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在蔚来Q2财报电话会上的发言,直接把“纯电大三排SUV”这个概念推到了台前。 他说2026年要上三款全新大SUV,蔚来ES9、ES7,还有乐道L80。 这话一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现在才2025年,是不是讲得太早了?
但仔细看数据,你会发现他是有底气的。 今年二季度,蔚来营收冲到190.1亿元,同比增长9.0%,销量更是突破7.2万台,其中乐道L90才上市3天就交付了1976辆,新ES8的订单甚至反超了L90。 这种热度,不是凭空吹出来的。
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李斌特意提到“一些增程厂商开始推纯电大三排SUV”。 他说的其实就是理想、问界这些对手,理想L9的纯电版已经在路上,问界M9也传出要出纯电车型。 这已经不是暗戳戳的较劲,是明牌竞争了。
为什么大家突然都盯上“纯电大三排”? 从用户需求来看,家庭用户和高端用户对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胎三胎家庭出门,五座车根本不够用;而传统燃油大SUV的油耗和牌照问题,又让纯电成了更现实的选择。
但做纯电大SUV,技术门槛一点都不低。 电池容量得够大,否则续航撑不住;车身重量上去了,能耗控制又成了难题。 蔚来敢这么布局,背后是研发砸了30个亿,二季度光研发费用就花了这么多。
乐道L80的延期,其实暴露了供应链的问题。 原本说今年内交付,现在推迟到2026年,说明产能调配还没完全跟上。 这不是蔚来一家的问题,整个行业都在抢电池、芯片和高端座椅供应链。
蔚来合肥工厂二期今年刚投产,设计产能30万辆,但目前的利用率还没完全拉满。 李斌说L90要在10月实现月产1.5万台,新ES812月也要冲到同样水平,这个目标要是能达成,2026年的三款新车才有产能基础。
很多人吐槽蔚来的亏损:二季度净亏损接近50亿元。 但有意思的是,亏损其实在收窄,比去年同期少了差不多5000万。 降本增效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比如NT3.0平台开始摊薄研发成本,换电站的利用率也在提升。
乐道品牌的出现,本质上是在打差异化。 蔚来品牌做高端,乐道做家庭市场,萤火虫做入门代步。 L90定价30万左右,L80预计会更低一些,而ES9和ES7大概率会冲40万以上。 价格带拉开之后,内部打架的问题会小很多。
用户其实很现实。 你车空间大、续航实、补能快,他们就买单。 蔚来现在靠换电网络做护城河,全国换电站已经超过2000座,这是理想和问界一时半会跟不上的。 但问题在于,换电的成本太高,一直被人质疑商业模式能否持续。
李斌说“纯电大三排SUV的时代正在到来”,这句话背后有数据支撑。 乘联会统计显示,30万以上的纯电SUV市场增速超过40%,而燃油同级车还在下滑。 此消彼长之下,机会窗口其实很窄。
2026年要上的三款车,目前信息还不多。 但已知的是,ES9可能会是现款ES8的升级版,尺寸更大,可能配6座或7座灵活布局;ES7则可能对标宝马iX3这类运动型SUV;乐道L80大概率是L90的五座版,主打性价比。
竞争对手也没闲着。 理想L9纯电版据说续航要冲800公里,小鹏G9刚刚改款降价,问界M9的纯电版本也在测试中。 2026年的市场,只会比现在更卷。
蔚来的用户运营一直是个亮点。 NIO Day、用户社群、积分体系,这些软实力让很多车主成了“自来水”。 但硬件层面,比如座椅舒适度、车机流畅性,过去经常被吐槽。 新一代平台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还得实车验证。
资本市场对蔚来的态度一直分化。 看好的人觉得它定位精准、技术积累深;看空的人则认为烧钱太快、盈利无期。 摩根士丹利最近一份报告提到,蔚来需要在2026年前把单车毛利率做到20%以上,而现在只有11%左右。
李斌在电话会里特意提到“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具体怎么做? 比如供应链本土化、电池包标准化、生产线自动化。 这些细节用户看不见,但直接影响到车的定价和利润。
