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9月份比亚迪在英国突然卖爆了,一下子交付1.13万辆,同比增长8.8倍,但价格比国内翻了三倍,背后利润引发关注

9月的英国市场,BYD突然爆了,销量达到了1.13万辆,环比增速8.8倍。听上去挺励志,是不是?但细细掰扯,价格比国内真是翻了三倍不止。元Pro(国内叫元Plus)的英国售价3.085万英镑,换成人民币差不多27万,而国内才不到8万。海狮07那个更夸张,英国4.7万英镑,挺特斯拉Model Y的水平,国内还就18万。宋Plus DM-i英国卖3.33万英镑,国内不过13万人民币。价格逼近3倍,这差距是不是有点扯?

刚跟一个在伦敦的老朋友聊,问他在当地BYD卖得这么贵,到底谁赚了这笔钱?他说:经销商赚得多,厂商不一定。毕竟英伦这边税费、物流、经销商层层加价,利润不全是比亚迪家里的。这话倒让我想起之前和一位供应链经理讨论过海外价格构成,简单说,是供链像洋葱,一层一层剥开,每层都得剥成本钱。而且欧洲这边质量标准也不一样,国内供应链不能简单移植。你看,国外用料更讲究,安全碰撞测试指标高了不少,材料要求和焊接工艺也随之升级,成本明显上去了。

都说9月份比亚迪在英国突然卖爆了,一下子交付1.13万辆,同比增长8.8倍,但价格比国内翻了三倍,背后利润引发关注-有驾

前面说价格翻了三倍,我这儿得稍微收敛一下。其实不同车型、配置在海外市场的溢价不完全一致,海狮贵一点,元Pro贵点儿,宋Plus相对稍稳。这和英国消费者接受度和品牌定位有关。海狮作为MPV市场新秀,英国市场本来就少MPV车型,价格给高点也合情合理;而元Pro对于日常代步需求,竞争压力就更大,价格涨幅更令人感慨。也就是说,这里的三倍如果平均来看是准,但具体到单款产品,走势还要细看。

再跑个题,说回我在广州某个朋友开的修理厂,隔三差五有人来问比亚迪车,尤其是元和宋系列。他吐槽说:国产车的后期维修成本,谁能想到其实是沿用了老路,零件便宜但是稳定性还差点,碰一撞就容易小毛病一堆,不过这海外车可能好点。这就又引申出来,国产车的用料和一致性控制,和出口欧美很多车型差距挺明显。为了入门欧盟严苛测试,厂家肯定得上更高标准的钢板和电子组件,代价就是成本飙升。

都说9月份比亚迪在英国突然卖爆了,一下子交付1.13万辆,同比增长8.8倍,但价格比国内翻了三倍,背后利润引发关注-有驾

几个关键数字我也算了下,英镑29800到35700的区间价格不算低,换成人民币大约27万到32万,除以国内的8万和13万,确实差不多三倍左右。实际上这加价背后的绝大部分是提升品质,并试图避免像我们见过的一撞就崴脚的事故。而且,运输成本和物流周期一个月起步,还有当地的徐徐关税大约10%,时间敏感度高的车型换成海运还会加仓储费。这笔账,厂家还能有多少利润?估计留下的利润没外界看到的那么漂亮——当然这只是粗略估。

老实说,我没太细想过,如果全球有十个英国这样市场,BYD能不能趋势价位全面拉升,利润变成纯利润?这事儿里头水太深了。光凭销量飞起来,不一定代表钱都进了厂子口袋。加大出口,供链伸长,反而可能会增大风险和负担。想想这事,这不就是供应链版的羊毛出在猪身上,还要竞争海外本土既有强队,谁能保证给自己赚到钱?

说到这,我查看了自己的笔记,去年谈到的那个话题又冒出来:当时判断比亚迪在海外的突进主要靠技术加价格优势,但目测这波的核心更像渠道优势+当地合规调整+新品打法。三点共同发力,协同作用下,销量才能瞬间暴增8.8倍。这让我怀疑,之前简单聚焦产品力的观点有些夸大了,毕竟海外销量增长和品牌认可不是一个短期就能解决的问题。对比特斯拉,虽然价格凯歌高昂但产品力和软件生态已经持续打磨多年了。

都说9月份比亚迪在英国突然卖爆了,一下子交付1.13万辆,同比增长8.8倍,但价格比国内翻了三倍,背后利润引发关注-有驾

不确定一点是,这种高价格和高品质对应关系,未来还能长期保持吗?有没有可能一些供应链瓶颈或原材料大涨导致本就不多的利润空间变得更紧?经济环境多变,汇率和关税政策也可能影响销量和利润,没人在这一块有确切把握。

顺带给大家讲一段小情节。我在5月份去曼彻斯特考察,当地一个BYD的销售告诉我:船刚到货,这个月才真正满载发车,销售爆点是积累了几个月的订单。这说明销量暴涨不只是市场自发,而是物流端堆积释放的结果。你说这事能持续增长吗?这背后的船期和仓储稳定吗?(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真的,英镑三万多买辆元Pro,英国消费者是怎么看待这个价格的?在性能和便利上是否有符合他们的期待值?毕竟光热销没啥用,关键看口碑,车辆稳定性和售后服务如何。相比国内二三线城市的用户,那边客户对细节敏感度高多了,经销商压力也大,售后体验差了口碑直接凉凉。

都说9月份比亚迪在英国突然卖爆了,一下子交付1.13万辆,同比增长8.8倍,但价格比国内翻了三倍,背后利润引发关注-有驾

卖笑归卖笑,心里其实有点小担忧。这波火爆背后是不是把部分海外泡沫销量给掩盖了升级缓慢的暴露?毕竟华丽的销量数字后头,除了翻三倍的价格,还有技术输出和供应链考验,钱是不是赚得踏实?销情真的能带动整个企业利润爆增?还是说更多成了市场营销存货,稍稍留了个尾巴?

既然说到英国销量猛涨,倒不如咱们聊聊哪个英国地区最爱买比亚迪。伦敦?曼城?还是苏格兰的偏远小镇?毕竟空间局限和充电桩分布都不同,消费者需求也错落。有没有数据能支撑这增长主要集中在哪?销量上去了,满意度和保有率又如何?

都说9月份比亚迪在英国突然卖爆了,一下子交付1.13万辆,同比增长8.8倍,但价格比国内翻了三倍,背后利润引发关注-有驾

这是个挺有趣也复杂的问题——希望下次能挖到更实打实的细节。您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