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十年浮沉记,有人赚钱有人散伙了,未来谁能坚持到底还得看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合理定位

最近几天,一天到晚都在看电动车的财报和新闻,也真是挺有意思。因为你想啊,十年前还在喊电动化,现在倒是变得具体了。数据显示,2014到2016年成立的这些品牌,差距拉得很开——有人开始赚钱,有人几乎要散伙了。小鹏、蔚来、理想这些里面,现阶段表现算是命悬一线的样子。

我记得有次跟一个销售聊天,他说:你看,我刚入职那会儿,客户都说新能源未来五六年一定会顶上燃油车,压力也大,心里还挺高兴。但很多人发现,光靠宣传、喊口号,不行。品牌布局快,更新快,钱还得不断投。要不是最后不亏本,哪天就成了花钱买体验的用户。说起体验,我倒想了一下不同品牌的差别,特别是用意志力坚持的那种。

新能源车十年浮沉记,有人赚钱有人散伙了,未来谁能坚持到底还得看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合理定位-有驾

比如理想,去年还说靠家庭定位稳住了。它的增程技术其实挺聪明的,省油,又比纯电车多了点续航保障。这种车,实际用起来跟在厨房炒菜一模一样——你得知道什么时候用油,什么时候不用。有点像我朋友的老爸,买了个增程车,平时上下班开得还行,但偶尔出远门,才会觉得还挺靠谱。你说这技术是不是挺像生活中的救火队,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理想那会的一次促销活动里,销售员说,这车买了之后,家庭用车成本能降50%。我当时没多想,觉得挺有‘价格战’的味道。但仔细算算,按油电混合,每公里成本(这段先按下不表)大概是0.3元,比传统燃油车要便宜不少。

你知道吗?技术这个东西,不能光看表面。就拿蔚来来说,换电站用的确实很多,但我猜也有难点。换电站建得多,就意味着车还得配对应的电池设计,要不然就等于在硬撑。而且,整套换电体系,不光是投资大,还要考虑车主惯——你会因为方便破费,去换个电池的速度,从高速变到慢速。猜测不一定准,反正我觉得,技术要是不是完全自研出来的,很难撑到十年。

新能源车十年浮沉记,有人赚钱有人散伙了,未来谁能坚持到底还得看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合理定位-有驾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换电和充电站到底谁会赢?我猜,充电站可能会更占优势——运营成本低,扩展快。你是不是也觉得?我有个疑问:是不是因为充电桩公司操作起来更像是物业,不像造车那么依赖核心技术?(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比一下,去年旁边的修理工还跟我吐槽:现在换个电池得花两三个小时,还不能保证每次都顺利。这让我想起,以前修传统车,拆个引擎盖都不用排队。技术成熟度其实很关键。很多车企到死在研发和供应链上面,像极了家里装修。没有一套干活的标准流程,最后就成了摆设。

另外几个点,很多朋友会问:同样的钱,买哪家?我觉得实操差别还是比较。举个例子,别的品牌追求极致续航,但有个朋友开蔚来的,回家路上常常会遇到充电卡顿的情况——充电桩那个不稳定,问题其实不少。反倒理想的增程技术,像个备用发动机,一旦没电了还能走。对比之下,买车真是买状态,不是买价格。

我在这说个偏题的问题:你说,买车到底还看重什么?续航?技术?还是人情味?我其实心里明白,很多人就是怕麻烦,尤其是那些用惯了燃油车的司机。开新能源,得适应低油耗、高充电时间、还有政策变化。

新能源车十年浮沉记,有人赚钱有人散伙了,未来谁能坚持到底还得看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合理定位-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尤其是刚才翻照片的时候,有个车友说: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用户的惯变了。但我心里还在琢磨:惯变了,但真正能坚持到底的,还得是那些有用的技术与配置精准的定位。比方说,理想专注家庭,蔚来偏高端智能,而一些小品牌一直卡在低价,还想拼技术,现实就这么现实。

啃瓜子,我在想,行业里散伙的那些企业,倒闭其实也挺正常。谁都知道,这行业玩赌局太刺激。像我认识的一个修理工说:现在车用的电子元件,像拼图一样,缺一块都不能走远。这让我觉得,电子元件供应变得稳定,还真得靠那片核心河道掌控,懂吧?没有技术基础,供应链再好也白搭。

这让我还想到一个问题:是不是技术带路,还是资金带路?其实偏向后者一点,但没有核心技术的支撑,任何热点都可能随时崩。你说,谁能在这场游戏里笑到最后?我猜,是那些真正掌握自主核心技术、还能合理定位市场的企业。

新能源车十年浮沉记,有人赚钱有人散伙了,未来谁能坚持到底还得看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合理定位-有驾

往后看,充电和换电,哪个能赢,还真不好说。只是很多可能的赢家,都得先搞懂给用户带来便利的真正含义。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有时候,看到那些设计还算新颖的车款,心里会想:他们花费的心血到底值不值?还是更像是快餐式的创新?反正我自己觉得,品牌还得靠深耕才能过得去。像我一位朋友说:没必要每年换车,但每次买得放心,才叫真心。不然,谁都知道,市场不缺浮云。

新能源车十年浮沉记,有人赚钱有人散伙了,未来谁能坚持到底还得看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合理定位-有驾

嗯……好吧,说到这,我最后问一句,你觉得,未来新能源,谁的模样能像个永远的巨人?还是会在技术或市场风云变幻中,逐渐被淘汰?我其实挺好奇,那些在工厂里加班的工程师们,心里到底在憧憬什么样的未来。只要一想到这个,会不会也像开车一样,嘴巴点点头,心里叹一声,归根到底,是不是还是人心最重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