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质量被评倒数第一

小米SU7质量被评倒数第一-有驾

根据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型及大型车质量排行(纯电车型)》,小米SU7以239分的评分在29款车型中排名垫底。这一结果引发了广泛争议,综合多方信息,争议核心和背景如下:

一、评分体系与争议点

1. 评分依据矛盾

中国汽车质量网的评分综合了投诉故障、缺陷风险、可靠性、安全性、环保性五个维度,但实际投诉数据与排名存在明显矛盾:

公开投诉记录中,小米SU7仅有两起投诉(音响问题和轮毂磨损),投诉率低至0.004%,远低于榜单中其他车型;

大量投诉涉及非质量问题,例如提车周期过长(占35%)、用户误操作(20%)和服务纠纷(15%),这些因素被计入评分导致排名失真。

2. 销量基数未合理考量

小米SU7一季度销量达15.2万辆,是排名第一的广汽昊铂GT(2390辆)的63.6倍。中国汽车质量网采用“百车投诉量(PPH)”指标,未考虑销量权重,导致高销量车型投诉绝对值高但投诉率低的现象被放大。

二、用户反馈与榜单的“温差”

1. 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

第三方机构《电动汽车用户联盟》的调研显示,小米SU7质量满意度高达9.06分(满分10分),故障率仅为21.34%,用户推荐率(NPS)达78.66%。实际用户反馈集中在座椅舒适性(74%不满意)和音响效果,而非核心质量问题。

2. 权威安全认证背书

小米SU7在C-NCAP碰撞测试中获五星安全评级,综合得分率93.5%,证明其硬件安全性能达标。

三、行业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1. 传统评价体系与智能汽车的冲突

软件问题(如车机卡顿、OTA升级失败)被归类为“可靠性缺陷”,而燃油车时代类似问题(如中控黑屏)未严格统计;

服务类投诉(交付延迟、充电桩纠纷)被计入质量评分,拉低新势力品牌排名。

2. 不同榜单的对比差异

车质网同期榜单显示,小米SU7以万分之1.7的投诉率排名第二,更接近用户真实口碑。

四、小米的回应与改进

尽管小米未正式回应排名争议,但已采取行动:

通过OTA快速修复软件问题(如车机卡顿、导航逻辑);

对碳纤维前舱盖等争议功能提供改配服务和补偿;

加强供应链品控,最新批次车辆做工已有改进。

总结与建议

此次争议反映了智能汽车时代传统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消费者需理性看待榜单:

1. 结合多维数据(如C-NCAP安全评分、用户长期口碑);

2. 区分“质量投诉”与“服务投诉”;

3. 关注企业迭代能力(如小米月均1.2次OTA更新)。

小米SU7作为新品牌首款车型,虽存在细节优化空间,但其核心性能(续航、加速、智能化)已获市场认可。行业评价体系需针对智能汽车特性(如软件动态优化)进行适配,避免单一维度的误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