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高峰,路边麻辣烫摊前排队,几个工地小哥正砍价,后面一位大姐突然冒一句,说她侄子买了特斯拉股票,本想着沾点新能源的光,结果这两天一看新闻,说是三季度储能装机量12.5GWh,上海工厂忙得脚不沾地,听着风光,兜里还是空的,气得她那侄子差点把手机砸锅里。
这事放十年前想都不敢想,早年间谁要说造电池能发家,估计得被邻居笑掉大牙,谁家不是煤气罐、柴油发电机凑合过日子,现在倒好,特斯拉一个季度储能部署就12.5GWh,前三季度加起来32.5GWh,数字一亮出来,老财迷都眯眼睛算账,觉得这回能赚大钱。
上海临港那块地,原来是荒滩,去年2月工厂刚投产,今年6月又搞了个40亿大单,和奉贤区政府、中国康富国际签了个吉瓦时级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街坊们也跟着议论,说这地以后都不贴煤气通知了,直接上储能,牛气得很。
美国那边也没闲着,特斯拉在拉斯罗普也整了个超级工厂,两边一起拉产能,年总产能飙到80GWh,员工私底下说活儿是多了,奖金却没见多发几个钱,累得直嚷嚷,“这活儿就是拧螺丝换电芯,老板赚着大钱,咱还得掂量下个月水电费。”
今年9月,特斯拉还在拉斯维加斯开了一场“RE+可再生能源大会”,直接甩出新一代Megapack 3和Megablock,听着高大上,实际操作员工吐槽最多的还是新电芯,磷酸铁锂2.8L,容量从3.9MWh提到5MWh,听说散热舱还简化了,连母线排都省了不少,装机快了,工时短了,工友们说效率是高了,可这活没以前好干了。
Megablock那玩意,工商业用户最爱,四个Megapack 3直接接上兆伏级变压器,插上就能用,官方说装一个1GWh的系统只要20个工作日,建造成本能省四成,大老板们拍手叫好,工人心里却犯嘀咕,“省下的钱又没进俺兜里。”
网友也不是省油的灯,网上段子满天飞,有人说特斯拉这是“割韭菜新套路”,以前车主被“自动驾驶”套餐收割,现在企业客户也得掏钱买“储能即插即用”服务,社交平台上,吐槽特斯拉的帖子一天能刷上热搜,底下跟帖的,有做电力的、有卖材料的,个个都懂门道,说到底还是“信仰式玩法”变成了“付费套餐”,啥都讲个价钱。
行业里老炮儿心里有数,早些年搞新能源是图个理想主义,谁家不是贷款买设备,靠补贴熬日子,现在好了,政策收紧,《价格法修正草案》一出来,行业风声紧了,照理说上头要严管价格,结果底下厂商照样疯卷,价格没降多少,反倒服务花样翻新,搞得客户晕头转向。
2024年,伍德麦肯兹报告说特斯拉全球储能市占率15%,阳光电源14%,两家抢头名,去年特斯拉还把阳光电源挤下去了,榜单上的老面孔换了一波又一波,有人风光上市,有人被挤出前五,InfoLink今年8月又给出了新排名,阳光电源第一,特斯拉第二,后面跟着比亚迪、中车株洲所、海博思创,行业里乱战不断,谁都想分一杯羹。
小区群里有人问,“这储能到底真能省钱不”,有装过的业主说,设备是省心了,装一次用二十五年,循环次数一万多,往返效率91%,但前期投入大,维护还得找原厂,万一出点故障,小厂根本搞不定,最后还得砸钱找特斯拉。
行业里卷得厉害,头部企业们一个比一个狠,场地能源密度能做到每英亩248MWh,老板们炫耀自己系统装得快、密度高、效率高,老百姓看着热闹,却不知怎么下手,怕一不小心就被收割。
现在车不香了,新能源生意变味儿了,储能成了香饽饽,风口上的猪一个接一个往上扑,结果利润还是那几家分,员工累成狗,老板盆满钵满,外人一头雾水。
说白了,想装储能的普通人,先别光看广告和热搜,真要下单,得盯紧合同细则,别被套餐和“即插即用”唬住,更别贪便宜找小作坊,出了事儿没人管;要是碰上推销电话,别信大饼,得问清楚售后、质保、能效这些细节;政策出来之后,盯着价格变化,别头脑一热跟风,毕竟这行水深,坑多,别等钱花出去了才想起谁家熟人也栽过跟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