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过保后遇上漏水,车主直呼是长期积累
谁说新势力无忧?特斯拉老车主如今心头堵得慌!
你说现在很多人一提电动车,第一反应就是“智能高端、科技感拉满”。咱们家门口那谁,去年才咬牙弄了辆特斯拉Model 3,刚开回来头两个月,朋友圈天天晒。可如今风水轮流转,轮到过保后的老车主陶女士,才真正体会到啥叫“用车如用兵,时时有意外”。这漏水的事儿,真不是小打小闹。说实话,买车的时候,谁会想到过几年坐在驾驶室能踩出水花?好家伙!绝了,我说真的!一台二十六万的车,这样的麻烦,换谁都不服气。
陶女士的烦心事,杭州萧山亚太路成“焦点”
场景说出来让人哭笑不得。2021年春天买的Model 3,落地价二十六万左右。陶女士本想着开得省心点,结果三年不到,杭州这梅雨季一来,开车时发现脚底下软塌塌,毯子里全是水。她还以为是自己喝水手抖,结果怎么晒都晒不干。第二天再一摸,还是湿的。你说,这咋整?真以为自己“脚踩渔船”了!
去外面的修理厂看了好几回,师傅也整不明白,最后没办法,只好开到亚太路特斯拉中心。工作人员直接把前盖、保险杠全拆了,用水管一冲,驾驶室和副驾驶那边水汩汩往里灌。视频拍下来,看的都让人直挠头——车没泡过水,没大撞过,就是正常开,也没见过这么漏法。
质保期的分界线,谁都说不清楚
说来也憋屈,售后说结构缝隙、密封口问题,修起来麻烦。可陶女士车子11万公里,确实过保了。售后也一口咬定,只有在质保期内的问题才能算质量问题,过了就得车主自掏腰包。维修费其实不算离谱,五千多块钱,但这口气谁能咽下?陶女士气不过,自己琢磨着,这水分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师傅看螺丝都生锈了,估计水早积在那了。密封性号称顶尖,怎么就能让水一直存着?她怨的不是钱,而是觉得被晾在一边,没人管。
再说了,真要追根溯源,这水要是早就渗进去了,只是没发觉,那算谁的?陶女士说得明明白白:“如果能判定过保前就有这问题,特斯拉是不是该全包?”你看,哪怕是大品牌,这点“扯皮”也少不了。
售后认定靠“开盖”,车主心里没底
亚太路特斯拉中心的工作人员给的答复,也是滴水不漏(别说,还真贴合这情景)。要开盖彻查才能定性,车主还得授权。陶女士之前没反映过,自然没人知道质保期里有没有这事。你就说尴尬不尴尬?一边是厂家照章办事,一边是老用户感情受伤。维修只能自费,陶女士最后也认了。
这里插一句,“细节决定成败”,可惜很多时候,细节最容易被忽略。售后流程严丝合缝,只认现有证据。可老车主遇到问题总归希望有人站出来多帮一句话。现实嘛,往往让人无语。
你买的是智能,还是“惊喜”?
那些年,特斯拉风头正劲,谁要是能开上Model 3,妥妥街坊邻居的“科技体验官”。但车子开久了,问题慢慢浮现。密封条、胶圈、螺丝,日积月累的小毛病,最后被雨水一冲,统统显形。陶女士的遭遇,其实不是个例。去年腊月,南城李婶的Model Y也出过类似状况,修理厂师傅也是“愁得脑门子冒汗”,一查才发现底盘渗水,螺丝发绿,明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你要说,谁家电动车没点小毛病?但买特斯拉的,哪个不是冲着那句“用科技改变生活”来的?隔三差五碰上这种“日积月累”的烦心事,心里头那点信任,慢慢就被蚕食掉了。
质保期,真的是车主的保护伞吗?
厂家说得理直气壮,规则在那儿摆着。可老百姓买车,谁能天天拆开盖子查漏?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许多小毛病,刚开始根本看不出来。等到质保一过,才发现隐藏的毛病冒头。陶女士的经历,不就是很多人用新势力车的真实写照?“日积月累”,四个字说得轻巧,落到自己身上,才晓得有多闹心。
生活场景就得这样真实。昨儿买菜,张大妈还问我,“你说现在车都智能了,咋还漏水?是不是咱没用对法子?”听了我直想笑,科技再牛,门缝进水也得修,谁让咱们都不是工程师!
这事儿到底冤不冤?
站在陶女士的角度,真不是小题大做。毕竟一辆二十多万的车,主打“密封性能”,结果下点雨就成水帘洞。你说厂家一点都不松口,维修也得自掏腰包,心里能舒服?但从售后那边看,规矩也不能乱,过保就是过保。两边各有各的道理,最后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米兰昆德拉有句话:“习惯会遮住人的眼睛,让人看不清生活的真相。”买车也是一样,谁不是抱着美好期待上路的?可现实总爱给人添点苦涩。
车主的无奈与提醒
陶女士最后没有闹大,打算自费修车。她也没多说啥,只是提醒所有特斯拉车主,质保没过的时候,最好多查查,多预防。谁知道哪天老毛病就变成新麻烦?说到这儿,真想替她问问各位,咱们买车到底买的是什么?是科技,是智能,还是一份心安?
你怎么看?你遇到过类似“积攒了很久才爆发”的车子毛病吗?欢迎留言说说,别让烦心事只在一个人心头堵着。
(成语:“滴水穿石”“日积月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