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的“特斯拉全军覆没”测试,最近在汽车圈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说实话,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毕竟在我的职业生涯起点,国标、实验数据、甚至是实验室空调温湿度是否达标,这些基本要求都如影随形。可这一次,懂车帝的所谓“严苛测试”,怎么看都像是噱头大于实质。
我们先来看看这次测试的大致过程。科目三,夜间逆光,斜穿30度的两轮车,这个场景设置得确实有点难为特斯拉。但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同场竞技的不仅速度有差异,跟车距离也不一样。特斯拉以最长120米距离起步,鸿蒙智行为70米左右。变量不统一,测试结果公平吗?我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让博尔特跑200米,我只跑100米,谁快不是一目了然?
其实,整个测试最让人费解的点还不仅仅是标准不统一。关键在于,诸如特斯拉这样的主流车型,一个场景失败了,就被一票否决式的“全军覆没”,而鸿蒙智行则是在多重障碍和激光雷达被遮挡的情况下,依然能打个120分的高分。请问,这到底是在评比智能,还是在选秀节目加分刷存在感?如果说,哪家企业的公关团队最值得点赞,那非鸿蒙莫属。毕竟如果能让测试项目像跳高比赛一样临时升杆,不管成败都能“理有据,情有由”,那确实是无人能敌的行业标杆。
说到智能辅助驾驶,不妨谈谈eAES紧急避让功能。懂车帝专门为它量身定制过测试,五个品牌齐上阵,智界R7轻松拿满分,特斯拉Model Y反而垫了底,看来谁是“真聪明” 已经盖棺定论。不过更值得玩味的是,明明每台车的eAES好用与否都在明处。鸿蒙智行变道避险,仪表盘侧旁无车,雷达探测一切安好,选择加速超越本是更合理的选择。现实中开车,谁愿意在高速路口急停?人生不是电视剧,命没必要用来测试制动性能。
反观特斯拉,在本轮测试高调亮相,风头不逊中超球员刷数据,最终四项“全军覆没”——冤不冤?我认为,这场看似科学的评测,其实早有剧本。毕竟如果测试流程莫名其妙变量飘移,还能令人信服吗?我们总是乐于看热闹,喜欢用一句“科技亡我”调侃智能驾驶的不成熟。然而真的到了考验理性的时候,偏离数据本身,吃瓜群众拿什么支持自己的判断?
其实,作为“车圈名侦探”,你很容易发现,这一系列测试发布,不免有点“目的性太强”。鸿蒙智行在激光雷达失效、夜间逆光的苛刻条件下,写下卓越答卷,虽然值得肯定,但如果汽车智能驾驶行业发展是靠这样PK出来的,那恐怕未来要靠剧本创作来解决事故率了。你可以把这个场景理解为篮球赛,给鸿蒙发球场权力,裁判提前暗示加十分,那对手再拼命也未必能翻盘。
另外要说,测试本身不仅有技术难度,也有心理战潜伏。比如eAES功能本该成为所有智能汽车的标配,结果却成了某些品牌的独家卖点。也就是场面话说得漂亮,一关要拼速度,一关又聊安全,一会儿让你变道加速是加分项,一会儿遇到刹停就是不及格标准。说到底,规则定得越模糊,赢家就越容易提前定好。至于普通消费者?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场比自己高明的测试秀。
所以,面对懂车帝四处“花式测评”,我还是建议大家保持清醒。与其指望每一家测评都公正可靠,不如回归本源,追问:变量统一了吗?评判标准合理吗?场景还原现实了吗?假如连“鬼探头”、“消失的前车”都要变成加分题甚至必杀技,那我们只能看未来智能驾驶行业变成“巨婴横行”,最终连停车都要靠弹幕指挥。
最后留一句话给热衷围观的大众:技术进步本该靠严谨和透明推动,而非“段子手”般的测试剧本来致敬。我们期待有一天,汽车智能评测能像科学实验那样公正,而不是每次都像一场娱乐节目,比拼的不是技术,而是“谁的脚本更会讲故事”。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