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车市冰火两重天
2025年9月,国内紧凑型轿车市场真是热闹得不行,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轩逸,卖了超过3万辆,稳稳地坐上了燃油车销量冠军的宝座。速腾、朗逸这些老面孔也表现不俗,月销量都突破了1万辆。
但另一边就不太乐观了,很多以前红极一时的车型现在销量直线下滑,有的甚至一个月才卖出个位数,几乎被市场给忘了。这其中就包括丰田的亚洲狮。据说上个月它只卖出了3辆车,也不知道是哪三位“勇士”看中了这款车,才会选择买它呢?
亚洲狮销量起伏
2021年4月10号,一汽丰田的亚洲狮正式上市了,价格从14.28万到17.98万不等。它定位在“比卡罗拉高一点、比亚洲龙低一点”的A+级轿车,刚一上市就卖出了3995台。到了6月份,销量还冲到了高峰,达到了6807台。不过之后销量就开始慢慢掉下去了。到了9月份,虽然经销商给出了4万块的优惠,最低配车型的价格甚至降到了10.18万,但还是没能把销量拉回来。
尴尬的尺寸
“尴尬的尺寸”这个说法挺贴切的。咱们来用更口语化的方式说说这件事。
亚洲狮的问题,其实核心就在于它的定位有点模糊,尺寸也显得有点“不上不下”。这辆车的长度是4720毫米,宽度1780毫米,高度1435毫米,轴距2750毫米。以前这个尺寸在A+级车里还算说得过去,但这几年大家造车都越来越“大”,所以现在这个尺寸,在A级车里面就显得没什么优势了。
更让人觉得别扭的是它的车宽。作为一款标榜自己是A+级的轿车,它的宽度居然和卡罗拉差不多,只有1780毫米。而像思域、速腾、朗逸这些车,宽度都超过了1.8米。这样一来,所谓的“越级”就显得有点牵强了。
说白了,如果空间差距不大,价格还更贵,那消费者为啥要选这个“A+级”的呢?说白了就是——尺寸不够“越级”,价格又没优势,这就叫“尴尬”。
尴尬的定价
“尴尬的定价”可以口语化地改写成:
**“价格真是有点儿难堪。”**
再来看整个段落,用更口语、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
---
丰田亚洲狮的官方指导价是14.18万到17.98万,现在终端也有大概2万左右的优惠。但就算这样,这个价格还是挺尴尬的。你看朗逸、轩逸这些车,起售价都已经跌破7万了,卡罗拉、速腾也都在8万左右了,而亚洲狮的价格几乎比它们贵了一倍。而且这个价位,其实已经能买到正儿八经的B级车了,比如帕萨特、凯美瑞这些。那消费者为啥还要去选所谓的“A+级”车呢?
---
**“尴尬的设计”** 可以继续写成:
**“设计方面也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或者 **“设计上也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如果你需要我继续帮你润色后面的内容,也可以告诉我。
设计比例失衡,外观老气
亚洲狮的轴距达到了2750毫米,看起来是有点加长了,但说实话,设计师在拉长车身和轴距的时候,好像没怎么顾及车宽的问题。这样一来,轴距和车宽的比例就不太协调,整体看起来有点别扭,显得有点尴尬。
再看看前脸,亚洲狮还是用的丰田上一代的设计,而像亚洲龙、凯美瑞这些同门兄弟,早就换上了全新造型的前脸,看着更时尚、更有科技感。相比之下,亚洲狮的外观就显得有点老气,没什么新意,也提不起人太多的兴趣。
亚洲狮配置尴尬
咱们来聊聊亚洲狮这款车,说实话,它的配置真的有点尴尬。
先说入门版,这车的配置真是有点“寒酸”了。没有倒车影像,没有天窗,座椅是织物的,方向盘还是塑料的,这放在A+级车里,感觉有点不太对劲吧?本来大家以为A+级车应该比A级车更高级一点,结果它反而显得有点掉价。
动力方面,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加CVT变速箱,平顺是平顺,但爆发力确实不够,开起来感觉有点“温吞水”。虽然它也有混动版本,但价格一上来,已经能买一辆中级车的中高配了,那谁还愿意选它呢?
如果你非要买低配的亚洲狮,其实不如直接考虑高配的A级车,比如卡罗拉、轩逸、思域这些,它们的配置都比亚洲狮入门版好太多了,像倒车影像、无钥匙进入、真皮方向盘这些基本配置都有,性价比也更高。
或者你也可以考虑买中级车的低配,比如帕萨特、凯美瑞这些,价格差不多,但配置和空间都更实在,也不用多花钱。
所以问题来了,亚洲狮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配置不够硬,价格又不占优势,动力也一般,看起来像是夹在中间的一个“尴尬位置”,既不像A级车那样实惠,又不像中级车那样有面子,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卡罗拉特供版销量分析
在我看来,这款车其实已经被丰田内部放弃了。可能它从一开始就是个“快钱车型”,就是个把卡罗拉稍微改一改、换个名字,拿来赚点短期利润的车。说白了,就是卡罗拉的“拉皮版”,不是全球统一的车型,而是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特供版”。说实话,能卖几千台,其实已经挺不错了,毕竟中国消费者以前对好车没怎么接触过。现在这个销量,反而挺正常的,没啥好惊讶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