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蔚来ES8的价格出来,心里有点咯噔一下。40万出头起步,电池租用价29.88万,价格挺亲民了。相较之前那预售价的30万到45万,价格幅度压低点。你要问为什么?我猜,除了市场竞争,可能还是要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心理预期。人们买车,除了性能、空间,还看那个划算感,价格低点,感觉南橘北枳变得合理点。
我碰到个朋友——专门开车跑长途的,他说:这车空间大,坐着舒服,续航还能撑一跑。我就琢磨了,他说的空间大,还不是盯着那轴距说的?其实轴距像两只手握在一起,空间的宽度和腿部活动范围很挂钩。对比竞品,同样售价的中型SUV,一个轴距在3000左右,另一个可能一两百毫米少,说实话车里面的腿都要挤点,坐着不舒服,尤其长途。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官方标全新ES8长度增加了181mm,轴距多达3130mm。车变大了,空间变得豪华,但又不失运动感。坐过一圈,我觉得这尺寸还能再大点,比如说,奔驰GLS那样,空间宽敞又高端。可惜,价格也相应往上蹿,咱们说实话,预算不差钱的,那另说,日常用起来就是舒服而已。
对比一下,奥迪Q7的轴距大概在3000多,内装死套设计,但做工、细节都更细腻。蔚来的车呢,总让我觉得豪华感是软件堆出来的:虚拟仪表、多点屏幕,科技感拉满,但给人的实在感——我说不好,不是那么能扎根那种沉甸甸的感觉。或许这是成本控制的问题,技术维度拉高了,但手感、史诗级用料,没有那种沉甸甸的炫耀感。
我还在想,蔚来的供应链和研发是不是也遇到点问题?毕竟,电池那个架构,900V超充,听起来像加了个超级发动机,但日常用,电控这块没细想过,心里其实有个疑问:电控是不是还没做到位?电池管理系统那碗水端得怎么平衡?你说电池才100kWh,续航能到635公里(估算,样本少),那实际上每公里亏耗得挺厉害,实际用的时候真能跑那么远吗?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可能是我对电动车的续航数字太深了。日常用车,充电便捷才是王道。其实现实中,遇到堵车、多充电站点不足,续航这个所谓的硬指标,还是得打个折扣。
我曾经问过修理厂的老技师:这车的电控系统,用个五年没掉链子么?他笑笑说:看得太乐观了,现在的电控都像手机软件,升级频繁,万一出点问题,修起来麻烦得很。想想也对,电控软硬结合,像升级软件一样——硬件给你那血脉,软件给你脑袋。日子久了,谁都怕那死机。
我还在琢磨,李斌说,座座都是MVP。这个比喻挺妙的。你想,他什么意思?我觉得大概是说,车里的每个座都特别有用,特别重要,就算是那个最不重要的座位,都能成为最重要的人。但,实话说,坐着体验下来,谁都知道一辆车里面,后排的那块空间是不一样的——家里娃喜欢把脚搭在前座底下,嘴里还在唱歌。
至于将来能不能平替MPV,说实话,纯电MPV我见得少,倒是很多人想租或者换电。能换电这点,确实方便,像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拎起来就能走。而且据我观察,蔚来这次的换电站布局,比以前丰富不少,特别在一线城市,一个换电站的用量都能跑几个车次。
说到这,我突然想,一个问题:用户到底在乎什么?续航还能变得更长?价格还能再低点?还是体验更顺畅?我相信,最后的赢家是两个:一是体验线上的事情,二是体验线下的细节。我记得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刚修了辆车,换电还得排队,等啊等,事情繁琐。有次,他跟我调侃说:换个电,像买菜一样方便就好了。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的需求。
未来还可能出现什么变化?我猜——偶尔想象了车里放个智能宠物,这么一想,还是觉得,配备个虚拟伴侣或许能帮你打发长途的孤单时光。可这个虚拟现实记得是科幻片里才有的,现在距实现还不远,但概率也不高——我没细想过,这是不是又在炒科技概念。
蔚来这次卖的,不只是车,更像在卖一种生活方式。车虽然硬指标是续航、空间,但背后更核心的是:这个市场,真的变了。用户真对用得顺手更关心,价格够合理就行。
说到我细想,车里那个香味又成了情绪的调剂。你有没有留意过,现在很多车都自带那点静谧香?小小细节,却能让人多一份安心或者放松的感觉。你说,这车的人情味,真还能靠技术堆出来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