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万拍下玛莎拉蒂,到手却是不能上路的老头乐!
广东的冯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一次看似捡漏的线上拍卖,竟成了让他哭笑不得的闹剧
###一觉醒来,“豪车梦”碎了
9月6日晚,冯先生像往常一样刷着拍卖平台,想给自己换辆自动挡车
一辆起拍价仅166元的“玛莎拉蒂”突然跳进视线——车标和三叉戟几乎一模一样,他心想:“这怕是品牌新能源车的试水优惠?”
没多犹豫,他交了3500元保证金,随手出了次价便睡下了
第二天醒来,他发现自己以19966元“成功竞拍”,总支付额高达21563元
再细看页面,差点晕过去:这根本不是玛莎拉蒂,而是一辆“玛莎款”老头乐!
冯先生哭笑不得:“我一年轻小伙,开辆老年代步车上街?
拍卖价甚至比电商平台同款还贵两千多!”
更憋屈的是,他想毁约,平台却要扣1100多元违约金
冯先生直接较真:“用高仿商标误导人,还要我付代价?”
###平台“擦边球”打得溜,律师发声了
记者去拍卖页面一看,标题赫然写着“2025新款玛莎款新能源电动低速代步车”,车标和玛莎拉蒂相似度极高,属性栏却标注为“商用车”
这种“老头乐”其实根本无法上牌、投保,发生事故权益毫无保障,早被多地明令禁止上路
平台一边撇清——“不是玛莎拉蒂,是‘玛莎款’”,一边火速撤下同类“宝马款”等高仿车拍卖信息
最终在舆论压力下,他们全额退还了保证金,并承认错误
四川一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师直指核心:
卖家有义务告知真实情况,使用近似标识涉嫌不正当竞争
消费者基于误解竞拍,合同完全可以撤销
###类似坑,不少人踩过
冯先生的遭遇不是个例
去年浙江一女子网上竞拍“限量版摩托车”,到货才发现是组装山寨货,投诉半年才退成功;今年初某电商平台“保时捷款新能源车”也被曝光——实则是无厂牌无认证的拼装车,买家维权无门只能认亏
这些事件背后,都是同一套路:利用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捡漏心理,玩文字游戏、打标识擦边球,最后用合同条款逼人吃哑巴亏
###为什么“高仿陷阱”屡禁不止?
老头乐市场水一直很深
部分厂商拼命模仿豪车外观,从奔驰到路虎,只要销量不管合规
有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老头乐销售额超200亿元,但合格率不足四成
——很多产品出厂即违规,安全风险极高
专家多次呼吁:
必须从生产、销售到宣传全线强化监管
尤其平台需审核商品信息真实性,不能为流量放任虚假宣传
###写到最后
冯先生是幸运的,毕竟保证金拿回来了
但还有多少人正盯着类似陷阱跃跃欲试?
网络拍卖平台看似机会多多,实则暗藏玄机
下次见到“豪车款”“限量版”等模糊表述,务必多长个心眼——毕竟,世上没有真便宜可捡,只有真套路得防
保护权益,从不吃哑巴亏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