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最近的日子过得有点紧,大家都看出来了。销量一下子掉了不少,连带着整个增程赛道也有点凉凉的感觉。就这个事,蔚来老板李斌最近也“放话”了,他说如果早点上增程,可能蔚来也能多赚不少钱。这话乍一听,好像是开玩笑,其实里面藏着不少门道。有人会问,蔚来不是一直主打纯电吗?怎么现在有点“后悔”的意思了?
说话不怕直白,增程车前几年是风口浪尖上的“香饽饽”。为什么?图啥?很简单,大家都怕续航焦虑。有充电桩的地方不多,跑得远怕半路趴窝,于是增程车就像贴心小保姆,电动能开,烧油也能跑。理想靠增程混了个不错的销量,投资人很开心,市场也热闹。去年增程卖了六十四万台,相当风光。那时候不少人都觉得,增程也许就是“电车的正确打开方式”。
但你发现没有,今年风向彻底变了。理想的销量连续三个月跌了四成,别说口罩下的消耗品,就连新能源里头都要拼命“活下去”。理想这边还没缓过劲来,别克、智己这些传统车企立马跟进,一边做增程、一边推纯电。好家伙,像是看着理想掉链子,就赶紧抢蛋糕。理想自己转纯电,结果月销量只有两千多台,跟他们喊的“两万”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问题来了,增程这个赛道到底怎么了?是品牌问题,还是技术问题,亦或是用户习惯转变?技术派肯定会说,纯电才是未来,油电混合都是“权宜之计”,注定被淘汰。但事实上,用户买账的不一定是技术最前沿的产品。增程车有它自己的生存逻辑,因为中国充电桩普及率还没到人人都能随意充电的地步,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
其实说到底,中国人买车,无非就图一个“省心”——能不能随时跑远路,遇到突情况不会掉链子。增程式汽车解决了电车的续航焦虑,但没能逃掉新技术的“升级焦虑”。一旦充电桩遍地开花,纯电的有效续航上来,用户是不是还愿意多掏钱买个可以烧油的增程?再换个角度,如果油价继续涨、车规电池更高效了,增程车的优势还剩多少?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理想那么着急去做纯电?增程不是还没死吗?”这问题问得扎心,其实答案也很现实。按照理想自己的逻辑,他们的增程销量最大是靠家庭用户。做大了以后想往高端、前沿靠拢,那增程的技术壁垒反而成了包袱——大家都能做,传统车企追上来快得很。理想不转型,竞争优势就剩个牌子了,还不如早点去做高端纯电,抢占新阵地。
反过来想,蔚来的思路是,“宁愿慢一点,也要绝对纯电。”但李斌又看到,纯电的市场其实是慢慢来的。消费者没有那么快就全面接受,那要不要调整步伐?你看他说那句“要是能重来,可能会先做增程”,其实有点“悔棋”的意思,说明市场比他们预想的慢。
这种“技术路线纠结”,其实就是新能源车企真实的烦恼。都知道纯电是趋势,但现实问题太多,一是电池技术不够成熟,二是充电桩覆盖还不够,三是用户心态转变需要时间。你看别克、智己这种“老牌玩家”,在增程和纯电之间“押双宝”,原因很简单——现在谁也不敢赌全输赢。
还有个值得琢磨的事,就是中国新能源车的“定位焦虑”。大家都说自己是高科技公司,上贡的还是续航和油耗。技术普及是一回事,彻底改变用户习惯又是另一回事。你像理想,现在一边加码纯电,一边喊着要做“没有方向盘的移动机器人”,其实是看到了技术升级的压力,更是怕被技术革命吞掉。
那增程这个技术最后会不会被淘汰?这事没人能拍板。电动车市场的确越来越卷,技术升级日新月异,但中国幅员辽阔,用户需求千差万别,短时间内增程不会彻底消失。你要说增程有多好的技术创新,未必;但你说它完全没市场,也扯不上。归根结底,中国市场够大,容得下多种技术路线,“一刀切”的结果,往往不是最优解。
回头看理想和蔚来,一个主打稳健家庭用车,一个主攻智能、科技、豪华。如今理想主动批量增程,向纯电靠拢,也许是被销量打醒的,也许是战略升级,但无论是哪一种,其实都说明一个道理:没有哪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技术路线是绝对正确的,只要能找到消费者愿意买单的理由,顶得住市场变化,就有一席之地。
市场永远是用脚投票,现在的销量滑坡,有可能是阶段性的调整,也有可能是技术路线真的碰到天花板。用户是不是彻底从增程转向纯电,没那么快定局。上海北京那样的大城市,纯电体验确实越来越好,但你往西部跑,增程一样有它的优势。技术的分界线,永远是用户实际需求。
理想如果还想做大,就不能只靠一个增程打法,蔚来如果还想高端化,就不能只看电池技术,大家都想做“第二个特斯拉”,但中国市场远远比美国复杂百倍,用户没有一个统一画像,技术革新和价格优势永远都在交错拉扯。
你看新能源车企这几年变来变去,为什么?不是他们爱折腾,是市场“不给面子”。增程有了新的对手,纯电又还没稳住阵脚,技术路径的混乱,其实就是现实的真实写照。很多人拿增程和混动、纯电相比,其实不是技术比较,而是场景比较——你住大城市、楼下有桩,每天通勤,不买纯电才怪;你在二线三线、平时要跑长途,当然还是增程或混动看起来踏实。
汽车最终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争技术路线的。厂家说得天花乱坠,“跑得远、充得快、用得省”,但用户只关心能不能“撑得住、用得起、修得了”。理想最近销量下滑,未必是增程技术不行,更可能是用户选择更多了,价格也卷得更狠了,再加上市场消费降级,大家都掂量口袋。
李斌的话耐人寻味,话中有话,其实是提醒大家——技术升级永远比想象慢,市场接受新东西需要时间,别太相信“路线之争”。理想也明白,电池技术不是一天两天能突破,能抢占用户心智,才是真的长久。现在扎堆去纯电,卷来卷去,还不是看谁能在最后把蛋糕吃下去?
最后问一句,增程的未来到底何去何从?没人敢打包票。但可以确定的是,短期内它不会彻底消失,长期怎么样,看技术变革,也看市场变化。理想蔚来这些车企,也会继续在路线上纠结迭代,谁能走出来,不是看谁技术最厉害,而是看谁更懂中国用户,更能熬过市场的“冷板凳”。
谁家技术路线最对,谁家补贴最实惠,谁家创新最牛,其实都是“表面文章”。最终决定胜负的,是消费者愿意掏的钱包,是车主用久了会不会觉得后悔。增程也好,纯电也罢,路线之争永远是个过程,中国市场,永远不缺新故事。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