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中国智能电动化转型之路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这句话,用在今天大众汽车这事儿上,真是贴切。

最近,车圈里的大众,有了些新动静,挺耐人寻味。

过去,我们总感觉它端着架子,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行。

大众汽车中国智能电动化转型之路-有驾

可现在,它却放低姿态,跟老百姓唠起家常,又是“大众请回答”,又是倾听消费者的真实想法。

这番操作,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还得从它遇到的难题说起。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现在是真切感受到了压力。

本土品牌的新能源车,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迅猛发展,让那些合资品牌有些措手不及。

从数据看,合资品牌的总体市场份额已经跌破30%,而新能源车领域,它们只占了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这就像一场竞赛,对手们奋力冲刺,你却还在原地徘徊,怎能不感到焦虑?

所以,大众开始审视自身,积极求变,渴望在中国市场重塑优势。

因此,“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应运而生。

简单说,就是要更靠近中国市场,更理解中国消费者的所思所想。

具体如何实现?

他们发起“大众请回答”的线上互动,与用户真诚交流,了解大家对大众汽车的评价和建议。

你关注什么?

智能驾驶何时能真正实现?

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如何?

车内的智能功能体验怎样?

大众汽车中国智能电动化转型之路-有驾

这些问题,大众都认真倾听,并安排专人进行解答。

别小看这在线互动,它折射出的是大众汽车的战略转型。

以往,大众的车型设计主要由德国总部主导,再引入中国市场销售。

但如今,这种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电动化的需求日新月异,等你完成了车型设计,市场风向可能早已改变。

为此,大众组建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将电动平台、电子电气架构、智能网联方案的设计权限都转移到中国,由中国团队主导车型的设计与测试。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众要在此构建一套完备的研发体系,加速产品迭代更新,以更快的速度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偏好的汽车产品。

举例而言,过去大众开发一款新车需要54个月,现在缩短到36个月,效率明显提升。

他们还设立了“中国速度”的标准:每三年推出一代新车型,每两年升级一次电子架构,每月进行一次远程软件更新。

这速率,几乎赶上了那些新兴的汽车厂商。

当然,仅仅提速还不够,品质也需同步提升。

在智能化领域,大众明确提出将AI技术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他们与地平线合资成立酷睿程(CARIZON),致力于在国内自主研发ADAS系统,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让L2++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你或许会问,这跟我们老百姓有何关系?

关系密切得很!

大众汽车中国智能电动化转型之路-有驾

试想一下,过去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不是简单地将燃油车改成电动版,就是直接引进国外的车型进行销售,压根不考虑国内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现在,大众倡导“在中国,为中国”,就意味着他们会推出更多契合中国消费者喜好、价格也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

再聊聊智能驾驶。

当下,许多新晋车企都在大力宣传自家智能驾驶技术的先进性,但真正实用、安全的智能驾驶系统,还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在这方面,大众具备自身的优势。

它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丰富的驾驶经验,有潜力打造出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有人将大众的此次转型,看作是“再次扎根”,是希望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开辟新路”。

我认同这种看法。

大众若想在中国市场重获新生,就必须把握住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发展机遇,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消费者的真实诉求。

那么,大众的后续发展将如何?

这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将“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贯彻到底。

能否推出更多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车型?

能否在智能化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又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

这些问题,目前还难以给出确切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大众在中国市场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启程。

中国汽车市场的新篇章,也才刚刚拉开帷幕。

让我们共同期待后续的发展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