,咱们前面算出日本国内的米价,约是每公吨2635美元呀,是国际米价(563美元)的4倍多!
这是为何呀?
原因就在日本农协!来看看他干了哪些好事:
人为减产,推高米价。日本农协长期通过“减反政策”限制大米产量,强制农民将稻田面积控制在60%左右,改种其他作物或休耕。虽然2018年名义上废止,但农协用变相补贴延续影响,过去20年日本大米产量从1186万吨跌到745万吨,硬生生制造供需失衡。2024年,农协继续按“预测需求”压低产量,米价怎么可能不涨?
市场垄断。农协掌控日本50%以上的大米交易,从种子、化肥到收购、销售,全链条“一条龙”。中小批发商被迫以高价从农民手里抢货,零售商再把成本转嫁消费者。2024年夏天,农协借“南海海潮大地震预警”炒作“米荒”,囤积大米、延迟投放,刺激市场恐慌,米价单月暴涨70%……
正在务农的日本农名,图片出自日经中文网
开动“游说”机器,保住自己的利益。农协的农林中央金库,坐拥超100万亿日元存款,靠农民的兼职工资和土地收益“吸金”。2021-2023年,农协向自民党议员,砸了1.4亿日元“游说款”,直接左右农业政策。米价暴涨时,日本官方不敢动农协的“奶酪”,甚至默许媒体甩锅“中国抢购”,帮农协转移矛盾。本文开头提到的新闻,恐怕也和他们有关。
制度掣肘,限制农业生产力发展:农协死抱小农经济,阻挠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保护效率低下的家庭农场。日本水稻种植成本是中国的3倍,竞争力早就被甩开几条街。即便人均大米消费量30年下降30%(从64.6公斤降到51.1公斤),农协还靠减产保价加剧供需矛盾,纯属“作茧自缚”!
制造贸易壁垒,不让便宜的国际大米进来。农协推动日本官方,对进口大米设下全球最高的778%关税,还搞严苛的技术壁垒(比如远超国际水平的农药残留标准),让进口米价高出国际均价4.9倍。更搞笑的是,2025年米价危机时,农协宁可优先把储备粮投给餐饮业,也不让零售市场降价,消费者只能含泪吃高价米。
这真是,农协的恩情利滚利,农协的恩情还不完……
真狠啊!
笔者只想说,幸好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结语
经过上面的分析,咱们不难发现,日本媒体的这篇新闻,就是在危言耸听。
对导致日本粮食紧张的真正罪魁祸首——日本农协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却反手把中国新能源车和粮食危机扯在一起,既没数据支撑,又逻辑混乱,目的就是转移视线、甩锅中国。
大家不要觉得意外,日本人干这事不是第一次了。
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个言,如果想看的人多,改天我写一期这个话题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的这些新能源厂商,假如他们只要多生产汽车,就会导致日本的“粮食短缺”……
那比亚迪、华为、“蔚小理”们,岂不是成了 “抗日奇侠”啊,建议继续加大生产量!
你们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