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2026款CC正式上市,售价22.49万元起,这事儿其实挺说得过去的。特别是你知道,去年我们看着它的无边框设计和溜背造型之后,心里就觉得这个车挺有点不一样。别说,去年我朋友试驾,他说比起A4的普通款,CC那无边框开起来真是强烈的视觉冲击。这其实也反映出大众在中型轿车市场,尽量靠设计立足的努力。
说实话,市场局势很复杂。新能源火力全开,传统燃油车尤其是像CC这么偏小众的车,压力像蜂窝一样攻來。去年我翻了下笔记,市场占有率大约在1%-3%之间(这估算的,毕竟样本少),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算不错了。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更喜欢SUV或纯电车。
这次新款只做了点微调,归根到底,还保持着老款那套设计+动力的组合。两款引擎,2.0T高低功率。满打满算,162千瓦的高功率版本,百公里加速能跑到8秒左右,油耗嘛,官方标的不到8升/百公里(这得算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了)。我试过同价位的别的车,比如标志207或福特蒙迪欧,差异其实在机械性能上不大,但在细节配置和做工质感上,总感觉大众还是有些优势。
这次配置微调,最明显的变动是取消了三厢的方向盘换挡拨片,还把座椅材质从真皮变成全仿皮——我说实话,这点挺让我失望的。毕竟,要是让我花22万多块买个车,第一是喜欢它的个性设计,第二是希望内饰能显得更有质感。全仿皮,虽然也不算差,但总觉得少了点豪华感。
有趣的是,新增了手机App远程控制的选装——这倒让我觉得,科技感又提升了一些吧。你在咖啡店入口,顺手用手机开门关车门,不用像以前那样还得掏钥匙,方便不少。这也反映出,虽然传统的燃油车在技术上没有太多新鲜事,但在智能化方面还是在追赶,用点小套路让生活更便利。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了一眼车身尺寸。两版本长宽高几乎一样(三厢4865/1870/1459mm,猎装版稍长一点,4869mm),轴距都在2841mm。这个尺寸实际上对比一些同价车,比如本田雅阁或者别克君越,都算平衡的,空间够用,但不算超大。哪怕是车身稍微大点,车内空间差不多也就这么回事儿,除非你特别在意后排腿部。
(这段先按下不表)
这里,我会想起一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看到那次朋友试驾CC的照片,他特意调了个角度,车尾的溜背线条特别流畅,拍出来就像漫画里的帅哥那个角度,居然挺帅的。你看,这个车在设计上的个性还是有的。
再说说供应链,那真是个无底洞。大众一直用的就是工厂-供应链-销售点这套流程。就像我妈煮菜,得一边做饭一边打理调料,哪样都不能少。每到装配线那会儿,原材料的每个环节都得严丝合缝,否则车子质量就出问题。去年我听修理工抱怨,这几批进口的安全气囊,来的不太稳定,有时会出现交货延迟。 这其实很正常,毕竟供货链不可能完美,尤其这两年,材料价格和物流都在变动。
话说回来,从硬件层面看,除了微调,没什么大变动,动力和尺寸都在原基础上延续。你能想象,去年我试驾那辆CC,开了几天,总觉得轮胎抓地还算不错,悬挂调校偏软,但偏别的相似车型都硬一些。综合来看,百公里能耗大概在7.5-8升左右,平时上下班还能接受。
对了,关于售价,你知道,22.49万起,还是挺符合它的定位的。相比起一些豪华品牌同价位车型,配置上可能少了点高端,但外形确实是不同凡响。还是那句话,设计先行者的路一直不好走,但只要能把辨识度做好,就不会轻易被取代。
问题来了(其实自己心里也在琢磨):在新能源逐渐普及的今天,像CC这种燃油偏偏的小众车型,能坚持多久?未来如果市场变得更碎,要不要考虑一下短途用电动或者插混的方案?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抉择。
这边我还在琢磨,只怕下一次换个车,会不会变成别的奇怪的造型。你觉得呢?像你身边的朋友,是不是开始对燃油车的兴趣变淡了?总感觉,未来的日子,车可能会变得更像生活中的伴侣,而不是仅仅是代步工具。但这个伴侣到底要不要还留点个性的火花?这个问题,真挺难说清楚。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