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12.28万起步的方盒子电车上市了,名字叫iCAR全新超级V23,还带着“赛博”版的花头。这新闻一出来,估计不少喜欢SUV或者追求个性的年轻人都得多瞅两眼。问题来了,这么一个外观复古、性能提升、电动化的玩意儿,到底值不值得买?或者说,这玩意儿到底图啥?消费者到底要的是什么?今天就聊聊我想到的那些事儿。
首先,一辆纯电SUV,卖到十二三万,这价格放在新能源市场上,属于不上不下的位置。低的有比亚迪的元Pro这些,小巧实用,价钱拉到十万以内,高的有特斯拉、小鹏G6这些,动不动二十多万往上走。iCAR全新超级V23卡在中间,用的是很吃香的“方盒子”造型,有点“硬派越野”的感觉,可实际上又没那么硬,定位其实很微妙。为啥这么说?你想,一般买硬派方盒子的人,或者喜欢能野的,或者单纯图霸气。可这个价位,这个尺寸,又是纯电驱动,真要越野,你受得了吗?真要霸气,可能又比不过那些更大排面的车。所以,iCAR这步棋,高不成低不就,貌似有点尴尬。但这只是表面。
我发现现在汽车设计越来越懂得讨好年轻人,尤其是一拿小方盒,配个大屏、搞点智能语音,再来点“翻毛皮”这种装饰,多加几个红色的点缀,立马就让你觉得自己也能赛博朋克一把,开出去秒变潮人。这种设计思路能不能成功?问题的关键不是卖点做得有多夸张,而是有没有抓住了年轻人心里真正在意的需求。这个需求,我觉得不是“功能全不全”,也不是“电机有多快”,甚至都不是“能越野几下”。而是,就一句话:“我要不一样,但又不能太费钱,日常又能用得上。”
回头再聊聊性能。新车最大功率335kW,零百加速4.5秒,理论上妥妥的“小钢炮”水平。场地测试,浙江赛车场、沙漠登顶纪录这些噱头都往上怼。可你买个十二三万块钱的小方盒,真想下赛道,跟小钢炮搞性能,咱实在讲,这不是那盘菜。大多数人选这种车,图的是马路上的“存在感”、周末郊游的便利、还有点改装的乐趣。赛道成绩、圈速纪录,顶多就是微信群里吹牛用的现实版段子,自己真跑一次,估计一大半人再也不来了。
不过性能提升了,倒是能带来一种感官刺激,想想还是有点意思。你路口排个队,电门一踩,能比很多二十多万的车起步还快,旁边的大哥一看小小方盒子能窜这么快,有点面子。可问题来了,这个性能到底买单的人多不多?真要买车,为了4.5秒的加速,为了335kW的数字,到底能有多少人掏钱?我觉得肯定不是主流,但会有一小撮人愿意为“朋友牛逼”花钱。
再说电池,配宁德时代最新电芯,快充能力160kW,30-80%只要20分钟。指标很漂亮,比很多传统的自主品牌都好,甚至在某些方面能怼特斯拉Model Y。充电快,续航焦虑减轻,这一点算是实用的升级,十二三万能买到这些,不能说不牛。但你想想,真有多少人天天需要这么快地补能?大多数上下班代步的人,家里插一晚上白开水,第二天满血复活。所以说呢,这种提升,有点像是灌顶灵丹,关键时候给你来一下,多数时候是心理安慰。权当是“以备不时之需”吧。
智能配置这块,我看着热闹,什么15.4英寸中控大屏,“大模型语音”系统,各种互联、全液晶仪表。这跟现在市面上的智能电车拉不开太大差距,说白了,大家都在往这条赛道上卷。说点实话,真正比得其实是细节。比如车机流畅不卡顿,语音识别得准,互联容易开。99%的用户,_不是_冲着按钮多花花绿绿买的,是得用起来省心,别整天提醒升级、死机重启,才是真的好。这方面就得等用户真正用过之后,才能打分,现在吹再多都不算数。
