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手机,总能看到这么一种论调,跟病毒似的,到处传染:“全世界都踩刹车了,就中国还在新能源这条道上一脚油门踩到底,是不是傻?”说得那叫一个有鼻子有眼,好像咱们前面不是星辰大海,而是万丈悬崖。搞得我一度怀疑,是不是我这信息延迟了,错过了什么全球调头的重要会议?
特别是梅赛德斯-奔驰那位大佬康林松,今年二月份一嗓子喊出来,说原先定下的2025年电动爹销量占一半的“小目标”,得往后稍稍,推到2030年以后了。大哥不仅往后稍,还回头给燃油车兄弟续了杯茶,说未来十年还得继续给内燃机升级。这话一出,那叫一个炸锅。马上就有人跟进分析,说奔驰的EQS库存都快堆成山了,经销商含泪打骨折,优惠超过15%才有人瞅一眼。听着是不是特像那么回事?
紧接着,奥迪也跟上了。本来计划2033年就跟燃油车江湖再见的,结果全球CEO格尔诺特·德尔纳六月份出来改口,说剧本改了,计划作废,咱们灵活点,燃油车和电动车手拉手,再并肩走个十几年,直到2040年。原因?欧洲电车销量放缓了呗。你看那Q8e-tron,销量跟坐滑梯似的往下掉,反倒是A6那帮烧油的老哥们,卖得稳如老狗。论坛上还有人贴德国充电桩的照片,稀稀拉拉没几个,配文吐槽:基建跟不上,电池贵得像黄金,谁买谁是大冤种。
大洋彼岸的戏码就更足了。特朗普一上台,二话不说,行政令一签,大笔一挥就把之前给电动车的7500美元联邦补贴给咔嚓了,二手车的4000刀也别想了。这大哥演讲时振臂一呼,中心思想就一个:护着咱本土的燃油车产业链,别指望那些进口电池。你看,政策风向一变,通用和福特立马就懂事了,好几款电动新车推迟上市,那架势,活像是冬天里不敢出门的南方人。
就连一直跟混动技术玩暧昧的丰田,也公开表示要主攻氢燃料,纯电这边,2025年就推5款新品意思意思,比原计划砍了快一半。这下好了,欧美日韩,汽车界的几大巨头,要么减速,要么调头,要么另寻新欢。数据也好像在给这股“唱衰风”帮腔,国际能源署说欧洲电动车销量增长慢到15%,美国市场份额也在掉。标普全球更是预测,全球电池车销量增长率从30%微跌到29.9%——小数点后一位的微妙变化,硬是被解读成了雪崩的前兆。
所以问题来了,全世界都觉得电车这阵风刮得有点虚,为啥就中国,非要把自己绑在这辆飞驰的“电驴”上,一路狂奔?是我们真的点错了科技树,还是在下一盘大棋?
要我说,这事儿得把镜头拉远了看。咱们玩燃油车,说实话,一直有点像在别人的地盘上跟人掰手腕,总感觉差了那么点意思。发动机、变速箱,核心技术那一亩三分地,专利壁垒高得跟城墙似的,人家玩了几十年,我们跟在后面追,累得气喘吁吁,好不容易追近了点,人家一升级,又拉开了。一汽、上汽的发动机效率,跟大众、通用比,前些年确实有差距。这不是丢人的事,是历史欠账。想在人家的主场,用人家的规则赢,难于上青天。
新能源赛道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儿大家基本都在同一起跑线,有点像大航海时代,谁先找到新大陆谁就是王。咱们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上起步早,干得也猛,愣是在这片新大陆上插满了自己的旗。你看看现在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都快摸到50%了,今年前九个月产销就破了千万辆。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全球每卖出10辆电动车,就有7辆是中国制造。满大街跑的比亚迪、蔚小理,安静得让来中国的老外都觉得不适应,感慨这城市怎么跟开了静音模式一样。
当然,咱们这么干,不光是为了“弯道超车”出口气。背后还有更深的盘算。一来是能源安全,咱国家石油依赖进口的程度有多高,大家心里都有数,脖子被别人掐着的感觉总归不好受。发展电动车,配合上咱们玩命搞的风电、光伏,就能把能源的饭碗多端一点在自己手里。这可不是小事,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安全感”。
二来,是实实在在的经济账和环保账。一个庞大的汽车产业链,能带动多少就业?官方数据是超过500万个岗位。而且,这是产业升级,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跳板。减排压力大?新能源汽车就是最直接的答案之一。咱们在国际上承诺了“双碳”目标,总不能光说不练假把式吧?这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也是大国担当。
所以你看,国外车企的“退缩”,更像是一种战略调整,或者说是面对中国同行强大攻势下的“战术性后退”。他们不是傻,是精明。发现纯电这条路短期内拼不过我们,干脆先稳住燃油车的利润基本盘,再徐图发展。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是生意。而我们呢?我们是在用举国之力,赌一个更有未来的方向。这条路当然有坑,电池回收、原材料依赖、低温续航打折,哪个不是硬骨头?但哪个伟大的变革,不是从泥潭里摸爬滚打出来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最后全世界真的只有我们在坚持,那又如何?当年我们搞两弹一星,不也是全世界都觉得我们在做梦吗?有时候,真理,还真就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一次,我们只是想把方向盘,牢牢地攥在自己手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