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五款新车型,深蓝汽车全面发力全球新能源市场,未来五年计划推出30款主流车型打造国际品牌

9月初去4S店,碰巧看到深蓝汽车的展厅一角,五款新车型像摆了场小型车展。柜台姐笑着说:这次更新节奏真快,感觉一个月都能跟着换新车了。我心里嘀咕,这节奏够猛,用在传统车企估计连审批流程都熬不过。

先说几个数字,官方说未来五年计划推30款车型,全球触角已经伸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样本少,官方自报)。这规模和野心挺吓人,尤其对一家成立不到3年的新能源品牌来说,别忘了大牌的平均产品开发周期也不短。你说,这么快真的能保证质量和服务吗?供应链环节还不是一道大坎?我倒想知道他们的供应商管理Cómo运作,毕竟汽车零件像拼乐高,一块卡扣没对上,后头可都是问题。

首发五款新车型,深蓝汽车全面发力全球新能源市场,未来五年计划推出30款主流车型打造国际品牌-有驾

我听同事说,有次他跟深蓝研发团队聊起续航焦虑,结果脑子里蹦出个画面:他们就像厨房里的厨师,原材料要足够新鲜、对味,供应链相当于食材买手,得按季节、货期调配,否则只能做一道打折版的电动车大餐。大家都想多一点电池容量,劲头足,但原材料供应不稳,成本就弹不出太大弹簧,他们得在价格和性能间跳钢丝,有点像走夜路。

刚才我翻了下早前笔记,发现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号称能跑700公里(体感、估算),和同价位的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差不多,但官方强调超快充速度,6分钟能补充100公里。这倒挺吸引消费,但实操呢?同价格段我对比过理想L8,那车虽然续航低200公里左右,但底盘、内饰质感实打实,比起新款深蓝,差别就明显了。实际体验中,你愿意换更长距离但牺牲了点舒适度么?我自己是有点纠结。

首发五款新车型,深蓝汽车全面发力全球新能源市场,未来五年计划推出30款主流车型打造国际品牌-有驾

要说研发流程,深蓝自主品牌的技术传承带点底气,但老实讲,跟某些国际老牌比,似乎还没扎实到能让用户闭着眼买。像我,就想知道,全球布局广背后,是分散交给各地组装,还是集中生产再出口?前者灵活性大,组装质量难控,后者成本高,周期也长。每种方式都像盖楼,拆材料不均匀,楼就不结实。想必他们也在摸索中。

行业里的同事哪天跟我吐槽:别看它们开拓快,关键核心技术和供应链稳定没跟上,短期内很难掀起波澜。这句话让我回头有点收敛,之前脑子里全是激情冲锋,现实里,新能源车有良好保值率的大概也就是30%-40%区间(粗略心算),这对消费者决策影响巨大。深蓝要想赢,除了把新品推到市场,还得稳住这块没那么光鲜的细节。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深蓝L06全球首发,好像是车展上新车里颜值最高的,但细节配置到底有多香,暂时市面材料还挺少。(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倒是挺好奇这款车的续航/动力表现和同级别比亚迪汉或小鹏P7比差别几何,毕竟买新能源除了看脸,数据和用户口碑得跟上。

首发五款新车型,深蓝汽车全面发力全球新能源市场,未来五年计划推出30款主流车型打造国际品牌-有驾

你们觉得这类新品牌的全球化是不是走了捷径,拼速度多于拼深度?我自己有时候真怀疑,新能源市场的技术红利是不是原先想象中那么大?供应链上的点点滴滴会不会成为日后翻车的隐患?尤其像深蓝这样的品牌,瞄准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要应对的环境法规、消费者惯天差地别。倘若他们的产品调研不细致,这开跑得维持多久?

想起来,售后服务环节也不能被忽视。一次修理工同朋友聊车,说深蓝某款车换个电池包流程麻烦又费时间,客户耐心可能不够。这点让我觉得,品牌虽猛但细节不顺手时,用户流失速度挺快。我在想,深蓝的售后体系,有没有把线上线下服务打通?有没有重视客户的碎片化需求?这些零碎但实际的痛点,才是品牌能否留住人的地方。

首发五款新车型,深蓝汽车全面发力全球新能源市场,未来五年计划推出30款主流车型打造国际品牌-有驾

回过头看这些新品发布,心底还是挺佩服他们的拼劲。发5款车同时亮相,海外多国上市,真不是一般年轻品牌能有的魄力,像赛车手上场一路飙到底。只是我总觉得,新能源行业里,谁能把研发、供应链和用户体验这三者的平衡玩透,谁才是真正能够持续跑赢的选手。

等那天我亲自碰到深蓝L06,感受下驾控,是不是能弥补其他车规划上的不足。还有个细节,有人告诉我他们新款车内饰材料用的是更环保的复合材料,这一块对绿色出行来说或许是个小亮点,但这部分材料耐用度和手感,谁家的更靠谱?暂时没遇到合适评测。

首发五款新车型,深蓝汽车全面发力全球新能源市场,未来五年计划推出30款主流车型打造国际品牌-有驾

大家最近关注新能源车,除了续航和价格,你们还在意什么?服务?还是品牌故事?我自己现在更迷茫了——到底是追新、还是盯着更成熟的老品牌更靠谱。对了,有没有人对深蓝的电池包设计有深入了解,怎么跟目前主流技术相比?不甚了解我先放一放,咱们下回再接着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