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燃油车企今年的日子,确实不太舒坦。记得上周车友群里,老刘突然问:大众上半年利润为啥掉得这么狠?我还没来得及查数据,群里师傅们已经七嘴八舌开炸了,“成天搞啥电动化,一脚踩两只船,能稳才怪!”这话说得糙,但放在财报里,竟有点道理。
大众今年收入还是挺高的,一千五百多亿欧元吧,销量还小涨了一点,可营业利润一看,哎哟喂,直接掉了三分之一。奔驰就更不用说了,二季度净利润,才九点六亿欧元。老板以前嘴里总挂着“单季四十亿才是奔驰”,现在呢,直接尿崩了。宝马虽然跌得少点,但我记得技师讲过,去年本来就跌得猛,这回是基数低托底。
类似惨相,不光德系三子。我身边有个在福特做采购的朋友,年初聚餐还抱怨光关税那一块,就快把利润吃光,果不其然,福特上半年只剩下四点四亿美元的净利,去年同期还三十多亿。Stellantis那帮车,法国那边销售说成本涨疯了,投资人都跳脚,微信群里经常蹦出一句“血压飙升”。我偶尔查查美股,福特那点分红让人直接失笑。
油车卖得越来越难,新能源这边,尤其纯电,反而“半死不活”。奔驰上半年交付下滑意思意思,插混竟能涨三分之一,算是为数不多的好消息。现代跟得紧,混动车直接冲三十多万辆,纯电一半还不到。不过起亚PHEV反倒掉队了。宝马的HEV(老李说就是油电混),现在也是北美最吃香,啥补贴都往混动上靠。
在中国,新能源这几年飞起来了。看过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报告,上半年市场渗透率直接飙到44.3%。插混卖得最凶,都快赶上燃油年景,514万,一年就去。去年群友新买了一辆比亚迪DM-i,说油耗低得离谱,三天加一次油,“市区里都不舍得踩电门”。而在欧美,纯电却老是卡壳。欧洲现在纯电车占新车里头不过20%出头,倒是插混和混动加一起撑起了半边天,补贴也抓得紧,网传“欧洲只补混动”其实有点道理。美日就更偏爱混動,大型车主微信群也常有人发“丰田威驰Purah混动真顶”。
丰田的这个混动王国,年头就听师傅讲过:“才半年就卖了个550万,电池组用得贼稳,丰田也是卷。”日本本地,混动直接碾压纯电,邻居家新换了卡罗拉混动,说纯电不放心,就怕遇上下雨天找不到充电桩。美帝那边,也是混动爬得比纯电稳。
这一切,把市场割成了中国和海外两块,车企得掰着手指头算账。国内新能源车配置高,价格却压得低,让海外品牌很难继续收割溢价。外地市场就还靠燃油或者混动维持利润,每次会议销售都嘟囔,说一车两价体系伤脑筋。最近同行聚会,谈到“什么都想抓,又啥都抓不牢”,大家说这就是丰田的老毛病,现在几乎沾上全行。纯油靠利润,混动插混研发不能丢,纯电投资还要继续,不抓怕被市场淘汰。
大众自家的软件CARIAD,被工程师吐槽最多。“这玩意儿升级慢,到现在还没全搞好。”去年ID.3交付前,师傅还加急到车厂现场刷机。老板嘴上说:“亏了十七亿欧元,软件扯后腿。”PowerCo电池也在赔,每季度都说“产能还在爬坡”,内部微信群真是一天到晚有人骂预算不够。
其实这些老牌车企,并非电动化慢。“宝马i3早进了中国,师傅说第一批简直就是电动自行车胎,笑死人,续航也搞笑。”油改电i3卖得反倒还不错,大家都爱便宜。奔驰的EVA平台2019年就上了,但EQS和EQE这俩,看着高端,其实内部零件用得还是老技术,师傅一句“架构不行”,直接定性。现在奔驰押宝MMA纯电平台,说是域集中架构,OTA会快一点,第一款CLE就上Momenta方案,安徽那块听说数据中心专门给他们开了条线。
福特今年纯电卖九万多辆,每辆都在亏,说实话车主群里大家都说“买福特纯电得信仰”。大众纯电如今卖得多,利润率掉得更惨。高管竟然公开咬牙承认:“纯电现在拖利润后腿。”啥旧桌新牌,赢利全靠油车,新能源只能硬上。
老刘说以后买车,“不敢全信新技术,啥都有点水分”。上月我去保养,技师顺口一句:“你们家这台油改混,电池组其实比原厂的贵。”一查配件库,确实是标价更高,说厂家现在都不想赔钱。听说最近有个宝马i3车主,插混电池坏了,配件还得等德国调货,“半年等货,快成骑驴找马了”。
这些碎碎念,拼拼凑凑,都是后备箱里那点家伙事。群友隔三差五发些维修机油消耗小故事,偶尔插一句“你看丰田那混动机滤都跟普通滤芯不一样”,我其实半懂不懂。车市这两年变幻,谁都想四条腿全跑,但下雨天车多,又都想踩一脚电门不赔钱,结果最后嘛,还不是都在后排塞着蓝皮的财报账本。
参考的材料,有协会报告,有美国能源信息局网页,朋友开福特的群聊片段,还有邻居家修车的琐事,哪句准哪句假,谁也弄不清。反正每家车企,财报最后总有那一页结余,不管你混动、纯电还是油改,账都得自己算明白——光靠一手数据,怕是连门都摸不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