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式“热销”?小订过万数据骗局背后的猫腻
01 说句实在的,这两年我接触的新车发布会,哪个不是“首日小订过万”的套路。
大家都在朋友圈晒排队,微博上也是一堆“爆款”。但我发现,线下展厅却冷冷清清。
前阵子我们编辑部有个同事,刚去试驾某品牌新车。销售拉着他聊,说这车上市不到三天,小订已经破万了。我们回头取证,实际车主交付没几台。
这种“热销”到底是啥玩意儿,其实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02 简单讲,小订就是个意思。像买球鞋排队的号,不是真拿钱砸进去。
正常的买车流程,真的交钱,签合同,那叫“大订”。
小订呢,就是交一两千块钱做个排队资格。随时可以反悔取回来。说人话就是,谁都能下单,谁都能反悔。
好多广告公司提前几个月策划这些数据。小订过万吹得天花乱坠,领导也开心,媒体也跟着转。
但次月一查交付量,直接现原形。明白点就是,光脚和穿袜子都不一样,最后谁没穿内裤全看得出来。
03 其实,车企自己也很清楚。为什么还要用?
行业里流行一句话:“狼来了只能用三次”。前三次大家都信,往后就没人搭理。
有些品牌,尤其新势力或者想翻身的老品牌,更喜欢这一套。像今年一个老牌车厂,宣传“小订破万”,结果平销期一个月才交付两百台,尴尬得不行。
04 不少车友听了这些“大数据”,就怕抢不到喜欢的车型。其实,市场库存远比你想象的多。
我刚入行那年,也被这招骗过。傻乎乎地赶紧交小订,结果等了三个月,展厅排一排都是现车。
后来我跟修车师傅聊天。他说,每逢新品上市,订单量翻一倍,但进厂的还是那几辆老车。新车真正上路的,少得很。
05 那小订造假到底害了谁?
第一,伤了消费者信任。以为抢手,其实没人买。一看被骗,退款闹纠纷。
第二,数据一吹,不理智加价,甚至炒作配件价格。车主最后吃亏。
第三,对媒体来说,也很尴尬。业内都知道小订数据靠不靠谱,可消费者不懂。结果,行业信誉整体下滑。
06 这么说,有没有好处?
有点吧。至少能帮车企试试水,市场反应灵不灵。但是,反复用烂后,谁都麻木了。
我平时逛车展,看见销售用“小订过万”当口头禅,心里更警惕。有时候还特意去后台查实际交付量。
打个比方,小订就像球赛前的热身,不是正式比赛。真正上场赢了,才算本事。
07 那作为消费者怎么避坑?
首先,看到“热销”不用慌。现场看看,能不能马上提车。实在心动,问清楚小订是否随时退款。
其次,关注交付数据。像车企每月都会公布,别单看“小订”数量。
最后,先把好奇心降下来。买车本来就是长期工具,靠不靠谱才是关键。
08 行业这么搞,小订数据造假会不会管?
目前没明确法规干预。GB 9743-2024是轮胎标准,跟小订没啥关系。
但行业内自律是肯定要加强的。大品牌更看重口碑。一次吹爆,市场还信。三次一来,就全玩完了。
我自己现在已经不信这些宣传了。都是看看乐呵。真要买,去4S店直接实地问。
09 网上有种说法,说小订过万证明车型硬实力。
其实,这观点有点偏了。
小订是体验,真交付才是硬道理。大家都在乎开得省心,拿得安全。数据不是一切。
说得更明白点:车是工具,不是面子工程。别被数字迷惑了。
10 反正吧,新车发布会时这些套路你早晚会碰到。
多想多问,多查数据。哪怕厂家宣传得再好,自己心里得有数。
车,归根到底是用来开的。键盘上造不了幸福。
收藏这篇,别让“小订爆款”再次忽悠了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