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底为什么卖不动?我最近去看了腾势D9,体验了一圈,倒不如说彻底帮我理清了思路。最后我一咬牙,买了两台车:一台宋PRO,一台海鸥。咋说呢,这两台车我各有用途,日常通勤用海鸥,小巧精悍,堵城里特方便;偶尔自驾游的时候就开宋PRO,两台车还能相互充放电,真的是相互配合,无忧。
说腾势D9,其实我心里一直挺期待的,它定位豪华智能电动大SUV,尺寸上看挺吓人,车内空间也够大。可我亲自坐了一回,发现这大车给人的感觉和想象里不太一样。官方说它后排空间宽敞,但我感觉那放平的座椅,着实鸡肋,跟我之前试驾过的途昂、雅阁混动后排比,舒适度还逊色点。或许是我期望值定高了,毕竟它价格对标蔚来ES8、理想L系列,同级别SUV里,这种后排空间体验应该做到极致才对。
我跟销售聊,他说最近腾势的销量完全不给力,反倒是宋PRO和海鸥被疯抢。销售的话有点意思:D9这车,买它的不太考虑日常代步,更多是旗舰体验,啰嗦点说就是‘面子货’。大概意思就是说,普通家庭买它不划算,主要用户还是希望实用加点面子。我觉得他这话挺现实,毕竟大多数人买车还是看需求的。
细想下来,腾势D9最大的问题,估计是定位太尴尬。它既不算轻客那种平底货车,空间能装床;又不是传统SUV那种灵活代步产品。车大灯笼脚,重量也不轻,我粗略算了下,这车的百公里能耗比我用过的宋PRO高出大约20%,不确定具体数字,有点体感。重视续航的用户心里都有账,成本高了,保养和用车成本也上来了。尤其夏天,空调开度大,子午线胎软,综合下来油电混用的或者纯电动车续航打折明显。
说到床车需求,我上个月和朋友们去云南自驾露营,谈论得比较多。朋友说:要是能像以前那些轻客一样,底盘低点,空间大点,能睡三个人的那种,夏天就不纠结了。他的话劲儿道出了个问题,市面上大部分SUV后排放平,看似方便,其实用过的人都知道,坐垫太薄,扶手位置尴尬,连带整车的通风和隔音都不理想。说白了,这种车后排睡觉比直接睡车顶帐篷还不舒服。
我自己这两台车搭配得很聪明。海鸥作为代步车,优点小巧,停车方便,在我老家的嘈杂街巷里简直利器,插电快,能跑个400多公里,高速耗电也稳定。宋PRO则一点拉开车身尺寸,后排空间更宽裕,座椅也能大角度放倒,可以算是半个移动临时床。关键是两台车投资在一起成本(粗算下,加上保险、保养,年均开销差不多3万元,当然这数字有点估算成分),算下来比一辆腾势D9还合理。
这搭配我跟维修师傅吹过,他一听笑:俩车你弄来干啥,这不麻烦吗?我说:别急,我平时海鸥代步方便,偶尔宋PRO带家人出游,关键时候俩车还能给彼此充电,这还能节约充电等待时间。他才点头,说有没有合适的车主这么折腾,这还挺专业。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宋PRO的智能系统做得还行,特别是它的能量管理,居然能支持两台车相互放电,这点在同级别里不多见,起码我的样本里没见过。虽然有点复杂,可这兼容性对旅行节奏调整很有帮助。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供应链那个事儿。大家可能没太注意,腾势D9的零部件啥的重,有点像我小时候拆过的大型钟表——零件多,结构复杂,调试费劲。相比之下,宋PRO和海鸥的架构设计较为简单,供应链更加成熟稳定。就像你买个家用电吹风和工业用风扇,工况和维护模样差了不少。贵的车于是还得工艺好,维修贵,等配件,影响到车主心情这点真是麻烦。
我不得不更正一下,上文提到D9后排不舒服部分,我意识到这个观点可能有点片面。毕竟有人喜欢硬一点座椅,有的人偏爱软一点,主观体验差异比较大。这块是我个人偏好,不代表所有人,但提出来给大家一个参考,毕竟每个人买车需求都不一样。
话说回来,市场上那种给后排放平算作主营卖点的SUV,真的有多少人会买?和宋PRO、海鸥这种实打实告诉你我能满足你的日常+偶尔出游定位相比,腾势D9显然在豪华感之外,还得算算生活实用。
(这段先按下不表)关于充电互联这块,我倒还挺好奇,未来行业会不会更多做成车车之间的能量共享朋友圈?在电动车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大家怎么看?是不是以后一帮朋友开车上路,能像手机WIFI共享一样,互补续航?
我突然想到,要是夏天能多几台像海鸥这样的小车,再配两台像宋PRO这种出远门的大块头,家庭用车配置是不是会变得更灵活?但这操作成本估算,你愿意多花时间研究和维护吗?
总归,按照目前情况,我觉得腾势D9虽然面子算不错,但骨子里还没完全满足复杂用车场景,要不然销量不会那么尴尬。夏天卖不动的原因,怕也不只是某个点,而是产品和用户需求在拐角没对齐。
你觉得呢?平时你最看重车的哪个功能,是空间、续航还是实用性?我倒是挺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