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工程师在高速服务区充电10分钟跑525公里时,不小心说漏了嘴:我们多花3200块堆芯片,就是为了砍激光雷达
冬天高速服务区,旁边一台P7充电,车主在休息区喝咖啡。我凑过去瞄了眼充电桩屏幕——峰值功率532千瓦,电流744安培,10分钟进了70%的电。聊了几句才知道,这车能跑525公里,前提是电池包用的宁德麒麟5C,负极掺了8%的硅,极耳从2个拉到6个。我接着往前开,120码拉了200公里,空调23度,表显掉电205公里。这个折扣率放在新能源车里不多见。
开了二十年车,见过太多厂家喜欢拿参数唬人。小鹏这次搞出2250 TOPS算力,三颗自研图灵芯片并联——特斯拉FSD单颗144 TOPS,蔚来Adam也就1016 TOPS。数字是挺唬人的,但算力这东西跟发动机马力一个道理,够用就成。
真正有意思的是这笔账。堆三颗芯片,BOM成本比常规方案贵3200多,转头把激光雷达从两颗砍到一颗,用算法补盲区。账面上一算,整体成本反倒降了4%。这种操作在行业里不多,舍得在看不见的地方砸钱,在看得见的地方省配置,体验还不打折扣。工程师思维大概就是这样,跟产品经理想的不是一路。
电池包那个双面三明治液冷结构,换热面积提升120%,单颗电芯温差控制在2度以内。技术名词听着玄乎,其实就是电子跑得更顺,发热更少。跑过2000次循环,容量还能保持92%。三元锂能做到这个衰减速度,算是温柔的。
中置电驱这个布局倒是让我多看了两眼。210公斤的电机塞在前后轴之间,轴荷比做到50:50,重心高度440毫米,比保时捷911还低20毫米。0到百3.7秒,后排坐个185的大个子,膝部还有两拳。性能和空间第一次没那么撕裂,电动车平台的优势在这儿——不用伺候发动机和变速箱,空间能玩出花来。
掀背尾门开口宽1米,高70公分,后备厢纵深1.18米。放倒后排能塞35个登机箱,滑雪板、公路车、婴儿车随便扔。轿跑车主最怕“好看不中用”,这车似乎把这个问题解了。
座椅那块下了功夫。副驾零重力模式,靠背123度、腿托158度,NASA那套姿态。主驾座椅肩腰腿各埋了8个气囊,横向加速度超0.25 g,对应侧翼10毫秒内充气30毫米,把身体顶住。山路攻弯时能感觉到座椅在“抱”着你,侧倾少了三成多。这种主动支撑在运动模式下挺管用,不会让你在座椅上晃来晃去。
车漆用的巴斯夫鹦鹉系列,清漆厚度70微米,比普通车漆厚四成。色漆层加了三层云母片,不同角度呈现紫到蓝的渐变。跑两万公里,太阳纹比普通车少六成。洗车时看得出来,水珠在车身上站不住,直接滚落,自助洗车连泡沫都省不少。
V2G反向卖电这个功能挺超前。6千瓦双向充电,谷段三毛一度充,峰段一块二放,一晚上能赚十几块,扣掉损耗一年大概回血五千。系统会根据第二天行程自动留60%的电,剩下的拿去套利。不过国内配套设施还没完全跟上,能不能用起来得看小区物业和电网政策。
整体开下来,这车工程化做得比较扎实。算力、电池、电驱这些核心技术舍得堆料,但没为了噱头搞一堆华而不实的配置。空间、操控、续航该有的都有,该省的也没客气。值不值这个价,每个人心里有数。新能源这个赛道,比的不是谁吹得响,而是谁能把技术落地,把体验做实。
参数可以看,但还得自己上手试。纸面数据再好看,开起来不对味,那也白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