还有一点,这次全系标配了23项辅助驾驶。啥都端上来了,基本是“能堆的能加的全给你塞上”,讲究的是“全家桶”体验。那问题来了——你用不用得上?实际上,有些辅助驾驶,大家很喜欢,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可有的高阶功能,老实人根本不敢用。你敢让它自己并线自己超车,万一交警叔叔上路查,咱可不是特斯拉那堆国家允许可以搞自动驾驶的地方。很多车主最后的做法是,能用自动的开一开,复杂一点就“手动接管”。所以,不必为了功能而加分,也不能完全不在意功能。如果这套东西真的好用、耐用、稳定,那绝对能提升用车幸福感。否则,再多等于零。
价格部分我得多唠叨几句。十二三万的主销区间,在国产品牌里,老实说咬牙一狠能抄底捡漏买到大几号燃油霸主。咱不说什么哈弗H6、长安CS75这些,真要省钱图个家庭实用,拉货拉人都可以。可为啥还是有人宁肯买个纯电小方盒?就是因为想要“不同”。开出去停车场一排锐际唐宋,自己的小方盒子一站,立马不一样。这是为个性买单,为第一眼的吸引力买单,也是为自己的生活加一点调味剂。
而且现在的人,真的不像上一辈那样买车看中“实用永远第一”。如今,年轻人更愿意为兴趣和表达买单。“我喜欢,我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花钱”,这才是新消费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选择标准,你再怎么讲性价比,挡不住大家“轻奢”一步。iCAR的设计师们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大张旗鼓地推“前装改装赛博版”,还配齐一堆改装套件,“你爱装啥就装啥”。这其实是在引导人们——买车不只是出行工具,更是表达你是谁的方式。你想赛车,赛博改装给你整;你想摆酷,各种套件硬贴满。什么叫个性消费?这就是了。
不过,有一个问题大家容易忽略。看着这些科技、性能、外观,真把日子过成朋友圈里的样子,车到底是你控制,还是被“个性消费”绑架了?比如改装套件,电机性能,今天想玩点新的,明天又嫌费钱,最终是不是变成了“只买不改”“只改不玩”?消费社会的套路其实就是这样,给你一个新东西,激发一轮热情,然后盯着你下一个钱包。我们以为自己是消费的主导,实际上有时候也在为别人的营销游戏买单。这个矛盾,估计每个买“潮车”的朋友都要经历。
而且,这种潮流车经常有的通病就是“生命周期短”。也就是火爆一年两年,等再多几个牌子拼内饰、拼改装、拼昭告天下“我最潮”,什么都快成烂大街。方盒子火了一波,明年没准圆饼子又开始“逆袭”。车子究归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供着的。买得起的时候“新鲜感”拉满,用几年之后,还得考虑后期残值、保养、能不能顺利卖出去。不少人头两年成了“有车一族”“社交红人”,三年一过发现自己变成“二手甩卖难大户”,也挺尴尬。
所以,对于iCAR全新超级V23,我的看法其实很简单。一方面,这确实是一款能让本来买不起大越野、但又想体验潮流的消费者,有机会低门槛“解锁新人生”的车。它能满足你对个性、潮流、智能、改装的想象,也能给你性价比不算离谱的门槛。品牌玩得聪明,车做得精致,核心卖点都比较精准。另一方面,不要以为买了一辆潮车就真的潮了,消费还得量力而行,你喜欢它的那些“外壳”,也要考虑日子的实用面、长远面。
归根结底,这种车卖给哪些人?是喜欢尝鲜、乐于表达、手头也不算太紧的人。为个性买单不是错,但也别让个性反过来绑架了自己。你真的喜欢、真的会去改、真的愿意享受有一辆属于自己风格SUV的眉头一皱,那这车买得挺好。要是按部就班当日常通勤,图的还是舒服省心、省钱实用,可能别的选择更划算。
最后,我倒想问一句,你到底买车,是为自己,还是为看到你的那一圈人?如果答案想明白了,iCAR超级V23值不值得买,也就都明白了。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