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正躺床上刷着手机,准备再看一条视频就关灯睡觉。
屏幕里余承东刚开口没多久,华为商城——噗——直接趴了。
真不是夸张修辞,是货真价实的服务器挂掉。
脑子里立刻出现一个画面:成千上万的人像抢周杰伦演唱会前排票一样,齐刷刷点下“立即购买”,只是这次拼的是全新问界M7和尚界H5两款车。
我甚至能想象后台工程师抓着咖啡冲进机房,一边骂娘一边救火,而前台发布会观众还在鼓掌欢呼,这场景比任何广告都带劲,因为它是现场版,不用脚本。
有意思的是,如果倒回去看,这局简直像鸿蒙智行早就埋好的暗棋。
先甩出尚界H5这个15.98万元起步的新鲜诱饵,把走量市场撬开个口,再用升级到纯电、续航700公里的全新问界M7稳住高端SUV阵地。
这招不常见,大多数厂商要么低位切入,要么死守高端,他们偏偏选择双线并跑,还得跑快,有种把冰淇淋和麻辣烫同时摆桌上的豪横感,看你怎么拒绝。
八月底的时候朋友圈已经有人晒自己成为尚界H5第N个小订用户,那时候评论区还充满怀疑:“二十万不到配ADS 4辅助驾驶?是不是吹牛啊?”
结果一个月不到,小订数量蹭蹭破16万辆。
我翻了下乘联会的数据才反应过来,这是直奔国内最肥的一块蛋糕——15至20万元级别乘用车一年零售占总盘子的五分之一,相当于直接伸筷子插在主流家庭饭桌中间,而且动作又快又准,让竞争对手连锅盖都没捂好。
更妙的是,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还公开调侃:“余大嘴”的要求我们全做到了。
这话听起来玩笑,其实挺耐人寻味,它说明合作方不仅默契,还愿意让产品沾满华为标签。
不管是尺寸、智能化还是动力组合,都透着浓烈的“华为味”。
尤其ADS 4第一次塞进20万以内车型,就跟苹果突然把旗舰芯片装进平价机似的,瞬间让同行压力飙升。
另一边,全新的问界M7也必须亮剑。
这辆曾经撑起鸿蒙智行销量天花板的车,在去年最高峰月销三万台,如今面对理想L6/L7、特斯拉Model Y、小米汽车等围攻,今年前七个月只卖了4.2万辆,说白了光环褪色。
所以换代版除了底盘外观焕新,还硬塞了一块100kWh的大电池包,不止为了续航,也是一次姿态宣示:我们不是简单粉刷一下墙,而是拆水管重铺线路。
当然价格比老款贵3万元,有人担心客户吓退,可9月22日,新版小订订单直接超过23万辆,当晚商城再次瘫痪,不少网友乐呵道,“这才是真·发布即瘫”。
这一波让我想到中国新能源品牌正在集体转向,从过去讲技术故事,到现在主动扑向普通家庭购车预算区间。
因为真正的大众选择,是爸妈也觉得可以买、不需要解释什么激光雷达原理,只关心停车方不方便、高速稳不稳。
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早已变成标配期待值,无论蔚来、小鹏还是今天鸿蒙智行,都在推动一种不可逆趋势:激光雷达终将变成家常菜里的葱姜蒜,没有它反而怪。
网络讨论也是热闹非凡,有段子手说,“发布会上这么多亮点,不如直播商城后台CPU温度”;还有算账党掰着指头推,“ADS 4加192线激光雷达,这配置别人给不了这个价。”
这种戏谑与严肃共存,本就是新能源圈独有生态。
一部分人爱抠参数细节,一部分则享受吃瓜狂欢,即便很多买家未必懂这些术语,但他们知道这是一次罕见的大促式科技普惠,对消费心理是一记精准敲击。
当然风险也是真的,比如产能。
如果交付速度慢下来,新鲜感消失得比冰镇啤酒回温还快;再加上高强度堆料意味着成本持续压顶,如果供应链哪怕轻咳一声,很可能利润率就被掏空。
我一点都不怕对手模仿,更担心消费者耐心,比天气变化快太多。
今年48.8万辆目标是否保守,我觉得关键看四季度能否顺畅兑现这些订单,一旦熬过这道坎,高概率会突破不少人的心理预期,那时才是真正考验渠道与产品矩阵协同力的时候。
写到这里忍不住抛个问题出来。
当越来越多厂家开始把顶配功能砍进走量车型,我们是不是离那个人人都有一辆带激光雷达、“懂你”的车很近?
或者,中国新能源行业终于敢说自己准备好让科技普及大众?
这让我想起当年智能手机普及初期,人们从按键跳到触屏时那种惊讶,现在或许轮到了汽车领域迎来这样的跃迁。
不过,下次如果还能看到这样全民狂欢,请务必先帮服务器喝杯安定茶,让更多人参与那份喧闹,而不是隔着宕机页面干瞪眼——毕竟热闹不能只留在朋友圈截图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