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常听人念叨,说现在的汽车市场太难了,大家都在降价,搞得跟菜市场大甩卖一样,生意不好做。
可你要是真去看一看8月份的官方数据,恐怕会大吃一惊。
事实跟咱们想象的完全是两码事,非但没有冷冷清清,反而是热火朝天,甚至还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高。
这就奇怪了,既然整个市场都在唱着“好日子”,为什么偏偏有那么几家大名鼎鼎的车企,像是没赶上这趟热闹的班车,销量不升反降,看着别人家吃肉,自己连汤都没喝上呢?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门道,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先看看大盘子有多红火。
根据统计,8月份全国乘用车的零售销量达到了199.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6%。
你可别小看这个数字,8月本来就是传统的销售淡季,天气热大家也不爱出门看车,能在这种情况下还保持增长,说明咱们国家的汽车消费需求依然非常旺盛。
更让人振奋的是批发的数字,达到了248.3万辆,同比增长了足足15.7%!
批发量是车企卖给经销商的数量,这个数字猛增,说明经销商们对接下来“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信心十足,正在积极地往仓库里囤车,准备大干一场。
在这样一片大好的形势下,绝大多数车企的成绩单都非常漂亮。
咱们看看排在前面的那些巨头,销量前十名里,只有特斯拉一家出现了小幅下滑,跌了4%。
就连之前一直被大家说“卖不动了”的上汽大众,在8月份也缓过劲来了,实现了1.9%的同比增长。
把范围再扩大一点,看到前二十名,也只多了一家下滑的,那就是一汽丰田,下滑了10.6%。
但是,如果你把目光再往下移,看到二十名到三十名的这个区间,那画风就完全变了,简直成了“重灾区”。
北京奔驰,下滑了24.8%;广汽本田,下滑了37.8%;沃尔沃亚太,下滑了24.8%。
还有咱们自主品牌里的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也分别下滑了3.2%和23.5%。
这里面最显眼的就是理想汽车,8月份的销量竟然下滑了40%,从之前的优等生行列一下子掉了队。
这些车企就像是在一场全班都在进步的考试中,自己的分数反而退步了,这种感觉无疑是相当难受的。
它们与整个市场的增长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了那批“脱节”的少数派。
那么,那些跑在前面的领头羊们,又是凭什么做到逆势飞扬的呢?咱们来看看几位代表。
首先是当之无愧的“一哥”比亚迪。
虽然比亚迪8月份的销量跟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没怎么大涨,但它的体量摆在那儿。
前8个月,比亚迪累计卖了282.5万辆车,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第三名的奇瑞和第四名的长安汽车两家销量的总和。
这种遥遥领先的优势,让其他对手只能望其项背。
当然,比亚迪也有自己的“幸福烦恼”,就是去年的基数太高了,如果接下来几个月不能在单月三十多万辆的基础上再往上冲一冲,到了年底一对比,数据上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要说现在势头最猛的,那非吉利莫属。
吉利8月份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8%,在前八强的车企里,这个增幅是最高的。
前八个月的累计增幅更是达到了47.4%,同样是冠军。
吉利之所以能跑得这么稳、这么快,关键在于它“两条腿走路”。
一边是银河和领克这些新能源品牌在市场上攻城拔寨,另一边,它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根基也扎得非常牢固。
这种均衡发展的模式,让它走得特别稳健。
而且吉利自己也说了,明年才是它新能源产品大爆发的一年,照这个架势,吉利离年度销冠的宝座是越来越近了。
紧随其后的奇瑞和长安表现也相当抢眼。
奇瑞作为“理工男”,一直和吉利在暗中较劲,两家都是燃油车领域的强者,在新能源赛道上也是你追我赶。
长安汽车则凭借新品牌“启源”在新能源市场的发力,以及现有车型的稳定表现,8月份也实现了36%的高增长,前八个月累计销量正式突破了一百万辆,成为全国仅有的四家“百万俱乐部”成员之一。
再来看看那些曾经让我们仰望的合资品牌。
它们中的一些,比如南北大众,也开始找回状态了。
一汽-大众已经实现了单月和累计的双增长。
它们似乎想明白了,光靠一个大众的标是不够的,必须要把中国人现在喜欢的智能大屏、语音控制、辅助驾驶这些东西给装上,补齐短板。
东风日产和上汽通用的反弹更加明显,尤其是上汽通用,8月份销量从去年同期的1.5万辆暴增到4.3万辆,增幅高达176%。
这说明,只要合资品牌愿意放下架子,真正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来造车,市场还是会给它们机会的。
然而,豪华品牌里的奔驰和宝马就没那么幸运了。
8月份,北京奔驰的销量跌出了前二十名,前八个月的累计销量也下滑了近20%,是前二十强里跌幅最大的。
这背后的原因很深刻,那就是咱们自主品牌的高端新能源车做得越来越好了。
同样花三四十万,现在很多消费者会发现,买一辆国产高端电动车,无论是设计、科技感还是驾驶体验,都丝毫不输给BBA,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超越了它们。
面对这种冲击,奔驰宝马的电动化转型又显得慢了半拍,销量下滑也就在所难免。
最后,让我们把视角拉回到整个市场的格局上。
最让人感到自豪和振奋的一个数字是,8月份,我们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9.3%!
这几乎是七成的比例。
这意味着,现在走在中国的大街上,每十辆新车里,就有七辆是我们自己国家生产的品牌。
德系车的份额降到了12.6%,日系车更是跌破了10%,只有9.6%。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追赶,终于在自己的主场上,从过去的配角变成了绝对的主角。
这不仅仅是销量的胜利,更是技术、品质和品牌自信的全面胜利。
我们的车企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而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条全新的赛道上,实现了对传统巨头的“弯道超车”。
当然,竞争远未结束,那些合资品牌正在努力调整,准备反击。
自主品牌要想守住这来之不易的七成江山,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创新。
未来的中国车市,这场你追我赶的大戏,只会越来越精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