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深圳的网友分享了自己的购车经历:他原本计划花15万入手某合资品牌燃油车,却在比亚迪展厅看到了海豹07 DM-i智驾版直降5.3万的广告。 最终,他以10.28万元的价格签下了这款插混车型,比原定预算节省近5万元。
这个案例折射出比亚迪最新促销风暴的杀伤力。 自5月23日起,王朝网和海洋网的22款智驾版车型集体加入降价阵营,其中部分车型价格下探至5万元区间。 有消费者调侃道:“现在买比亚迪的智驾版,相当于白送一套L2级辅助驾驶系统。 ”
不同于此前两次促销聚焦非智驾车型,本轮降价全部指向搭载DiPilot智能驾驶系统的版本。 王朝网12款车型补贴后最低6.38万元,比常规版贵不到1万元就能升级自动泊车、车道保持等功能;海洋网的10款车型中,海豹07 DM-i顶配直降5.3万,创下品牌单车型最大降幅纪录。
市场数据印证了降价策略的有效性。 五一假期期间,比亚迪日均新增订单突破2万辆,其中智驾版占比超过六成。 某二线城市经销商透露,海豹07 DM-i智驾版到店三天就被抢购一空,部分客户甚至接受3个月以上的等车周期。
行业观察发现,这种精准打击式的促销正在改写市场格局。 在8万-12万元价格带,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已低于同级燃油车价格;15万级市场,宋Pro DM-i智驾版与合资SUV形成正面交锋。 某第三方平台比价数据显示,比亚迪智驾版车型的终端成交价,普遍比竞品智能车型低2-3万元。
促销大战背后,暗藏车企对智能驾驶普及窗口期的争夺。 2024年1-4月,L2级辅助驾驶车型销量占比突破45%,但渗透率增速已现放缓迹象。 比亚迪选择在此时降价,既是为消化智驾版产能,也在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某机构拆解报告显示,DiPilot系统的硬件成本约8000元,而本次降价幅度远超这个数字。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分裂。 虽然比亚迪市值稳居万亿俱乐部,但券商研报指出,连续促销可能导致单车利润压缩。 不过财务数据提供了另一种解释:2024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增幅达117.8%,证明规模效应正在抵消降价影响。 有分析师测算,每辆智驾版车型的边际成本已降至历史低位。
消费者端的讨论更加热烈。 在某汽车论坛,关于“智驾功能是否值得为降价买单”的帖子浏览量突破百万。 支持者认为,L2级辅助驾驶在高速场景能显著降低驾驶疲劳;反对者则质疑,频繁的OTA升级可能带来使用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约三成受访者表示,他们选择智驾版主要是看中残值率提升预期。
这场促销风暴还掀开了行业库存的冰山一角。 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车库存预警指数升至58.2%,部分企业库销比超过2:1。 比亚迪的快速放量策略,客观上加速了行业洗牌进程。 某新势力品牌负责人坦言:“当头部企业把智驾车型压到10万元区间,二三线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消失。 ”
在经销商层面,降价带来的客源结构变化引发关注。 北京某4S店销售经理透露,智驾版客户中首次购车群体占比从30%攀升至55%,且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为科技配置买单。 但同时也出现新问题:部分老车主抱怨“背刺”,某车友群发起了近千人参与的保值率维权接龙。
关于促销可持续性的争议持续发酵。 有业内人士指出,比亚迪1-4月已完成年度目标的25%,按此进度可能提前启动新一轮价格调整。 但反对观点认为,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国补退坡压力,或将制约降价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三家供应商传出为应对主机厂压价,暂停接单的消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