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马哈川崎:召回差太多!螺栓隐患 车主心不安

同样的摩托车,同样的螺栓问题,台湾车主能收到主动更换通知,大陆车主却只能干等?最近雅马哈和川崎的召回操作,把这个扎心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雅马哈川崎:召回差太多!螺栓隐患 车主心不安-有驾

先说雅马哈,在台湾一口气召回了近1.3万辆车,都是2017到2022年生产的XMAX和TRICITY300。原因很明确:凸轮轴的螺栓锁不紧,跑着跑着可能松动,严重了发动机直接熄火。更关键的是,这些车好多是印尼生产线出来的,大陆在售的同款车也出自那里,可这边连个响动都没有。

雅马哈川崎:召回差太多!螺栓隐患 车主心不安-有驾

川崎的情况更让人揪心。大陆只召回1691辆2024款ZX-6R,说是曲轴螺栓拧得太紧。可北美呢?同款车召回了3万辆,还下了"DNR禁令"——禁止骑行!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难怪车主们犯嘀咕:难道生产线还有高低贵贱?

雅马哈川崎:召回差太多!螺栓隐患 车主心不安-有驾

掰开揉碎了说,这螺栓问题真不是小事。雅马哈那凸轮轴螺栓要是松了,就像自行车链条掉了档,凸轮轴一跑偏,气门timing全乱套。轻则动力忽强忽弱,重则高速上突然熄火,想想都后背发凉。业内老师傅说,这种情况多半和装配工艺有关,要么是拧得不够紧,要么是机油没跟上,磨损加剧。

雅马哈川崎:召回差太多!螺栓隐患 车主心不安-有驾

川崎的问题正好反过来,螺栓拧太死了。这就好比把筷子掰弯了还使劲攥,曲轴轴瓦被挤变形,转着转着可能卡住。北美那边对这种情况特别较真,用的是分级扭矩检测,每颗螺栓都得过关。可大陆这边呢?据说只有发现明显异常才给换,这标准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雅马哈川崎:召回差太多!螺栓隐患 车主心不安-有驾

是规矩不一样。台湾那边有强制召回制度,厂家不积极?高额罚款等着呢。前几年雅马哈因为ECU问题在那召回,动作快得很。大陆这边是自主申报,厂家难免会想办法少赔点,就像之前川崎59辆电池问题召回,好多车主都不知道。

再看厂家怎么担责。雅马哈在台湾是主动换螺栓加固定板,属于未雨绸缪。可到了大陆,同样的印尼产线,就没动静了。川崎更明显,北美直接禁售,大陆这边只是说坏了给修,这态度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更深层的可能是供应链问题。同款车的螺栓,供应商说不定不一样。印尼厂用的和日本本土的,材料标准能一样吗?前几年本田金翼就出过曲轴螺栓断裂的事,最后查到是二级供应商的问题,北美那边追得特别紧。

雅马哈川崎:召回差太多!螺栓隐患 车主心不安-有驾

做个表看得更清楚:雅马哈在台湾召回100%,大陆0;川崎北美召回量是大陆的17倍多,措施强度天差地别。这表格里的数字,看着真让人不是滋味。

作为车主,也不能光等着。晚上尽量别跑高速,真要是螺栓出问题,黑灯瞎火的太危险。去4S店保养时,一定要求测测曲轴间隙,这钱该厂家出。要是发现问题,直接上中国汽车召回网投诉,人多力量大。

这事说到底,不是哪一个品牌的问题,是整个行业该反思的。厂家该建个全球统一的故障数据库,就像宝马处理冷却泵问题那样,全球同步行动。监管部门也该加点力,搞个"隐患预判机制",别等出了事才补救。车主也可以学学本田金翼的车主,跨区域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摩托车这东西,是代步工具,更是好多人的心头好。谁也不想骑着骑着提心吊胆。希望这次的螺栓风波,能让整个行业警醒:安全这事儿,不分地域,更不能有双重标准。你觉得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