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本田飞度一个月卖了23辆这个新闻,我第一反应不是震惊,而是想笑。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太阳能把一个活蹦乱跳的“国民神车”直接晒成木乃伊,这事儿本身就充满了行为艺术的荒诞感。23辆,多吗?不多。但侮辱性极强。这数字就像是本田开完月度总结会,销售总监站起来,面无表情地报出这个数,然后整个会议室陷入一种诡异的沉默,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一起关心起了老板的精神状态。
想当年,飞度是什么?是车圈的压缩毛巾,看着小,一遇水就给你膨胀出一个玄幻世界。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是真真切切感受过飞度那个时代的。那时候聊飞度,大家说的都是“买发动机送车”,这梗能流传这么多年,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它的那个地球梦发动机,省油、耐操、还能给你一点小小的推背感,简直就是工科直男的浪漫最终形态。别的车企都在研究怎么让座椅更软、屏幕更大,本田的工程师估计天天在实验室里盘那个发动机,跟盘核桃似的,嘴里还念念有词:“只要我的内丹足够强,车子糊上纸壳都能卖爆。”
更离谱的是它的空间,本田的MM理念,“乘员空间最大化,机械空间最小化”,讲白了就是把车壳子以外的东西,能塞多小塞多小,把所有地方都留给人。于是就有了那个“魔术座椅”,堪称二向箔级别的空间魔法。我亲眼见过朋友用一台飞度搬家,硬是塞进去一个洗衣机、两个行李箱,外加一只猫。后排还能坐个人。当时我就悟了,这哪是车,这分明是道家的袖里乾坤,是四次元口袋。这种不讲道理的实用主义,精准地戳中了当时中国家庭的核心需求——花小钱,办大事,最好一辆车能干八辆车的活儿。
再加上那个变态的保值率,开一年卖掉,亏的钱可能还没你一年的停车费多。这让飞度从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一度飞升到了“理财产品”的玄学高度。在那个时代,买飞度,就是一种绝对的政治正确。
但是,朋友们,时代变了。
如果说以前的市场是大家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比谁的菜做得好吃,那现在的市场,就是黑暗森林。根本没人关心你的菜好不好吃,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谁也别吃,回家自己泡面。你还在纠结你的红烧肉是放八角还是桂皮,人家直接掏出了RPG。
妈的,这根本就不是竞争,这是灭门!
谁是那个掏出RPG的?比亚迪,五菱,还有一堆不讲武德的新势力。当比亚迪海豚和海鸥,像蝗虫一样用一个你根本无法拒绝的价格杀出来的时候,整个小型车市场的游戏规则就彻底变了。它们在干什么?它们在掀桌子。它们用一种近乎自爆的定价告诉你:“我不过了,你也别想活。”
飞度还在那强调自己的发动机多牛逼,保值率多高。对面直接把一个带轮子的大彩电糊你脸上,7万块,有主动安全,有智能车机,能语音控制,关键是,用电。一度电几毛钱,一升油多少钱?这笔账,连我那个只会用老人机的妈都会算。你跟她说“理财”,她听不懂,但你跟她说“一个月能省好几百油钱”,她眼睛都能放光。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像个给老将军写悼词的,有点矫情,但又忍不住。
飞度错了吗?它没错。它就像一个修炼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高手,把自己的防御和内力练到了极致。但问题是,时代变了,现在流行的是雷电法王,是远程攻击,是魔法伤害。你还在苦练站桩,人家直接一个闪电链过来了,就问你怎么防?你防不住的。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特斯拉的人,深刻理解这种感觉。有些人买一个东西,不是因为它好,而是因为它“是”它。就像奔驰,它最值钱的不是发动机不是底盘,是那个三叉星标。你开个奔驰出去,别人不会问你这车百公里加速几秒,只会觉得你混得不错。这就是品牌玄学,是一种信仰。特斯拉也是。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会包容它的各种小毛病,甚至会主动为它辩护。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飞度,它有这种信仰吗?没有。它的立身之本是“实用”和“划算”。当有更实用、更划算的东西出现时,用户会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这是飞度的成功之源,也是它的宿命之殇。它的用户,是全宇宙最理智、最精明、也最无情的一群人。
大众Polo,当年何等风光,现在一个月107辆,跟飞度成了难兄难弟。丰田致炫,直接不玩了,退出中国市场。这些曾经的王者,不是不够好,而是它们所代表的那个燃油车时代的“好”,已经不被这个疯狂内卷的时代所承认了。就像我小时候吃的五毛钱一包的冰棍,它不是不好吃,只是现在有太多更好吃、还更便宜的选择了。
所以飞度为什么卖不动了?是因为它的发动机不行了吗?是因为它的空间不大了吗?
都不是。
最终的结论可能有点耍流氓,但事实就是如此:它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还不够“颠”。在一个所有人都开始发疯的市场里,你一个正常人,就是最大的异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本田还在试图讲道理,但这个市场,早就开始比谁更不讲理了。
不装了,摊牌了,飞度的故事,就是一个老实人被一群精神病活活逼疯的悲剧。仅此而已。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