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交付延期,车主收快递,赠品内容引发讨论

为什么等了三个月,车还没影儿,先是快递飞来了?小米汽车这一招够奇怪,甚至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我身边好几个同学也中招了,交了定金,三个月过去了,光是指头盼断,车却连个轮廓都没见着。然后有一天,手机APP蹦出个“关怀活动”,没明说送啥东西,反倒把大家胃口都吊上了。

这事儿听着怪,细琢磨也有些意思。你买辆车,白纸黑字写着产品、服务、价格,大家就盯着实物。可现在倒好,真货没给,先用小礼品吊着你,比追剧还有意思。谁能想到,现在买车也玩起“抽盲盒”,一夜之间热度拉满,微信群、微博、小红书全在讨论拆啥收到啥?是不是有点颠覆三观?

不少车主私下里嘀咕:“我到底是买车还是拆快递?”原本盼车就够焦虑了,现在反倒整出个拆盲盒的新习惯。我认识的一个兄弟,上个月愁眉苦脸看着“已锁单待交付”,现在倒像赶上什么节了,每天查物流查得比查股票还勤。谁的心思在乎那几百块小玩意儿?可偏偏大家又都忍不住盯着。

那咱就得问一句——小米为啥不直接说清楚赠品内容?究竟是心里没底,还是别有盘算?网上炒得厉害,说礼品有“档位”,时间久的给点贵的、时间短的就随便凑合。可这事儿小米一直不否认也不承认,客服标准答案就是——等着,系统发货,耐心就好。连快递面单都糊住,想让人不瞎猜都难。这一波操作,说它心机也行,说它会玩也无可厚非。

有人说过去蔚来、特斯拉遇到交付拖延,至少直截了当,或者退点钱,或者多点积分,实打实的好处。你愿意等车,我给你实惠,哪怕故障补偿也坦荡。小米倒是学了个新路子,先不谈赔偿,靠一种期待感和仪式感来分散用户注意力。这算不算新的“管理焦虑法”?

再想深点,这事其实挺反映现代消费心理的。大伙早就不缺物质,日用品几十块、几百块的东西,根本激不起啥波澜。真正让人上头的,是等待的过程、被特别照顾的感觉和一点点不可预测的惊喜。拆个盲盒,咱们拼的是新鲜劲儿,不是那杯保温杯、手机支架到底值几个钱。车主天天晒,城市、地区甚至出货进度,都能当成热搜话题。焦虑从“盼车”转到“拆包”,有些人甚至呼朋唤友讨论“咱们今年开盲盒了吗”。

小米汽车交付延期,车主收快递,赠品内容引发讨论-有驾
小米汽车交付延期,车主收快递,赠品内容引发讨论-有驾
小米汽车交付延期,车主收快递,赠品内容引发讨论-有驾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波操作有点糊弄事儿。不就是拖时间吗?车没交,说白了企业就该认个错,怎么还顾左右而言他的给些小玩意?你说是缓解交付压力也行,但这不就是变相让消费者先感恩戴德,不好继续抱怨吗?更狠的说法是,等车时给点甜头,等你真想闹事儿都没了借口。万一出了啥负面舆论,给每人塞个小东西,也许人家心里就宽慰点了。

我倒觉得,换成以前大家要真提不起车,早就不客气了,要赔偿、要说法都闹得天翻地覆。可现在呢,光弄几个小妙招,大家注意力就分散了。是不是我们的耐性、追求都变了?企业懂得利用人性的弱点,让你“有得等有得玩”,反倒安安静静的等下去了。这波心里战,真有点高明到让人心生佩服。

再说说这快递的内容和分发方式。到目前,能确认收到的东西,有保温杯、手机支架、冲锋衣,有个别的曝料说还有什么纪念徽章、蓝牙音箱。可这些都不用多少钱,你再等车几个月,也花不了企业几个预算。有车主吐槽,东北人收到冲锋衣也算合适,广东朋友说夏天还穿上冲锋衣不如寄根冰棍。这里头还有点地域差,送得恰不恰好其实也分人。有意思的是,分批分阶段寄送,还能持续制造讨论热点,谁都猜不到“我下一个快递到底是什么”。

其实大家嘴上嫌弃,真要没收到,还会觉得不公平。讲穿了,这种“治愈等待综合症”的小方案,确实有效。你让我等车,我要是真啥也拿不着,三个月早骂娘了。现在拆点小玩意,心里竟然也多出一丝盼头。甚至都有人分析物流计划,算哪个地区下一轮轮到,真把这事当成了个游乐项目。

小米汽车交付延期,车主收快递,赠品内容引发讨论-有驾

又说回那个“交付延迟的公关套路”。我查了下,全球汽车业疫情期间各大顶级品牌都用过类似的方式。有发电子券的,有送油卡的,有的赠送延保,但像小米这么玩心理战的确实不多。人家还强调“不定期发放”,留个悬念档位,保证热搜能持续。这不就像那些手游运营,奖励表面上都是白送,实则变相“黏住用户”?

再问一句——这种模式以后会不会成为常态?会不会哪天你定家冰箱、空调、房子也是先送你点什么小快递,等实物来了还得凭手气猜够不够优惠?我看未必。因为本质还是在于企业敢不敢直面“等货焦虑”和真实底色。送点东西总归是小恩小惠,真正能留下用户,还得靠产品和信誉。小米YU7到底有多牛,等车三五个月值不值得,这才是真问题。

谁都知道,现在国产品牌打价格、拼噱头、人设宣发玩的飞起,但最后拼到交付能力,才是能不能长久的核心。你搞这么多“温情动作”,半年下来还是等不到车,早晚还是要面对消费者的怒火。更直接点说,现在是大家还被“盲盒期盼感”占据了神经,真等多半年,再有快递也缓和不了失望情绪了。

小米汽车交付延期,车主收快递,赠品内容引发讨论-有驾

所以说到底,这场“先还快递,后提新车”的闹剧,本质就是一场耐性的比拼——消费者盼望的不只是物件,更是被关心、被正视的那种感觉。而企业能不能让这份耐心得到应有的回报,才是立足之本。智能制造再花哨,营销再好看,兑现承诺才是正途。不然时间长了,快递再多也挡不住群体的不满。毕竟没人想一直当那个被拖延的人,总有一天,光靠小礼品留不住热情,也稳不住人心。

所以说,咱们都得警醒——企业花样百出,用户也别轻易被“包装起来的温情”带跑了节奏。要啥东西最重要?别让盲盒成了最大安慰。与其猜包裹,不如直接把车提回来,这才是真正的关怀。别被甜头冲昏了头脑,最该较真的,还是那个迟迟未来的、新车的实际交付时间。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