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东风风行跑到慕尼黑车展上摆摊,给大伙留个什么印象?你揣摩揣摩。这事其实不见得是光“露脸”那么简单。要我说,企业参加国际大展,最怕的是什么?最怕弄个花架子,高大上倒是不少,实在点的让人扒拉不出来。咱们大伙不也常吐槽么:又是PPT旗舰、又是诗和远方,最后一问咱老百姓买得起吗?技术靠不靠谱?品牌能不能真走出去?
咱得先捋明白:东风风行到底能不能算真的掰开了全球市场的门,还是打了会样子货?这才是关键。比如说,这次慕尼黑亮相的车——星海V9,你可以问自己一句,它牛在哪儿?市场买账不买账?要是真在欧洲落了地,是不是还活得挺精神?还是说只是开幕亮相、闭幕走人?
再说了,咱中国车企出海,搞得热闹的不少,真正能活成“国际大品牌”的又有几个?前面有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老大哥压着阵,东风风行要想分一杯羹,说难也难,说简单也不见得。可是你看啊,这波人家不光带新车,还敢当场交付个百辆星海S7 REEV,“全球化标准、全过程闭环”这种话,听着挺实在。你要是问,这玩意是噱头,还是真事?我偏偏觉得,多半是真事。你说他们没诚意,那是骗自己。人家通道、售后、服务体系齐喷子布着,真不是两张海报就糊弄人的。
我倒挺想问下大家一句:中国车企出海,到底意味着什么?是赚一票快钱,然后拍拍屁股走人?还是说,真的是能把中国智慧、中国创新带到世界上去,与那些老牌子正面杠杠?你别看现在随便哪个车厂PPT上都全球几何、国际何方的,真出得去,能留下的还是少数。为啥?不是所有的车企业全都准备好。第一关就是——你到底懂不懂别人国家的路、人家的司机怎么用车?这不是“家里好就能跑外面”,得真刀真枪地“本地适配”。
乘风双擎(2030)计划,让我听着颇有意思。画个大饼,谁不会,但咱得瞧背后是不是有饼。“200亿投资,30万辆销售”,这口气是真不小。以前二十年,多少中国企业欺骗自己,公司字典里写的都是‘明年爆发’‘年年翻番’,结果雷声大雨点小。但这次看东风风行的操作,怎么说,也不像光画饼。他们在本地建厂、搭团队,这叫下本钱。销售网点服务网点直接上百加,这不光是“卖车”的事儿,是“服务上门、圈地为王”,要在用户身边扎根。
很多人看中国品牌,现在还停留在“成本低、配置高”,甚至“低端价”,这其实是认知惯性。你想想,丰田、本田、宝马、奔驰,哪一个不是从“实用、好养活”起家的?等到口碑出来,再一步一步往更高端、更多元迈。星海V9这种MPV旗舰,号称25年经验做积淀,然后又靠荣获“中国芯”发动机、700多公里综合续航,把这几点拎出来,欧洲用户用脚选票。他们不是看广告买车,是看工艺、看开支、看能不能陪自己全家人跑烂路、过长假。东风风行现在敢到欧洲一线城市公开交付,这说明底子硬,心里有底。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中东、非洲、东南亚、南美,这些地方不是现成的“大蛋糕”,但早晚会成主战场。为啥?经济体量往上走,中产阶级人口在涨,这些地区不像欧美那么古板、规则死,他们需求多样化,反倒最能检验谁家产品又靠谱又敢创新。而他们本地卖车,不光看性能,更要吃得消售后、零配件、当地维护。中国车企真要扎根,不是“交货到港、撒手走人”,而是得和世界大哥们一个标准,真正长期服务市场。要是只想着割一茬就走,那最后一定是昙花一现。东风风行主动强调什么?售后无忧,优质服务,这种底气其实是对全球化最大的承诺。
再来说说中国车,智能化、电动化这俩词,最近几年已经成了“烫嘴长词”。但你想真明白,智能化到底给了用户啥?是花俏的个把娱乐屏?还是骨子里的驾驶辅助、用车逻辑的重塑?电动化是加快充,还是换电池,续航焦虑怎么消灭?像星海V9这种“CLTC纯电续航200km,18分钟快充,空间变来变去”,听着是噱头,可操作嘛。你扪心自问,你通勤、你自驾,最怕什么?不就怕没电,怕不舒服嘛。如果这些痛点真能解决,别说德国,欧洲乃至全球市场,有打破天花板的可能。
中国品牌出海,有时候比的是“慢工务实”。与其外观一味时髦,什么都壳子新,不如耐下心打内功——发动机、三电系统、底盘调校、安全标准,样样扎实,市场是会给反馈的。你看老欧洲,只要你让人感受到,你这不是来卖便宜货的,而是想“谋长远、攒信誉”,慢慢口碑一传十十传百,既可在大城市立足,又能进入小众领域。东风风行这步棋,明显往“根植本地、赢得尊重”下了决心。
当然,咱不能只看眼前的突破,也不必跟风吹到天上。全球市场,很现实:政策变,供应链要调整,合作渠道要打通,甚至打起价格战来,谁能撑得住耗得久还是要经得起时间锤炼。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未来几年更像长跑而不是短冲刺。谁能持续创新、谁能本地化落地,谁就有机会。这次经销商大会也好,“无界共生,携手向前”的理念也罢,重点在“共生”。别只想着‘中国独赢’、‘人家听我的’,而是真正互利、共成长。谁要是只带着挑肥拣瘦的心态干事,铁定走不了远路。
最后我想说一句,咱总说中国制造正在转型“中国创造”,你别当套话当耳旁风。中国车敢到全球舞台中央露脸,让更多人认识、认可、用起来,是千千万万工程师、工人、设计师、市场人的结果,不光是某家公司、某一辆车。走出去,不是小打小闹、赚差价,而是一场时代跃迁。东风风行如今试水欧洲,其实也是跟老大哥们“同台较量”,就看谁敢把技术骨子压得更稳、服务做得更到位。
所以说,你要是真关心中国车奔向世界,会不会摔跟头?会!但同样可能跑通。到底哪一种结局,说到底还得看脚踏实地的能力。纸上谈兵、忽悠全球早没人信了。星海V9们的出现,带来的不只是车型的变化,更是中国车企世界观的进化。未来几年,谁能沉得下、跑得远,谁才能真的把中国造、变成全球爱。等到那天再聊起慕尼黑车展,咱或许能笑谈一句,今天不是中国车的终点,而只是精彩的起点。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