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哥们儿,来,坐。
最近这事儿,看得我直乐,恍惚间以为自己不是在刷手机,而是翻开了一本落了灰的《世界史》。你猜怎么着?荷兰人,那帮几百年前驾着“海上马车”满世界跑的家伙,好像又开始重操旧业了。
只不过这次,他们不开船了,改穿西装打领带,开的也不是什么听证会,直接就是一场现代版的“打劫”。
主角,一家叫安世半导体的公司。这公司有点意思,根在荷兰,但被咱们中资给收购了。本来嘛,全球化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意做得好好的,大家一起赚钱,多和谐。可偏偏有人不这么想。荷兰政府那边,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说你这公司“有风险”,然后大旗一挥,直接冲进去把人家荷兰总部给“接管”了。
什么叫接管?说白了,就是派几个人过去,把门一锁,CEO的椅子自己坐下,然后昭告天下:从今天起,这家店我说了算。不仅如此,还把公司账上百来亿的钱给冻了,对着全世界的分公司发“圣旨”:不许再给中国客户供货!对中国区的分公司,更狠,一分钱都不给了!
这架势,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部黑帮电影的开场。霸气侧漏,杀伐果断。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觉得,哎哟,这下中国企业可栽了个大跟头?
可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儿。这事儿就像往滚油里浇了一瓢凉水——炸了。但炸的方向,跟荷兰人想的完全不一样。
我估摸着,那几位新上任的荷兰高管,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看着落地窗外的风景,感觉自己掌控了全世界。他们可能想象着,远在中国的分公司,现在一定是哭天抢地,员工人心惶惶,等着总部的救济粮。
结果呢?
安世中国区的回应,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哦,知道了。另外,我们跟你们已经没关系了。我们自己过,好着呢。工资照发,奖金照拿,业务一切正常,客户请放心。”
这就尴尬了。
这就像啥呢?你精心策划了一场“绑架”,把人家公司的“大脑”给绑了,又是威胁又是勒索,结果发现你绑走的,只是公司门口那块招牌。人家真正的“身体”和“心脏”,压根就没搭理你,自己换了块新招牌,继续开门营业了。
你以为你掐住了命脉,实际上你只是抱住了一个空壳子。
要我说,这帮荷兰人,做事之前是真没做过尽职调查。他们可能还活在那个“总部为王”的年代,觉得只要控制了阿姆斯特丹的办公室,就能号令全球。他们忘了,或者说根本就没搞明白,在21世纪的产业链里,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大爷。
安世半导体是干嘛的?搞芯片的。但它的业务模式,特别能说明现在这个世界的真相。荷兰总部,主要负责什么?对外接单,搞搞销售,做做PPT,跟欧洲那帮汽车大厂的客户们喝喝咖啡,联络联络感情。说白了,是个“前台”和“客服中心”。
而芯片的封装、测试这些核心的、累死累活的脏活累活,在哪儿干?在中国。生产线在中国,工程师在中国,绝大部分的产能和利润中心,也都在中国。
现在你明白这出戏有多荒诞了吧?
一个前台,突然宣布把后台给开了。一个客服,突然宣布把工厂给断供了。
这不叫商业决策,这叫行为艺术。
更逗的是,荷兰总部手里攥着一大把欧洲车企的订单,急着等芯片用。现在好了,一声令下,不许给中国客户供货。可问题是,能生产出这些货的工厂,就在中国。中国分公司现在不归你管了,人家凭什么听你的?就算人家想生产,你荷兰总部能干嘛?你除了发邮件,还能干嘛?人家邮件直接给你拉黑,你找谁说理去?
所以你看,荷兰人这一通猛如虎的操作,最后的结果是啥?
中国分公司活得好好的,甚至可能因为甩掉了那个指手画脚的“洋婆婆”,活得更滋润了。中国的客户,也没受影响,因为生产就在身边。
真正傻眼的是谁?
是那帮欧洲的汽车厂。他们签的合同是跟荷兰总部签的,现在货没了。违约金找谁要去?当然是找荷兰总部。
还有谁?就是那几位坐在总部办公室里的荷兰高管。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接管的不是一个现金奶牛,而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手里一堆催命的订单,账上一堆被冻结的钱,最关键的是,能生产产品的工厂,不听他的了。
这还没完。造芯片,得有原材料吧?其中一样关键的东西,叫稀土。这玩意儿,全世界谁说了算?咱们中国。以前是自家生意,稀土当然优先供应。现在你都跟我撕破脸皮,玩“明抢”了,你觉得我还会把吃饭的家伙卖给你这个“仇人”吗?
断了粮草,别说生产了,你连开机的电费都得掂量掂量。
所以整件事看下来,你会发现一个特别讽刺的逻辑闭环:荷兰人为了响应美国人,制裁中国芯片,结果把一家自己能控制(至少名义上)的、能给欧洲供货的芯片公司的生产能力,彻底推向了中国一边,同时还得罪了自己最重要的欧洲客户,最后让自己背上一屁股的债。
这操作,什么水平?这已经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这是花钱请了个挖掘机,把自己家给刨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想问了,荷兰人图啥呢?他们真就这么傻吗?
要我说,这背后不是傻,是两种根深蒂固的情绪在作祟:一种是贪婪,另一种是恐慌。
贪婪很好理解。安世这几年赚钱了,眼红了。想当年低价卖给你,没当回事,现在看你风生水起了,就想连锅端回来。这是典型的“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心态,见不得你好。
但更深层的,是恐慌。一种老大帝国面对世界秩序变化的末日恐慌。
他们发现,过去那套玩法不灵了。以前,他们掌握着技术、品牌、标准和资本,是全球产业链的“大脑”。亚非拉这些地方,就是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的“四肢”。大脑指挥四肢,天经地义。
可现在呢?四肢慢慢长出了自己的大脑。工厂不再是简单的代工,它开始搞研发,搞设计,甚至搞品牌。市场也不再是单纯的倾销地,它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中心。慢慢地,总部的“大脑”发现,自己除了能打打电话、发发邮件之外,好像越来越没用了。真正的价值创造,已经转移到了那些曾经被它俯视的“分部”。
这种被架空、被边缘化的感觉,让它们非常恐慌。
当逻辑和实力都不占优的时候,人会怎么办?就会开始不讲道理,开始耍流氓。荷兰这次的“强抢”,就是这种恐慌之下的应激反应。它不是一次深思熟虑的商业博弈,而是一次情绪化的、不计后果的政治表演。
它想通过这种最原始、最粗暴的方式,向世界宣告:“我还是老大!我还能控制你!”
可惜,时代变了。你以为你手里拿着的是遥控器,实际上那只是个没装电池的玩具。你声嘶力竭地按着上面的按钮,除了能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小丑,什么也改变不了。
这出戏啊,还没唱完。我估计后头还有得瞧。等着看荷兰总部怎么给欧洲车企交待,等着看他们去哪儿找稀土,等着看他们守着那个空壳子能变出什么花样来。
这大概就是2024年最精彩的一出黑色幽默喜剧了。
你怎么看这帮现代“海上马车夫”的操作?评论区里碰个杯,聊聊呗。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