乐道L90上市后,很多用户反馈说“终于有一台纯电SUV能坐下全家老小”。 这种场景化需求,恰恰是增程车型过去垄断的市场。 现在纯电技术成熟了,续航上到600公里以上,用户开始愿意尝试。
蔚来的换电网络,现在一天能处理超过5万次换电。 这个数据很重要,因为只有足够高的利用率,单站才能盈利。 随着乐道和萤火品牌走量,换电站的负荷还会增加,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在摊薄成本。
二季度蔚来卖了4.7万辆蔚来品牌、1.7万辆乐道、8000辆萤火虫。 多品牌战略已经初步跑通,但三个品牌如何协同而不是内耗,依然是个挑战。 比如预算30万的用户,是选低配蔚来还是高配乐道? 这种问题以后会越来越多。
李斌说第四季度要实现单月交付5万台。 这个目标如果能达成,会是蔚来成立以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毕竟现在新势力中,只有理想曾经做到过月销5万。
研发投入高,一直是蔚来的特点。 二季度30亿元研发费用,对比理想的22亿、小鹏的20亿,明显高出一截。 这些钱花在了哪里? 包括NT3.0平台、自研芯片、900V高压架构、智能驾驶全栈技术,有些是马上能见效的,有些则是长远布局。
用户对纯电大SUV最大的焦虑,除了续航就是补能。 蔚来换电模式的优势在这里特别明显,5分钟换电,和加油时间差不多。 但问题是,换电站的扩张速度能跟上销量吗? 目前2000座站,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三四线还在拓展中。
乐道L80推迟到2026年,官方说法是“产能调配需要”,但业内人士猜测可能和供应链有关。 比如高端座椅的供应商延锋安道拓目前产能紧张,而大SUV对座椅舒适度要求又极高。
蔚来ES8的改款成功,说明高端用户对纯电车的接受度在提升。 新ES8起价49.8万,比老款还贵了点,但订单反而更好。 这说明只要产品力到位,价格敏感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2026年三款新SUV发布之后,蔚来的产品线将覆盖从20万到60万的所有主流价格带。 这种布局在传统车企很常见,但在新势力中还很少见,毕竟研发和供应链的压力太大了。
李斌在电话会中透露,乐道L90的订单中,70%来自增换购用户,其中很多是原BBA车主。 这种转化趋势,对高端市场来说是个重要信号。
纯电大三排SUV到底是不是伪需求? 从数据看,今年1-8月,理想L9、蔚来ES8、问界M9这三款车的总销量已经超过15万台。 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
蔚来的亏损问题,一直被人拿来说事。 但有意思的是,它的现金流其实在改善,二季度末现金储备超过500亿元,比一季度多了30亿。 这说明资本市场并没有完全失去耐心。
用户对2026年新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技术上。 比如会不会用上NT3.0平台? 续航能不能突破1000公里? 智能驾驶是不是真能实现城市NOA全覆盖? 这些答案,估计要等到明年才会逐渐清晰。
乐道品牌独立运营,但共享蔚来的换电网络。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快速起量,但挑战在于如何避免拉低蔚来品牌的高端定位。 内部人士说,两个品牌的产品定义团队是完全分开的,甚至办公楼层都不在一起。
李斌提到“一些增程厂商推纯电车影响了用户心智”,这话其实有点调侃意味。 理想汽车CEO李想之前说过“增程是现阶段最好的解决方案”,但现在理想自己也在了纯电车型。 商业世界,没有永远的立场,只有永远的利益。
蔚来现在要做的,是在2026年之前把产品、产能、渠道都准备好。 三款新车如果成功,年销量冲击50万台并不是不可能;但如果失败,亏损可能会继续扩大。 这场赌注,李斌显然下了重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