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为何不积极研发电动车?长城老总魏建军一句话道出真相:他们有能力,绝非无能为力,实则根本不愿意生产

为啥花了大几十万买的奔驰宝马电动车,用起来总感觉那么别扭,车机反应慢得像上个世纪的产物,连十几万的国产新势力都比不上?起初我以为是他们不上心,后来才琢磨明白,这背后藏着一盘大棋,一盘他们自己都快下不下去的棋。

外国为何不积极研发电动车?长城老总魏建军一句话道出真相:他们有能力,绝非无能为力,实则根本不愿意生产-有驾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得了一种“时代病”,病根就在软件上。我一哥们儿,铁杆德粉,去年兴冲冲提了辆电动的宝马,结果开了不到半年,天天跟我吐槽。说那车机导航,还不如他手机好用,想OTA升级一下比登天还难。一开始我还笑他,说你这就是不懂欣赏人家的“机械质感”。可后来我看到大众集团CEO奥利弗·布鲁姆自己都公开承认,集团在软件开发上遇到了“巨大挑战”,我才意识到,这不是个例。

大众为了搞软件,专门成立了个叫CARIAD的公司,砸了不知道多少钱,结果呢?搞得一地鸡毛。直接拖累了保时捷首款纯电SUV Macan的上市,奥迪那边寄予厚望的新项目也被迫延期。你想想,连大众这种巨头,想把汽车这个“硬件”的脑子换成“软件”的,都这么费劲,简直就像让一个练了一辈子举重的壮汉,突然去学绣花,浑身都是劲,但就是使不对地方。他们的组织架构、开发流程,全都是围绕着发动机和变速箱转了一百年的,现在突然要跟一群互联网公司比谁的代码写得快,这不就是赶鸭子上架嘛。

外国为何不积极研发电动车?长城老总魏建军一句话道出真相:他们有能力,绝非无能为力,实则根本不愿意生产-有驾

那你可能会问,既然软件这么拉胯,他们为什么不干脆把旧的都扔了,从头再来?问题就在这,他们扔不起。你看到的只是一辆车,但背后是人家一个世纪建立起来的“燃油帝国”。那些遍布全球的发动机工厂、变速箱生产线,里面有全世界最精密的机床和最有经验的工程师,这些都是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资本,现在全成了背在身上的“黄金枷锁”。

要把这些全换成电池车间,意味着之前数万亿美元的投资打了水漂,几百万产业工人的饭碗怎么办?这可不是敲几行代码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谁敢轻易下刀?所以他们只能一边喊着拥抱电动化,一边又跑去游说欧盟,希望能把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期限再往后拖一拖。嘴上说的是主义,心里想的全是生意。

外国为何不积极研发电动车?长城老总魏建军一句话道出真相:他们有能力,绝非无能为力,实则根本不愿意生产-有驾

更要命的还不是内部的包袱,而是外部的“队友”。你去4S店逛逛就知道了,那些销售是不是嘴上夸着电车好,但话里话外总想让你看看旁边那台燃油车?这不怪他们,因为他们的利润大头,根本不是卖车,而是售后保养。燃油车多复杂啊,定期得换机油、换火花塞、清洗积碳,随便搞搞就是几千块。电动车呢?结构简单得像个玩具,除了换个轮胎和空调滤芯,基本没啥可修的。这一下就把经销商的“金饭碗”给砸了,人家能有积极性去推一个砸自己饭碗的东西吗?

就算他们一咬牙,把内部这些问题全解决了,还有一个更大的坎儿在等着他们,一个让他们夜不能寐的恐惧——电池。现在的电动车,说白了就是一块大电池加上四个轮子。可这电动车的“心脏”,几乎被我们攥得死死的。你看数据就知道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就占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要是再算上整个产业链,从上游的锂矿加工到下游的电池回收,我们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

外国为何不积极研发电动车?长城老总魏建军一句话道出真相:他们有能力,绝非无能为力,实则根本不愿意生产-有驾

这对外国车企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如果真要豁出去全面生产电动车,就得排着队,到中国来买最核心的部件。到时候,电池的定价、供应量,全看我们的脸色。这就好比一个厨子,手艺再好,但盐和油都得从对手那里买,人家随时能让你“断炊”。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的主席急得都快公开喊了,说再这么下去,欧洲汽车的命运就要掌握在亚洲人手里了。这种被人扼住咽喉的感觉,他们比谁都清楚,所以他们不敢,也不愿把自己的命运交出来。

那怎么办?坐以待毙肯定不行。所以他们选择了一场豪赌,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氢能源。你看丰田,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鼓捣氢燃料电池车,那个叫Mirai的车型都更新两代了。他们宣传的场景确实诱人:加氢三分钟,续航八百公里,排出来的尾气还是纯净水。这听起来简直是完美的终极方案,完美地绕开了电池的所有缺点。

外国为何不积极研发电动车?长城老总魏建军一句话道出真相:他们有能力,绝非无能为力,实则根本不愿意生产-有驾

可现实很骨感。这玩意儿的基建成本高得吓人,建一个加氢站的钱,够铺几十个超充站了,谁来买单?而且,氢燃料电池里最核心的那个叫“质子交换膜”的东西,技术专利牢牢攥在美国杜邦这种化工巨头手里。搞了半天,只是从一个“卡脖子”的坑,跳进了另一个坑里。他们一边在氢能源上投入巨资,一边观望,本质上就是在“拖”,等技术突破,等中国电池的专利过期,等我们自己在这场价格战里把自己耗死。

他们以为自己算得很精明,可他们好像忘了,市场和机会,是从来不等人的。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