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快掰着手指头数数,今年上半年我国有啥让人下巴掉地、钱包瑟瑟发抖的大新闻?别跟我聊啥娃哈哈还是淄博烤串,那都落伍了!最近炸锅的,是问界M7上市当天那叫一个风景线43分钟10万台小订,24小时15万台订单,这要搁东北的老爷们瞅见都得鼓掌老泪纵横“行啊兄弟,你这是开服抢茅台呢?还是抢卫星票呢?”问题它可不是白菜价,还28.8万起步。按常理,普通百姓买车,左算右掂量,没两三个月1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儿花。可人家M7,订单潮像赶大集,卖得溜溜的,到底是哪来的魔力?真能像朋友圈吹的那样“碾压同侪”?这行情,咱得好好刨一刨,M7这瓜到底甜不甜,中不中奖,图啥!不少朋友在键盘上敲字“别头脑发热”,这得有点道理。
你说现在车圈卷成啥样了?32-60万价位的SUV市场,过去那叫神仙打架,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奥迪奔驰宝马甩着尾巴跑、蔚来理想围着补贴转,小鹏甚至拉钟南山老师直播站台。偏偏华子横空出世,M7一个“降维打击”,仿佛直接把友商按在地上摩擦,朋友圈基本一片倒“M7干碎一切,其他花架子全歇菜!”可是啊,咱可不能光听营销嗓门大,喝凉水都得三思,订车尤其得“脱水蒸馏”,毕竟没谁爱糟心“这配置,贵不?值不值?到底图啥?”更邪门儿的是——M7功能有的溜、有的坑爹ARHUD顶配独享,其余想装都没门儿;激光雷达加持,却不支持全场景智驾,28.8万敢问图个啥?这时候,评论区的中小登(中产小老板)已然炸锅,“不服气也没辙”,价格、大电池、虚拟光毯、外观都攥着用户咽喉。有人喊“美哭了”,有人骂“刀法精准”,热闹得很。所以M7到底凭啥锁死市场,除了看脸,还能剩下什么?
咱分析事儿啊,得像包饺子一样,馅儿(资源)、皮儿(定价)、佐料(配置),缺一不可。M7像啥?像东北二人转大师,硬生生把豪华SUV32-60万这块地儿分好蛋糕——有钱的去M8,机关算尽的中小登们卡M7,左一刀右一刀,宝马X3、理想L7和蔚来ES6都快被削成纸片人。而且华子不会拍脑袋忽悠人——M7外观比例让人直呼绝了,灯组下线条拉满科技感,比M89看着更精神,那叫一个“黄金身段”。普通人爱脸这事儿一点不虚,买车就得趴窗户看型不型,啥电池、虚拟光毯都能压后头。就像咱大东北饭店门口挂着红灯笼,得气派,谁还真管你菜盘多大呢?但细品,M7的价格很微妙,28.8万入门雷达不全场景智能,性价比打底拉胯。真香的是32.8万MAX,100度大电池710km续航,配8000元HUD“选装秀肌肉”。真到顶配Ultra,外加1.2万智驾全开,再冲上去快冲破M8门槛了。
评论区各路“票友”段子满天飞有自嘲“没钱的中小登”咬牙凑钱,也有豪横“认准M8不回头”;还有姐妹们干脆奔着颜值冲单,“外观>一切!”当然也少不了“华子刀法”吐槽,“一边涨价一边限配,这是让人腰包发抖啊。”这些讨论,直接道出咱老百姓的“消费心理锚点”预算卡死、颜控发作、谁入得了法眼谁胜出。有人愿意为虚荣买单,有人追求一步到位,也有阴谋论调侃“买啥买,涨价套路说遍。”消费者团体里争议不断,可架不住M7这波产品力确实稳得一批。
表面看M7订单量爆表,友商都快被打得没脾气,可风平浪静背后,暗流涌动。M7涨价真不是闹着玩的,上一代顶配落地29万,如今入门门槛直接抬高,预算涨、配置还不能任性选装,普通用户要想一步到位,一水儿往上堆钱。谁都明白,车厂玩“产品价值锚定”,不降价反升价,把中端消费人群卡得死死的。华子是聪明,直接分层喂饭,顶配你得买不买没人逼你,可配置诱惑力又让人念念不忘,这谁受得了?
