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比亚迪宋plus纯电动,再开大众ID.4,对比后差距很明显

最近陪朋友选电动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预算15万左右的朋友们,总会在比亚迪宋PLUS EV和大众ID.4 CROZZ之间反复纠结。这两款车就像班级里的优等生,一个擅长"文科"——智能配置和空间利用率令人眼前一亮;另一个专攻"理科"——底盘质感和工艺精度让人印象深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两款风格迥异的电动车,到底该怎么选才能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先说说坐进驾驶舱的第一感受。大众ID.4 CROZZ的极简设计像德国包豪斯建筑,5.3英寸仪表盘和12.9英寸中控屏的搭配恰到好处,怀挡设计让中控区域腾出了堪比小型保险柜的储物空间。有意思的是,它的悬浮式中央通道下方还能塞进女士的手提包,这个设计在接孩子放学时特别实用——书包、零食袋都能找到归宿。不过真要挑剔的话,内饰配色确实偏沉稳,适合喜欢低调风格的用户。

开完比亚迪宋plus纯电动,再开大众ID.4,对比后差距很明显-有驾

比亚迪宋PLUS EV则把"居家感"玩出了新高度,上浅下深的配色方案配合镀铬装饰,坐进去就有种回到客厅的放松感。12.3英寸全液晶仪表比大众的更大气,中控屏虽然只大了0.1英寸,但分屏显示功能确实实用——导航时还能同时操作空调设置。实体按键爱好者会特别喜欢它的驾驶模式旋钮,盲操时比触屏方便不少。最惊喜的是后排座椅靠背可调,长途旅行时家人能随时找到最舒服的姿势。

开完比亚迪宋plus纯电动,再开大众ID.4,对比后差距很明显-有驾

说到空间魔术,两款车都展现了设计师的巧思。虽然轴距都是2765mm,但宋PLUS EV凭借更大的车身尺寸,在后备厢容积上略胜一筹(574L对512L)。不过大众也有独门绝技——后排座椅放倒后能形成接近纯平的空间,搬运大件物品时特别给力。有个细节值得注意:ID.4的后排地台有轻微凸起,而宋PLUS做到了全平,这对中间座位的乘客更友好。

开完比亚迪宋plus纯电动,再开大众ID.4,对比后差距很明显-有驾

驾驶体验的差异就像喝咖啡和品茶。ID.4 CROZZ的后置后驱布局带来更运动的驾驶感受,过弯时五连杆后悬架像有双无形的手稳稳托住车身。有次在山路驾驶时,这种贴地飞行的感觉让人想起德国不限速高速公路的畅快。而宋PLUS EV更像移动会客厅,偏舒适的调校让路面颠簸过滤得更彻底,配合多层隔音玻璃,市区通勤时静谧性表现出色。

开完比亚迪宋plus纯电动,再开大众ID.4,对比后差距很明显-有驾

三电系统方面,两款车走了不同技术路线。大众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55.7kWh电池组带来442km续航,特点是低温性能更稳定;比亚迪的71.8kWh刀片电池不仅续航达到520km,还支持对外放电功能,露营时能变身移动电站。有个车主分享过有趣经历:用宋PLUS EV的放电功能在郊外煮火锅,引来周围徒步者羡慕的目光。

开完比亚迪宋plus纯电动,再开大众ID.4,对比后差距很明显-有驾

智能配置的对比特别能体现造车理念差异。大众ID.4更注重基础体验,缺气保用胎和雨量感应雨刷都是提升安全性的实用配置;比亚迪则祭出"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高速领航和代客泊车功能对新手特别友好。热泵空调的加入让宋PLUS EV在冬季续航更扎实,而大众的车载空气净化器对过敏体质用户堪称福音。

开完比亚迪宋plus纯电动,再开大众ID.4,对比后差距很明显-有驾

经过深度体验后发现,选择其实不复杂。如果你追求驾驶乐趣和工艺品质,经常单人驾车或夫妻二人出行,ID.4 CROZZ的德系驾控魅力很难抗拒;若是三代同堂的家庭用户,更看重空间灵活性和智能配置,宋PLUS EV的综合表现会更对胃口。有意思的是,现在不少家庭的选择策略是:买辆ID.4给先生日常通勤,再添置宋PLUS EV作为家庭主力车,这样两种体验都能兼得。

最后给个实用建议:不妨带着家人分别试驾这两款车。让父母体验后排舒适度,让孩子操作车机系统,自己重点感受驾驶质感。有时候数据参数的差距,可能不如家人一个满意的微笑来得重要。毕竟选车就像找伴侣,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合不合适的般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