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奔驰GLC来了,空悬+后轮转向,还带豪华星空顶!

最近的汽车圈可真是热闹,尤其是德国那两位老对手,奔驰和宝马,像是商量好了一样,接二连三地往外甩“王炸”。

宝马那边刚发布了充满未来感的新世代iX3概念车,这边奔驰的纯电新车官图和实车也紧跟着亮相了。

看着这些造型科幻、技术先进的新车,相信很多人心里都会冒出同一个问题:这些曾经燃油车时代的王者,在新能源这条全新的赛道上,究竟是真心想引领潮流,还是被我们中国市场层出不穷的新势力们,给逼得不得不拿出点真本事了?

纯电奔驰GLC来了,空悬+后轮转向,还带豪华星空顶!-有驾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好好聊一聊这台全新的奔驰电动车,看看它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又反映出了哪些汽车行业的风向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这次奔驰发布的,严格来说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纯电GLC”,而是一款名为CLA级的概念车。

这可不是咬文嚼字,两者区别很大。

这款CLA概念车,是奔驰全新研发的MB.EA纯电平台上的“开山之作”。

您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样板间”,奔驰用它来向全世界展示,未来这个平台上诞生的所有新车,大概会是什么样子,会用上哪些新技术。

根据规划,这个平台未来会生产包括四门轿跑车、猎跑车以及两款SUV车型,而其中一款SUV,才是未来真正意义上的纯电版GLC。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像是奔驰未来电动车家族的一个集体预告,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那么,这个“未来预告”究竟长什么样呢?

纯电奔驰GLC来了,空悬+后轮转向,还带豪华星空顶!-有驾

咱们从最吸引眼球的前脸说起。

过去奔驰车那种庄重典雅的进气格栅,在这台车上被彻底颠覆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几乎覆盖了整个车头的封闭式面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可以发光的三叉星徽标,中间一个巨大的奔驰Logo同样会亮起。

在夜晚点亮时,整个前脸就像一片璀璨的星空,科技感和辨识度都直接拉满。

这种设计,很明显是在向现在的年轻消费者示好。

如今的豪华,不再仅仅是镀铬条和真皮座椅那么简单,更是一种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仪式感。

这一点,可以说我们的国产品牌已经给这些海外巨头们好好上了一课。

同时,车头那个奔驰立标也不再只是个装饰,轻轻一按,就能打开一个前备箱,虽然空间不大,但放个充电线或者双肩包还是绰绰有余的,这也是纯电平台车型才能带来的专属便利。

纯电奔驰GLC来了,空悬+后轮转向,还带豪华星空顶!-有驾

进入车内,那种来自未来的冲击感会更加强烈。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块从驾驶员一侧无缝延伸到副驾驶前方的超长联屏,尺寸达到了惊人的39.1英寸。

这块屏幕几乎整合了车内所有的控制功能,实体按键被压缩到了最少。

这背后支撑它的,是奔驰首次搭载的自研操作系统MB.OS。

这绝对是奔驰在智能化时代迈出的关键一步。

以往,很多传统豪华品牌的车机系统之所以被大家诟病反应慢、功能少,很大原因在于软件是外包给供应商做的。

现在奔驰选择自己开发操作系统,就像苹果公司打造自己的iOS系统一样,目的就是为了把车辆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和用户体验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从而能与特斯拉以及我们国内的“蔚小理”等新势力在软件层面上一较高下。

此外,车顶的全景天幕也玩出了新花样,玻璃内部融入了发光的星徽图案,被官方称为“星辉天幕”,能与车内氛围灯形成联动,营造出一种非常梦幻的座舱氛围。

纯电奔驰GLC来了,空悬+后轮转向,还带豪华星空顶!-有驾

这种对细节和氛围感的营造,恰恰是奔驰作为豪华品牌深厚功力的体现。

当然,一台车好不好,光有炫酷的外观和内饰是远远不够的,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

作为纯电平台的产物,这台车在技术上确实拿出了不少干货。

它采用了目前行业领先的800V高压平台技术。

这个技术可能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它带来的好处却非常直接,那就是充电速度极快。

打个比方,就像把家里的水管加粗加压,同样的时间能流出更多的水。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使用大功率快充桩,充电10分钟就能补充超过300公里的续航里程,这基本就是喝杯咖啡的功夫,大大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

而且,它的综合续航里程在国际通用的WLTP标准下,可以达到713公里,这个数字在同级别车型中也属于顶尖水平了。

纯电奔驰GLC来了,空悬+后轮转向,还带豪华星空顶!-有驾

更值得一提的是,奔驰还为它配备了空气悬架和后轮转向这两项高端配置。

空气悬架能让车辆在行驶中自动调节底盘高低和软硬,兼顾舒适性和操控性;后轮转向则能让这台尺寸不小的车在狭窄路段掉头或者停车入位时,变得异常灵活。

这些技术配置,都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车辆的驾驶品质和便利性。

然而,聊了这么多优点,我们也要冷静地回归现实。

这些听起来非常诱人的高科技配置,按照奔驰一贯的产品策略,在明年由北京奔驰进行国产后,大概率只会出现在价格最贵的顶配车型上,甚至可能需要额外花钱选装。

而走量的中低配车型,配置水平可能会有不小的差距。

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这种“品牌溢价加配置分级”的传统玩法,还走得通吗?

我们不妨看看身边的国产品牌,在三十万左右的价格区间,空气悬架、高阶智能驾驶、激光雷达、超大屏幕等配置,几乎已经成为了“标配”。

当消费者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一台配置几乎拉满、体验同样出色的国产新能源车时,还有多少人会愿意为了那个三叉星徽标,去接受这种“高低配差异巨大”的现实?

奔驰这次带来的新车,无疑在设计和技术上都展现了其作为百年车企的深厚底蕴,但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已经不再是宝马、奥迪这些老对手,而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姿态,去真正适应这个已经被中国品牌重新书写了游戏规则的全新市场。

他们必须明白,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既看重品牌带来的价值感,也同样看重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和性价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