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门口那辆方方正正的小车又被人围观了,车尾挂着的“小背包”备胎箱格外扎眼。 隔壁刚提了Model Y的张哥围着车转了三圈,掏出手机拍了张侧面的“四角窗”发在业主群里:“这玩意儿看着像玩具车,销售说底盘能过60公分积水? 才14万? ”
这就是最近在4S店试驾车都要排队的iCAR V23。 它用蚌式发动机盖夹着圆灯,保险杠还嵌着四角透明的毫米波雷达罩,像个赛博玩具。 但真正让年轻人排队的,是顶配14.98万的四驱版,这个价格在比亚迪元UP那里只能买到前驱车。
拉开车门,硬派风格扑面而来。 中控台棱角像是拿尺子划出来的,但手指碰到的全是软包材料。 10.8英寸仪表盘搭配15.4英寸的2.5K大屏横在中间,底下居然保留着空调实体按键。
销售演示语音控制时,8155芯片让“打开所有车窗”的指令响应快得像按开关。 中央通道挖空的设计很实用,女士的手提包塞进去还绰绰有余。
坐在驾驶座,前方视野被四块玻璃包围着。 传统车型A柱的三角窗在这里变成罕见的方窗,后视镜里透进来的光线多了一倍。
隐藏式门把手上车时自动弹出,让硬派车身多了点科技感。 后备箱744升的容量实测能竖着放进四箱矿泉水,后座放倒后直接变成小型货舱。 设计师说这叫67%的“得房率”,比普通SUV多出两成使用空间。
真正让它火出圈的是车底那套四驱系统。 双电机合共爆出155kW功率,292牛·米扭矩在运动模式下能带来明显的推背感。
越野玩家老赵上周开上碎石坡测试,210毫米离地间隙让底盘轻松碾过矿泉水瓶。 现场演示的涉水深度标到600毫米,轮边限滑系统在单侧打滑时自动锁死空转轮,三滑轮组脱困测试一次通过。
方向盘后面藏着的驾驶模式旋钮是关键。 拧到“越”字图标下,油门响应立刻变迟钝,动力分配偏向扭矩输出。 同去的玩车朋友发现,过交叉轴时系统自动把动力导向有抓地力的轮子,比他的两驱SUV省力很多。
但代价是续航:四驱版81.76度电池在CLTC标准下跑501公里,实测开空调跑山路降到410公里左右。
快充桩实测数据有点意外。 30分钟能充进35度电,表显续航增加200公里出头。 车尾自带的3.3kW外放电插口,露营时同时带动电烤盘和投影仪都不跳闸。 销售特别提醒说底盘有24处预留改装接口,玩越野的后期加装绞盘不用破拆车体。
科技配置的选择需要权衡。 入门版10.98万给配了全景影像和定速巡航,但L2级智能驾驶只出现在12.98万以上的车型。
某汽车论坛用户“越野小白”晒过购车单:放弃四驱低配选501km两驱高阶版,就是看中多出的高速NOA功能。 “每天通勤60公里高速,自动跟车能省不少脚力”他在帖子补充说。
拿同级竞品对比更清楚。 比亚迪元UP顶配14.28万采用单电机150kW,续航501km,但离地间隙只有170毫米。 新上市的同为方盒子的宝骏悦也PLUS,9.98万那款功率才75kW。
懂车帝实测数据显示,iCAR V23四驱版零百加速7秒整,比元UP快了1.3秒,过驼峰坡的通过角度多出整整11度。
车机里的应用商店最近在频繁更新。 高德导航支持了越野路线规划,车主群里有人分享在沙漠模式下的功率分配策略。
有人改装了AT轮胎和底盘护板,玩雪实测零下十五度电池预热系统自动启动。 首批提车的用户反馈说方向盘自动修正功能在高速上误判过两次,官方承诺月底推送OTA更新算法。
经销商说现在最畅销的是14.98万的四驱顶配。 比两驱顶配贵1万,换来电控四驱和501km续航包。
展厅里贴着透明底盘功能的宣传画,中控屏能实时显示电池组位置,过深坑时自动提示举升高度。 销售顾问培训教材写着:推荐话术是“城市代步能省电,周末郊游能撒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