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续航450公里!大电池增程,才是过渡期的"最佳方案"
现在的增程式汽车,电池一个比一个大,纯电续航一个比一个高,你发现了吗?
智己汽车的"超级增程"LS9已经通过工信部申报,这台车将首发搭载宁德时代钠锂混AB电池,纯电续航里程能达到450km以上。小鹏汽车未来的增程车可以达到430km纯电续航,是目前增程车中纯电里程最长的。这背后透露出什么信号呢?
大电池增程成为新趋势
2024年以来,极氪、智己、埃安、阿维塔、小鹏、蔚来等多家专注于纯电动路线的车企,均官宣计划推出增程式车型。增程车型同比增长99%,同比新增52万辆,达105万辆。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市场已经用脚投票了。
理想汽车最初的增程式车型纯电续航也就200多公里,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宁德时代正式发布应用于增程式混动车型的"骁遥电池",作为纯电续驶里程达到400公里以上且兼具4C超充能力的增混专用电池。这意味着什么?电池厂商都在押注大电池增程路线。
智己LS9这次用的是什么技术呢?新车会首发搭载宁德时代钠锂混AB电池,纯电续航里程能达到450km以上,该电池技术采用新型材料组合,以此来平衡能量密度与成本。钠锂混合电池的好处是什么?成本更低,低温性能更好,钠电池布置在低温区域,从而打破了系统的低温瓶颈。
为什么插混做不到大电池
很多人可能疑惑,为什么纯电续航三四百公里的增程式车型越来越多,但是纯电续航超过200公里的插混车型(狭义插混)却很少见呢?超过300公里的更是一款都没有。
主要是两个硬伤限制了插混车型的发展。第一个是成本问题,插混车型特别是多档插混,在研发、硬件和调教成本上都更高。你想想,既要有发动机直驱系统,又要有电机系统,还要有变速箱,这套组合拳下来成本肯定不低。
第二个是空间限制。插混车型因为发动机要直驱,所以只能做前驱和四驱,前机舱里必须放置下驱动电机和主减速齿轮组,空间会更受限。简单说就是"地盘"不够用,想塞个大电池都没地方放。
而增程式车型就不一样了,发动机只是个发电机,不需要直接驱动车轮,所以空间布局更灵活,想怎么放电池就怎么放。
450公里续航意味着什么
后来随着数据不断汇总,企业终于发现增程车90%的用车场景都是纯电行驶。这个数据打了很多人的脸。那些天天说增程式落后的,看看这个数据怎么解释?
450公里的纯电续航在往年就是一台正儿八经的纯电车型的续航水平。现在塞进了一个增程式车型里,这意味着什么呢?
周一到周五上班开,纯电续航绝对够用了。有的朋友上下班比较近的,这个续航能跑半个月不充电。出远门也没有续航焦虑了,450公里打个六折,也得270公里的续航。你想纯电跑就去充个电,你赶时间就去加油,这才是真正的可油可电。
困住增程车主的不是油箱,而是不如纯电车的使用体验。现在大电池增程解决了这个问题。
增程式到底落后吗
我实在不理解,很多人看了几个车评博主的视频,张口闭口就是增程式落后,就是因为结构简单给增程式判了死刑。那结构更简单的纯电车型怎么说?这时候这套理论又不成立了?
增程式汽车曾被行业人士炮轰,但如今随着市场的验证,它逐渐走出了从被质疑、到被理解、再到被热捧的曲线。市场不会骗人。
相比于插混车型,增程式开起来更平顺,更像纯电汽车,纯电续航也更高。相比燃油车型,它是电驱动,驾驶感受更好,用车成本更低。相比纯电车型,它可以加油可以充电,没有续航焦虑。
阿维塔科技副总裁胡成太表示,增程式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大电池、小油箱"。这不就是最优解吗?
技术路线的终极方案
宁德时代认为,增程式汽车不是简单的过渡产品,而是具有独特价值。现在,增混车型已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43%,其中增程式汽车为11%。这个比例还在快速增长。
在目前这个阶段,固态电池还没有大规模低成本量产之前,大电池的增程式确实是最好的方案。狭义的插混车型因为空间和成本的限制,没法实现真正的大电池,而增程式车型,几乎成为了目前的最优解。
2025年下半年,将是增程式汽车爆发的元年。明年下半年将会有大量大电池,小油箱的增程式产品上市。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450公里的纯电续航,配上一个小油箱应急,这不就是当下最实用的方案吗?你说这还不够完美,那告诉我,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