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那些贴满外文标的大排量仿赛,停在路边像只蓄势待发的猛兽。可有人为这"猛兽"的一道划痕,半个月工资就没了。
进口仿赛确实够威风。流线型的车身,一拧油门那声浪,能让整条街的人回头。但这威风的代价可不低。就说保养吧,普通摩托车换个机油几百块搞定,进口仿赛随便动动就得上千。更别说万一摔了,杜卡迪SuperSport950轻轻倒一下,修修就得两万块,要是伤得重点,五万都打不住。
有人说买进口车是买品牌。可你细想,那个小小的品牌标志,真的值多钱吗?有懂行的人算过,单就那个标,可能就值一百块。可普通消费者,一年存下的钱可能也就五万左右,花大价钱买辆进口车,后续的维护费用说不定就能把积蓄啃掉一大块。
买摩托车,可不能只看买车时掏的那笔钱。就像买手机,不光要考虑手机本身的价格,还得算上话费、流量费,万一坏了修起来也得花钱。摩托车也是这个理。
拿本田CBR650R来说,刚上市时十万出头,没过多久降到八万,现在七万多就能入手。这降价速度,让早买的人心里直打鼓。可这还只是明面上的钱。暗地里,每次保养一千块,一年跑几次长途,保养费就不是个小数目。
更让人头疼的是意外成本。进口仿赛大多重180到210公斤,这么个大家伙,稍微没扶稳倒了,那损失可就大了。刹车牛角、车身的板花、油箱、排气系统,这些地方都娇贵得很,坏了换一套,真是肉疼。
其实啊,国产摩托车这几年进步可不小。别觉得国产车就比进口的差,现在的国产四强,各有各的本事。
春风656SR的电控系统,跟得上时代潮流,骑起来更安全;QJMotor赛921的动力,丝毫不输同级别进口车;凯越450RR做得更轻,操控起来灵活得多;无极RR525在人机工程上下了功夫,骑久了也不觉得累。
再想想骑车的场景,70%的时间是在通勤,25%可能去跑个山,真正去摩旅的也就5%。进口车那些所谓的赛道级配置,平时根本用不上。就像买了双专业跑鞋,却天天只在小区里散步,有点浪费了。
选摩托车,得算笔明白账。不是说贵的就一定好,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有个简单的算法:用车子的性能满足度乘以使用频率,再除以总持有成本和经济压力系数,得出来的数越高,这车子就越值。
现在的新骑士,早就不盲目追求品牌了。他们更看重车子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求。有个"马匠定律"说得好:要是买车的钱超过了三年的积蓄,那可得好好掂量掂量,别让爱好成了负担。
这几年,欧洲的摩托车零部件一直在涨价,这反倒给了国产车机会。国产摩托车在供应链上越来越成熟,能用上更实惠的零件,价格也就更亲民。
而且大家对摩托车的看法也在变。以前总觉得进口的就是好,现在更看重车子是不是适合自己的骑行场景。就像穿鞋,不管是什么牌子,合脚才最重要。
选摩托车,说到底是选一种生活方式。不被品牌绑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才能骑得舒心,骑得安心。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