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监管洗牌:华为蔚来上位,新势力遇冷

短短56天内,两轮针对智能驾驶(智驾)和OTA(远程升级)的严监管政策落地,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一场无声的大逃杀。当车企们忙着补材料、改宣传话术时,蔚来意外踩准节奏,华为则凭借技术壁垒稳坐钓鱼台,而曾经风光的新势力们,却集体陷入被动。

监管风暴下,蔚来卡点逆袭

4月中旬,L2级智驾宣传口径收紧,车企不得使用高阶智驾、自动驾驶等词汇,宣传话术一夜回到解放前。偏偏此时,蔚来的NMW世界模型在4月底如期推送——这是业内首个通过新规审核的智驾系统。

蔚来这次赌对了时间差。一位业内人士评价。此前蔚来因智驾功能迭代慢被用户诟病,但监管收紧后,竞品忙着调整资料,蔚来却借势完成口碑反转。车主论坛上,对新系统的期待明显升温:终于不用羡慕别家的期货了。

智驾监管洗牌:华为蔚来上位,新势力遇冷-有驾

华为数据霸权碾压新势力

当其他车企销售被问及监管影响时支支吾吾,鸿蒙智行的销售却底气十足:“华为的技术,改个文案分分钟的事。”这背后是华为构建的“数据帝国”:与赛力斯、奇瑞等车企合作中,华为掌握超200万辆车的实时数据,每天处理量级达PB级。

相比之下,理想、小鹏等新势力的自研数据池不足百万级。一位工程师透露:“普通用户90%的驾驶数据都是无效的龟速、压线场景,华为却能通过仿真模型提炼高价值数据。”这种差距,让华为ADS 3.0系统在实测中接管次数比竞品低40%。

智驾监管洗牌:华为蔚来上位,新势力遇冷-有驾

新势力集体“踩雷”:从卖点变包袱

监管重锤精准砸中新势力命门。小鹏曾高调宣传“2025年每周仅需接管1-2次”,理想L系列靠“1320公里/次接管率”拉动高配车型销量。如今这些表述全成违规话术,销售话术被迫“阉割”。

更致命的是OTA新规:车企需提交详细验证报告,千人测试团模式被禁。这对依赖用户数据迭代的小鹏打击尤甚——其城市NGP功能原计划靠百万车主路测优化,如今只能转用成本更高的仿真测试。理想则陷入两难:原定5月推送的“无图智驾”被迫延期,用户社群里“跳票”质疑声四起。

供应商反攻:地平线们终结“全栈自研”神话

这场洗牌中,真正的赢家或许是华为、地平线等供应商。地平线最新披露,其征程6芯片已拿下比亚迪、广汽等大单,装车量同比暴涨300%;华为车BU客户名单新增三家传统车企,ADS 3.0方案装车价降至8000元,比新势力自研成本低30%。

“自研神话正在破灭。”一位投资人直言。此前车企为打造差异化押注全栈自研,但监管趋严后,地平线的HSD方案、华为ADS已能做到“比车企更懂合规”——前者提前3个月预判宣传禁用词,后者甚至帮车企重写产品手册。反观新势力,小鹏每年烧20亿研发的XNGP,实测表现却被地平线方案反超。

智驾监管洗牌:华为蔚来上位,新势力遇冷-有驾

淘汰赛进入下半场:活着比故事更重要

“现在比的是谁先学会戴着镣铐跳舞。”某新势力高管私下感慨。监管给行业套上紧箍咒,却也加速了技术路线的分化:

华为派靠数据闭环构建护城河,ADS 3.0年底将实现“全国都能开”;

地平线派用性价比收割市场,征程6芯片性能比英伟达Orin-X强45%,价格仅一半;

自研派 陷入囚徒困境,蔚来刚缓过气就宣布裁员10%,小鹏被曝冻结智驾团队招聘。

这场监管风暴撕掉了行业的华丽外衣:当“自动驾驶”回归“辅助驾驶”,当OTA从营销噱头变成合规负担,车企的生存法则只剩下硬核技术+成本控制。华为和地平线们或许正在证明:在智能汽车的下半场,做“卖铲人”比“淘金者”更安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