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很苦,诗词是理想的修行

最近被新东方的直播董宇辉圈粉了,毕竟谁能拒绝一个看着普普通通的英语老师,突然讲起了历史、人文、甚至诗词歌赋呢?
比如下面这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All birds have flown away, so high孤云独去闲。A lonely cloud drifts on, so free.相看两不厌,Gazing on Mount Jingting, nor I只有敬亭山。Am tired of him, nor he of me.
翻译中 high、free、I、me 都十分巧妙地压到了尾韵上,工整押韵、又富有意境,信、雅、达兼具,可谓神来之笔。
董老师的爆火我是惊奇但不意外的,一反往常的“321,上链接”,“家人们,赶快下单”的聒噪的叫卖声,焦虑式购物可能一去不复返,或者说慢慢会向文化输送的领域转型,也就于此,我终于看到了浮躁的社会有了些许平静的趋势。
文化的洪流也似乎将要到来。
生活很苦,诗词是理想的修行-有驾
每一个时代,对应每一种环境,每一种环境,孕育了符合当时的文学潮流。它贴合着当时人们表达的习惯,得以情感更好地释放。
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民国的杂文。
这种文学潮流也好像符合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随着时代的更迭,它们繁荣至死,死后又以新的形式重生。
所以你每次翻看这些作品,仿佛进入了与自己时代平行的时空,不管是唐朝的李白、杜甫,还是宋朝的苏轼、李清照,你都能与跨越千年的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
按道理,千年的代沟岂不是更大?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就像我在思考为什么2022年的今天也要多读几千年的史书一样。
有一天,我无意中想起了《东邪西毒》开篇引用《佛经》里的一句话:
“旗未动,风也未动,是人的心自己在动”。
我恍然醒悟,是啊,几千年的沧海桑田,只是随着人的心在变,变的只是形式的躯壳,不变的却是人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寄托。
生活很苦,诗词是理想的修行-有驾
那么到了现在我们的文学题材是什么?或者说情感的释放形式大多是什么?
我想了很久,可能是短视频吧。
毕竟这种短时间内强烈的感官的刺激,才能满足现代人的获取习惯。
比如三分钟读一本书,多么地简单粗暴,于是大家都在浮躁的欢乐中获得了短暂的满足和长久的空虚与孤独。
心灵的土壤不被古典的美好占领,很快就会被杂草占领,或许已经被占领。
这也是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生活很苦,诗词是理想的修行-有驾
诗词是记录了对应时代的文学,它不同于史书的是,史书是从国家角度记录着王侯将相的历史种种,诗词是从个人角度,记录着当时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们从这里可以穿越千年,了解唐宋,了解一个不生活在当代又等同于当代的完整的人。
我们从这里可以跳出时代,追溯每一个人的内心,追溯自己的内心。
以至于你会在某一时刻想到多年前死记硬背的书中的某一句诗词,恍然大悟,连连称赞。
乍暖还寒,初春的风拂在脸上,伴随着淡淡的杨柳的清香以及春天泥土特有的味道,一句“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觉得恰到好处,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一笔道来。
当一个无聊而又不开心的上午,你看着阳光洒在湖面,秋风吹过,阳光随着波纹泛泛而去,你突然想到“风乍起,吹皱一池吹水”竟然是这么的贴切,一时之间,赞叹之心油然而生。
亦或“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站在月光下的秀发微漾的美丽女子,似迎还迎,应羞还羞。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分别的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年少的快意与潇洒。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油然而生的孤独和悲凉。
我们触景生情,又于诗词创造的意境中回味无穷,这便是除了文学知识增长之外我认为的诗词带来的第一大乐趣。
生活很苦,诗词是理想的修行-有驾
年少不懂诗词意,读懂已是诗中人,诗词的主角辗转几千年,就成了今天的我们自己。
比如这首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我们不就是词中人吗?
少年不识愁滋味,红烛盏盏,灯光昏暗,罗帐轻盈,好不快活;
到了中年,你多了一份孤独,多了一种上有老小有小的责任,为了生存,压抑着自己;
暮年,你两鬓苍苍,看尽了起起落落、悲欢离合,那就一切顺从自然,安时处顺吧。
我们会突然在诗词中找到自己,然后感叹不已。
我们想到以前的自己只知道去背好多诗词,它们像是看不懂的画面,但却在很多年前扎根在了我们心里。
一天,你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
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
你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这便是诗词带来的第二大趣味。
生活很苦,诗词是理想的修行-有驾
至于我认为的诗词带来的第三大趣味是什么,我想了好久,也再理不出个所以然来,那内容就写到此,再加个标题吧。
我想了想,标题还是定为了:“生活很苦,诗词是理想的修行”。
一方面诗词的趣味不是每人都能深刻体会,可以认为它是艰难生活里的一点点缀,亦是我们生活修行的一种领悟,朝着理想的方向,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不断修行。
一方面也算为后面的文章做个序,希望接下来能够抽出来时间,能够坚持把唐诗宋词按照时间和对应人物的关系仔细梳理,持续更新。
随着年龄增长、再不断把新的见解进行迭代,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六十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生活很苦,诗词是理想的修行-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