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问界M8的销量就很离谱——21185辆,SUV榜单第四,仅次于Model Y、宋Plus和星越L。更离谱的是,这车均价超40万,卖的还是五座/六座大尺寸增程SUV。一个刚上市不久的新选手,直接冲进燃油+新能源混战的红海,还干出这种成绩,你说离谱不离谱?我第一反应也是:“这钱都谁在花?”但冷静下来一琢磨,这销量背后,其实是产品力、品牌势能和精准定位的三重共振,不是偶然,更不是营销吹出来的泡沫。
一、这车到底强在哪?不是堆料,是“懂行”的堆法
先说底盘,这是M8最容易被低估的部分。很多人一看“比M9便宜10万”,就觉得肯定“缩水严重”。我翻过它的结构图,也跟工程师聊过,结论是:M8的底盘不是“缩水”,而是“精准降本”。
比如前副车架,M9是全铝,M8改成了激光焊接高强度钢。听着降级了?但你要知道,全铝成本极高,而高强度钢在刚性上其实不输,关键是怎么设计。M8用的是“全框式”结构,这种设计能更好传递力、抑制形变,哪怕你过减速带“哐”一下,车身也不会“散架”。这不是偷工减料,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后副车架呢?依然是铸铝,只是没M9那么粗壮。前悬架还是双叉臂,但M9是上下双球节解耦设计,M8简化成普通双球头。差别有,但日常驾驶几乎感知不到。真正让我觉得“值”的,是它的空气悬架升级为闭式双腔结构——比M9还先进。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过坑时反应更快,舒适性更好,车身姿态更稳。你开过M9就知道它多稳,M8在这方面,甚至可能更胜一筹。
刹车从四活塞降到双活塞,确实有点“肉”,但日常驾驶完全够用。你要真追求赛道级制动,那得上保时捷了。M8的目标用户,是那些想要“行政级舒适+轻度驾驶乐趣”的中产家庭,不是赛道狂人。
二、动力没阉割,反而“偷偷加料”
很多人以为M8为了降成本,动力也缩水了。错。它用的是和M9同款的1.5T增程器(HG15T),118kW,160匹马力,这台发动机效率高、噪音低,已经是行业标杆。但真正惊喜的是电机——全系双电机四驱,总功率392kW,533匹马力,零百5.2秒。你没看错,比M9还猛一点。
为什么?因为M8定位更偏向“家用大五座”,轻量化做得更好,动力调校也更激进。我虽然还没试驾,但从参数看,这台车的加速体感应该非常顺滑且有力。37/53.4kWh的宁德时代电池包,提供201/310km纯电续航,日常通勤完全够用,长途也没焦虑。
这说明什么?赛力斯和华为在M8上,没搞“低配低能”的套路,而是保持了核心性能的高水准。你买低配,不是买“阉割版”,而是买“基础版”。
三、智驾:华为的“王炸”,M8也没落下
如果说底盘和动力是“硬实力”,那智驾就是M8的“灵魂”。1个192线激光雷达 + 1个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 + 3个4D毫米波雷达矩阵 + 11个摄像头 + 12个超声波雷达,这套全向感知系统,哪怕放在全球范围看,也是顶流。
有人问:M9两侧有激光雷达,M8没有,是不是差很多?短期看,冗余度确实低一点,但日常使用几乎无感。华为的ADS 3.0系统,核心是“融合感知+预测算法”,不是单纯靠激光雷达数量。我在试驾M7和M9时就发现,它的变道逻辑更像老司机——不激进,但果断,预判准。
M8虽然少了两侧激光雷达,但在城区NCA(导航辅助驾驶)和高速NOA上,依然能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自动导航。红绿灯识别、无保护左转、窄路掉头,这些高阶功能一个不少。对于99%的用户来说,这已经足够用了。
而且,M8的智驾系统是“持续进化”的。OTA升级后,能力只会越来越强。你今天买的是“L2++”,未来可能变成“L3”。这才是华为生态的最大优势——软硬一体,持续迭代。
四、真实用户怎么说?“比想象中更实用”
我认识一位刚提M8六座版的车友,老李,45岁,企业中层,家里有俩娃。他原本在看理想L8,但去试驾M8后直接下单了。问他为什么?
他说:“第一,空间真大。接近5米2的车长,六座布局,二排两个独立座椅,腿托、加热、通风、按摩全配,我妈坐一次就说‘比高铁舒服’。”
“第二,静。增程车最怕发动机噪音,但M8的隔音做得太好了。高速120码,车内聊天不用喊。孩子在后面睡觉,完全不受影响。”
“第三,智驾救了我。每天通勤40公里,堵车严重。现在基本‘放手’,系统自己跟车、变道、下匝道,我看看新闻、回回消息,到公司人不累。”
他还提到一点:“落地确实贵。我买的是40万的中配,加了21寸轮毂(+1万)、电动踏板(+1万),选了个特殊车漆,落地43万多。理想L9也能落地了,但我觉得M8更稳、更安静,值这个差价。”
五、横向对比:M8 vs 理想L8 vs 星越L
我们拿三款车对比一下:
维度 问界M8 理想L8 星越L(燃油)
价格 35.98-44.98万 33.98-39.98万 16-20万
动力 1.5T增程+双电机四驱 1.5T增程+双电机四驱 2.0T+8AT
智驾 华为ADS 3.0,全系高阶 理想AD Max,高阶 L2辅助,无高阶
底盘 双叉臂+空悬+CDC 双叉臂+空悬+CDC 麦弗逊+多连杆,无空悬
续航 201/310km(纯电) 210/331km(纯电) 油耗8-10L/100km
结论很清晰:
如果你预算20万内,追求性价比,星越L是“量大管饱”的选择,但别指望高科技。
如果你想要“奶爸车”舒适+空间,理想L8性价比更高,但智驾算法略逊于华为。
如果你看重智驾、底盘质感和品牌调性,M8是目前35-45万区间最均衡的选择。
六、未来怎么看?M7改款在即,生态位要闭环
文章开头提到,大改款M7将在9月或10月上市。这意味着什么?问界将完成M5-M9的产品线布局,正式对标理想的L6-L9,全面覆盖25-50万豪华SUV市场。
M8的成功,不是孤立的。它背后是华为智驾的全面赋能,是赛力斯在增程技术上的成熟,更是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豪华”的真实需求爆发。我们正处在一个拐点: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智能终端+移动空间”。
M8的月销2万,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信号——高端新能源市场,正在被重新定义。
最后,回到那个问题:“你们的钱都哪来的?”
我懂大家的焦虑。消费降级是现实,但有些人愿意为“确定性”买单——确定的安全、确定的舒适、确定的智能化体验。M8卖的不是车,是“省心”和“体面”。
你会为这样的“确定性”掏钱吗?
如果你在35-45万预算区间,会选M8,还是理想L8?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需要试驾M8的车友,我可以帮忙联系门店,也欢迎分享你的用车故事。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