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逾万辆,一汽丰田召回RAV4、凌放,为何事?

“隳于蚁穴,防微杜渐”。

说起汽车“回炉”,诸君想必已是司空见惯了吧?毕竟,芸芸车企,谁还没经历过几场“阵痛”呢?但这次一汽丰田的“返厂”,着实让人感到一丝“颜面扫地”。试想,作为资深车企,丰田的精工细作素来是其安身立命的法宝,如今却因螺栓未紧固这般“初级失误”而召回逾万辆座驾,岂不令人赧颜?

数量逾万辆,一汽丰田召回RAV4、凌放,为何事?-有驾

事出有因,一汽丰田日前已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报备了召回计划, 矛头直指RAV4荣放与凌放两款车型, 累计10892台。其中,RAV4荣放堪称“重灾区”, 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这些车型的症结何在?简而言之, 后轮悬架下摆臂的前束调整螺栓, 未能按照既定扭矩进行紧固。

数量逾万辆,一汽丰田召回RAV4、凌放,为何事?-有驾

此举绝非无关痛痒。试想, 螺栓松弛, 经年累月后或将松脱, 甚或脱落, 严重时, 螺旋弹簧亦有可能自下摆臂上剥离。若此情此景发生于高速驰骋之中, 后果实难预料!这将直接撼动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威胁诸位的行车安危。

诸位且评判, 这螺栓未紧固, 听来是否颇似“危楼”?对于一汽丰田这等量级的车企而言, 出现此类纰漏, 实属不该。盖因汽车生产乃是一项极其精密的过程, 每一个环节皆应严加把控。一颗螺栓的疏忽, 便有可能摧毁整条安全防线。

数量逾万辆,一汽丰田召回RAV4、凌放,为何事?-有驾

提及此事, 我不禁联想起数年前甚嚣尘上的高田气囊事件。彼时亦是因为一枚小小气囊的龃龉, 导致全球数百万辆汽车被迫召回, 甚而造成了人命伤亡。这昭示着什么?细节决定成败, 任何一隅的疏忽, 皆有可能酿成滔天巨祸。

数量逾万辆,一汽丰田召回RAV4、凌放,为何事?-有驾

再来看看国内车市的境况。如今自主品牌异军突起, 合资品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在此情势下, 合资品牌更应着眼于产品质量, 提升品牌声誉。若一味逐鹿于产量, 却怠慢了质量, 终将自食恶果。

本次一汽丰田的召回事件, 亦为我们敲响了警世之钟。汽车企业切莫只顾营利, 更应为消费者负责。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任何时刻皆不可掉以轻心。

数量逾万辆,一汽丰田召回RAV4、凌放,为何事?-有驾

诚然, 一汽丰田此番能够主动召回, 亦算是亡羊补牢, 值得嘉许。毕竟, 知过能改, 善莫大焉。他们承诺将为召回范畴内的车辆免费进行勘验, 并按照规范扭矩紧固螺栓, 重新进行四轮定位, 以消弭安全隐患。

数量逾万辆,一汽丰田召回RAV4、凌放,为何事?-有驾

然而, 话虽如此, 亡羊补牢固然要紧, 防患未然方为上策。一汽丰田理应深刻反省, 为何会出现这般“初级失误”?莫非生产流程存在罅隙?抑或质量管理不够严谨?

我们可以思忖, 汽车企业是否应强化供应链管理, 引入更为严苛的质量管控体系, 并借助第三方稽核来降低风险?盖因对于RAV4荣放这等走量车型而言, 任何生产环节的纰漏皆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数量逾万辆,一汽丰田召回RAV4、凌放,为何事?-有驾

电气化、智能化乃是大势所趋, 然则传统制造环节的“童子功”, 依旧是车企安身立命的根本。再夺目的技术革新, 倘若败给一颗松动的螺栓, 都将是品牌难以承受之重。

是以, 汽车企业在竞逐技术创新的同时, 亦须臾不忘质量是生命线。唯有把好质量关, 方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方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屹立不倒。而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 亦需擦亮双眸, 择取那些真正对产品质量负责任的品牌。盖因, 安全才是通往归途的捷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