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Plus EV-DM-i上市起售价仅6.98万

那天我本来只是想刷个外卖优惠券,结果手机屏幕突然蹦出一张照片——朋友拍的,一辆“星河米”色的比亚迪秦Plus停在路边,灯光打在车身上像给它做了美颜。

我没看续航,也没问动力,第一个反应是:这颜色挺会撩人啊。

然后才看到他配的字:“6.98万,你敢信?”

那一下我愣住了,这价格让我怀疑是不是自己穿回了家用轿车还不算奢侈品的年代。

更奇怪的是,这不是清库存甩卖,而是比亚迪的新套路——EV和DM-i版本都加了个叫“进取型”的配置,把起步价直接砍到很多家庭能轻松咽下去的位置。

这操作就像你走进咖啡店准备买杯拿铁,店员笑着告诉你,“今天买一送五,还附赠充电桩。”

比亚迪秦Plus EV-DM-i上市起售价仅6.98万-有驾

那种心理冲击,比单纯降价要狠得多,因为它让你觉得,不抢就是亏。

说实话,我跟比亚迪有点老交情,从F3满街跑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他们,那时候靠性价比硬闯市场;现在王朝系列、龙颜设计撑起品牌形象,看起来稳重,但骨子里的灵活劲儿还在。

这次新车型,不止便宜,还悄悄改了一些日常细节,比如换成怀挡,把机械挡杆的位置腾出来放双杯架和实体按键区。

开过的人都懂,这是每天摸得到的小幸福。

另外,中控屏除了导航流转、音乐接续,还有隐私模式这种贴心设定——副驾驶再也不能随意窥探你的歌单秘密。

比亚迪秦Plus EV-DM-i上市起售价仅6.98万-有驾

试驾现场,我遇到一个六旬的大叔,他坐进新款DM-i后很认真地翻中控菜单,然后抬头对我笑:“以前开桑塔纳连空调都是奢侈品,现在遛弯回来总想找借口开出去兜风。”

那瞬间我明白,比亚迪真正打动人的地方并不是参数表上的数字,而是这些能改变生活习惯的小细节,让科技变得暖乎乎而不冰冷。

新能源补贴退潮之后,大多数厂商是在被逼着降价,可比亚迪明显提前布好了局。

一方面规模大、成本压得低,一方面技术迭代快,所以即使入门款也不会让人觉得寒酸。

他们敢放6.98万这个数字,同时塞进危险加塞提醒、窄位自动收镜这样的智能泊车功能,对城市司机来说简直是一针安神剂。

比亚迪秦Plus EV-DM-i上市起售价仅6.98万-有驾

插混版128公里纯电续航+百公里2.69升油耗,不仅数据好看,还切中通勤族痛点。

如果真如官方承诺,通过OTA还能优化油耗,那等于花一次钱享两次升级体验,就跟手机系统推送更新一样,会莫名觉得赚到了。

有人担心这样会稀释品牌溢价,说亲民太过可能影响高端形象。

我倒觉得,在新能源行业进入耐力赛阶段,高频触达更多用户的重要性远大于短期利润空间。

有点像马拉松选手前半程控制配速,为的是最后爆发时能甩别人几条街。

在这个过程中,每增加一个用户,就多积累一点真实道路数据、多添一分口碑基础,这些都是下一轮技术跃迁所需的燃料。

比亚迪秦Plus EV-DM-i上市起售价仅6.98万-有驾

而且中国消费者有一种特别可爱的心理——当某样东西既好用又实惠,人们反而更愿意主动安利给身边的人。

这种裂变效应,是广告费买不来的。

写到这里,我脑海里闪过另一个画面:假如下个月街角真的多起来这种颜色柔和、声音安静但性能饱满的小轿车,人们在红绿灯旁一定会偷偷瞥上一眼,然后心里默默盘算,“要不要也整一台?”

比亚迪这一刀砍下来,不只是掀掉了一层价格牌,更敲动了很多人的购车神经。

如果未来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秦Plus,还有宋、汉甚至仰望系列往下延伸同样策略,那么国内新能源格局可能真要改剧本,到时候谁站舞台中央不好说,但观众席上的我们,多半会乐见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