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三菱败走中国汽车市场,可以向雷诺学习

七月下旬,三菱汽车宣布终止和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以及合资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这也意味着,三菱汽车在中国汽车相关生产业务再次受到重创。本期的科技观察,我们就来谈一下三菱汽车与中国市场那些事。

从辉煌到落寞

三菱跟中国汽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三菱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进口汽车,并先后在中国投资创立了沈阳航天三菱和哈尔滨东安两家发动机制造公司。向中国车企提供发动机,当时中国很多车企因为发动机技术落后,吉利、长城、东风、华晨、北汽、比亚迪等车企都向三菱买过发动机,很多车企都将三菱发动机作为核心卖点。

1995年,三菱授权长丰在中国生产猎豹车型。此后,还陆续与中国北京吉普、福建东南汽车、哈飞等合作生产车型。在2003年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迎来高光时刻,汽车销量达 15 万辆,力压“丰田”与“本田”,摘获日系汽车销冠。后来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合资企业的成立,加之21世纪初帕杰罗刹车事故的影响,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开始逐渐被边缘化。

为了继续在中国市场立足,2012年三菱与广汽成立合资公司,也就是后来的广汽三菱。起初,该公司的汽车销量不错,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广汽三菱年销量分别为11.73万辆、14.4万辆、13.3万辆。之后新能源电动车兴起,生产燃油车的广汽三菱受到冲击,销量急转直下,据三菱汽车公布的数据,2020年至2022年,广汽三菱销量分别为7.5万辆、6.6万辆、3.36万辆,同比分别下滑43.62%、11.99%和49.13%。

科技观察|三菱败走中国汽车市场,可以向雷诺学习-有驾

三菱汽车的业务在中国市场发展不顺,加上看不到翻盘的希望,三菱汽车只能一一终止合资业务。2019年,三菱出售其所持东安三菱15.3%的股份;2021年,三菱退出在东南汽车的股份;2023年初,广汽三菱工厂停止生产,并于同年10月宣布对公司进行重组。重组后的广汽三菱成为广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算是前面提到的,三菱终止在华发动机业务运营。三菱汽车业务在中国市场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接近是跌入了谷底。

落败之谜

三菱汽车之所以在中国市场落败,有很多种因素导致的,具体有以下几个:

1、 研发投入低,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三菱汽车将投资1.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79亿元)用于研发插混跟纯电两种车型的研发工作,时间跨度从2023年到2030年 ,这将近8年,平均每年的投入约为85亿元人民币。

而根据佐思汽研发布的数据,2024年国内车企的研发费用,排名前十的企业均超过了85亿,其中排名第一的比亚迪研发费用高达531亿元。

科技观察|三菱败走中国汽车市场,可以向雷诺学习-有驾

三菱汽车作为跨国巨头,研发费用连前十都排不进去,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三菱汽车其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落后。

2、 本土化能力弱,三菱汽车未能建立有效的中国研发中心,产品设计、功能配置与中国消费者需求脱节。相比之下,特斯拉上海工厂实现 95% 零部件本土化,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响应能力。

3、 战略调整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兴起时,三菱汽车未能及时调整策略,依旧押宝燃油车。当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快速迭代时,三菱仍停留在 "油改电" 阶段。

4、 联盟内耗坑,2016年三菱加入雷诺-日产联盟,本来以为搭上了发展的便车,没想到是个坑,三家公司的高管忙着内斗,日产对雷诺系高管进行清洗,寻求摆脱控制;雷诺则要求强化对日产的整合以稳固联盟,矛盾尖锐化。使得三菱未能获得日产 Leaf 等成熟电动平台的支持。也不知道后来三菱加入日产-本田联盟能否取得成功

以上四点便是三菱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失利的原因。不过退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制造商很多,像雷诺、铃木、菲亚特等,三菱汽车只是新加入的罢了,没必要对此感到悲伤。

他山之石

在退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制造商中,雷诺的行为,在笔者看来还是值得三菱汽车效仿。

2020年雷诺关停三家合资工厂(江铃雷诺、华晨雷诺、东风雷诺)被视为“败走中国”,不过雷诺并没有从中国市场全身而退,而是与东风合资的易捷特新能源汽车公司;与江铃集团联姻成立的雷诺江铃;重组华晨雷诺金杯。

科技观察|三菱败走中国汽车市场,可以向雷诺学习-有驾

其中,雷诺子品牌车型Dacia Spring在易捷特工厂生产,并出口至欧洲。2022年,易捷特生产车型的出口量达6.35万。雷诺江铃在售的羿驰、小麒麟等车型则是没有挂雷诺的车标,华晨雷诺金杯的汽车产品也是如此。

此外,雷诺还与远景动力、文远知行、敏实集团和吉利汽车等中国企业合作,在动力电池、自动驾驶和整车等领域携手研发。

有意思的是,雷诺这借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来增强公司竞争力的一番操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今年7月,雷诺发布报告称2025年上半年,雷诺集团整体销量达1169773辆,较2024年同期增长1.3%,在欧洲,乘用车市场同比下滑1%,但集团销量逆势增长5.4%,注册量达到708106辆。

在欧洲以外市场,雷诺品牌同比增长16.3%,远高于市场平均增速(4.7%),主要归功于“2027年全球发展计划“车型的商业成功。雷诺品牌是全球销量最高的法国汽车品牌,目前36%的销量来自欧洲以外地区。

其他方面,雷诺集团电动化车型占比提升超过15个百分点,达到近44%(其中纯电车型占比12.3%)。

雷诺在2024年成立了上海研发中心(ACDC),150人团队专注为欧洲开发电动车(如Twingo E-Tech)。其价值在于将中国速度注入欧洲研发,缩短开发时间,降低成本降幅。依托ACDC链接的中国生态链,雷诺正在研发低于2万欧元的电动车Twingo,该车型将反哺全球市场。

今年3月底,在上海启用了雷诺中国全新专属办公大楼,同时,ACDC也将与雷诺集团在华新“家”比邻而居。 雷诺中国董事长兼CEO苏伟铭是这样定位公司在中国市场扮演的角色:

既是聚合本土创新能量的超级接口,亦是激活雷诺集团全球资源的战略纽带”。

雷诺依靠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来赋能自身,从而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作为外国制造商的雷诺可以做到,三菱汽车当然也能够做到,这就要看三菱汽车的管理层们能否下定决心了。

写在最后

三菱汽车败走中国市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改变与墨守成规,三菱汽车需要做的是客观分析自身原因,用坚定的信心去打破常规与进行变革。而这方面,雷诺已经作出了榜样,三菱汽车不妨也借鉴一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