反方声音呢?不少理智车友或者老炮立马唱反调“这定价虚火,买M8不香吗?再退一步,豪华SUV市场从来赢家早已不是定价/配置单纯的比拼。未来车市卷得牙疼,问界能不能守得住阵地?”有人质疑15万订单多少是营销造势,多少是真铁粉,毕竟车这个东西和黄牛抢到的茅台不一样,想退就退,真金白银才算数。
再说市面风声,别家竞争对手虽弱,也未必就永远摆烂。历史上比亚迪宋Plus、中型SUV一阵“二八刀法”卷得火热,现在卷不动了么?油/电同台打,动不动打折、升级送礼包。M7的套餐式配置+长期投放高压刀,这阵风哪能刮一辈子?普通老百姓心里就一杆秤——性价比为大,别真成了“赶时髦冤种”。不管你朋友圈咋炫,终归得货比三家。
可到了这里,剧情峰回路转!原以为M7就是吃定“高颜值氪金教”,谁成想它的杀手锏另有玄机。实际上,这回华子玩明牌,把“产品分层”当成套路升级利器。M7、M8、未来还有个M6,咱们看明白没?直接把市场切成三层,新晋中产和中小企业老板就是被割的那一撮。M7均价估计干到35万,M8飙40万,M6年底亮相又能收割一波均价30万,这“三明治”组合拳打得友商目瞪口呆。
想买低价,兜一圈还是得回M7,谁让同类产品都不给力,价差迷之合理。成本边际效应一点不虚——平台共用、产能扩张,实际纯制造比你想象的还能压低,但消费者就吃这一套。传统豪华车企那点迭代速度,被华子玩成“三节棍”打,M7-M8每个版本都拿捏区别化、升级一步到位,外观再帅一点、配置再挑一点,“用户的心思比跳广场舞的大妈还难琢磨”,华子就是让你挑花眼,最后认怂买单儿。
更逆天的是,友商们这一年来新车上市,花里胡哨,价格没降过,配置还缩水,小修小补难以为继。M7用户心理预期反而养肥了预算32万左右还能咬牙剁手不喊亏。“回头一看别家,还得是M7!”这是用户“被迫真香定律”——你再不爽,市场就这阵风。华子这算盘,精得让人服气又无奈。
等热闹过了,嘴哥真来折价15000?你想啥呢,估计八字没一撇。消费者心里的低价渴望和现实刀法的绝情,形成了新的“心理落差黑洞”,M7还是那个M7,但你想薅点羊毛难如登天。更要命的是,这场配置、价格的攻防战,还没到头。年底M6一出,目标30万市场,明年春天还得再卖一波,都光速迭代了。谁家还敢慢慢磨蹭、保守微调?
现在消费者基数已然分裂一边自我安慰“选装就选高配,人生得意须尽欢”;一边苦中作乐“为面子买单,别说今年,怕是明年还得老老实实看着华子锁死市场。”订单数字成了营销与现实的两重奏,加价与分层布局撕碎了普通家庭“抵抗高价”的最后倔强。你不买?出去遛一圈,还是被M7颜值、产品力拿捏得死死的。别的车企要么不进步,要么装聋作哑。中小登群体又爱又恨,钱没那么多,欲望拉满,对家用旗舰SUV的需求被一点点推高,最后还是得自我妥协。结果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钱留在了华子账上。
下一步最大风险在哪儿?用户被“产品力+配置刀法”来回盘剥两轮之后,市场一旦风向逆转,友商某天使出王炸(比如理想M7官降一波),问界还能不能稳住高价神话真说不准。昙花一现的热闹背后,是中国中产车市消费心理一次重要转向“理想很丰满,钱包很骨感。”最终还是谁能守住性价比这道“底线”。
实话说,现在问界M7这波操作,简直就是高端玩家的战术教科书配置拆分定价,步步高攀,看得消费者一愣一愣的。正方说这叫强者恒强,产品力立业,市场地盘一圈一圈往自家圈里收。反方嘛,咱们就不客气了这不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见套路”?用户都是活明白了,“你华子配置升级,咋从不降价,反而变着花样让咱剁手?”难怪大家哭喊“外观颜值拉满是好,可钱包也得有防御力啊!”夸你华子手段高,实际还是同行太弱,真把消费者当“韭菜”割,割久了的小登们拍大腿直嚷“我这是真爱啊!”
你说现在买M7,到底是真被产品力、颜值征服,还是被市场“无奈收割”?为啥买其它同级SUV总觉得“心里发虚”,买M7吧又觉得钱包缺氧?你是偏向为“高科技和高配置溢价”埋单,还是觉得友商“太拉胯、才给华子机会”?敢不敢留言吐槽一波,看看身边还有多少“自我妥协式真香党”?欢迎评论区放飞自我,有理有据怼天怼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