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宣布造车,目标超豪华超跑,挑战布加迪威龙

追觅科技真的动真格了。一直在家用清洁领域混得风生水起的这家企业,突然宣布要造汽车,而且第一步就朝着超豪华纯电动跑车去,下一个目标直指布加迪威龙。这消息出来之后,谁都没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不少人感觉跟围观穿越一样,扫地机器人和天价跑车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总有点脱线的意思,不过追觅似乎觉得一切顺理成章。

事件发生在8月28日,追觅高调宣布进军汽车行业。相比于悄悄磨刀,追觅这次走的是“我要出圈”的主旋律。内部信透露,他们并不是临时起意,造车的想法,早在2013年就埋下了种子,到现在已经憋了十二年。也就是说,这背后是有准备、有积累、有规划,而不是随便拍脑门蹦出来的短线操作。至于为什么选在这个节点,官方的说法是公司在清洁领域已经站稳脚跟,到了可以“放开手脚”做点新事儿的时候,汽车就是新目标。

不过,自动扫地机和豪华超跑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两年能跨越的。扫地机器人,不管多高端,也顶多是个智能家电,但造车尤其是顶级超跑,这里面牵扯到的技术难度、产业链精细程度、资金和人才储备,全都是天壤之别。光靠一个“敢”字,谁都知道远远不够。

现在新能源车市场风口正劲,隔三差五就有新玩家插队,大家都想分一杯羹。追觅这次不仅是进场,还明确高调给自己定了天花板:瞄准超跑,目标是赶超布加迪威龙。看到这,有人直呼老王卖瓜,但理性一点看,这种目标对于品牌的公信力、核心技术、用户资源来说,都是超大号负担。毕竟,顶级超跑本身就是汽车工业的珠穆朗玛峰,入门门槛不是一般的高。

追觅宣布造车,目标超豪华超跑,挑战布加迪威龙-有驾

从已公开的信息来看,这场造车行动并不是刚起步,而是蓄谋已久。追觅自己说,2013年就有造车念头,十二年里公司一直在酝酿,直到在扫地机器人等清洁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他们这波选择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放手一搏,八成是看准了市场环境,觉得时机不错,愿意拿家底赌下未来。毕竟,制造清洁设备的底层算法、智能系统,理论上可以跨界转移,成为驾驶辅助、车辆动力等方面的底层基础,不过从“扫地”切换到“飙车”,具体能用多少,没人敢打包票。

追觅这次造车,是一场技术、资金、人才的大考。技术层面,造顶级超跑光动力电池、无人驾驶、车身轻量化这三板斧,每一项都是巨头们几十年摸索出来的家底。人才这块,造机器人和造车虽然都要工程师,但顶级汽车制造需要的不只是写代码和做产品,更需要对机械、材料、动力系统多领域的超强积累。还有资本,业界常说,造车是烧钱无底洞,尤其是把豪车做为开局目标,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基本举步维艰。

追觅宣布造车,目标超豪华超跑,挑战布加迪威龙-有驾

有人调侃:扫地机器人公司造超跑,是不是理工男们太爱玩跨界?也有人认真扒拉背后可能的路线,认为追觅可能会用自家智能产品的数据积累,升级到车载系统智能化,比如导航、环境识别、自动清洁等,用“智能”这个标签给新车加分。但一辆豪华超跑,不仅仅需要智能化,更要有极致性能的底层硬核,能不能玩得转,还得看实际落地的结果。

品牌认知也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追觅这几年在扫地机器人圈子里的确挺火,在用户群体里口碑不错,也做了不少原创新技术,但汽车,尤其是超豪华汽车,圈层和品牌认知完全不一样。布加迪威龙之所以成神,靠的是几十年顶尖技术打磨和世界一流品牌形象。追觅现在要跨界,从家用市场杀到豪车赛道,最难啃的骨头之一就是让消费者相信:你能把家扫干净,也能造出极速豪车。

公司内部信还透露,项目不是草率决定,而是经过高层长期论证,最终定案。追觅的意思很直接:十二年前就有心,今天才选时机进场。企业造车的自信,不完全空穴来风,他们狂飙清洁赛道这些年,在智能硬件、自动化技术、算法方面确实有积累,想借此升级到造车,也能理解。但底层逻辑能不能移植,还是未解之题,不少业内人士都持观望态度。

有人质疑:造车与造扫地机器人之间跨度太大,缺乏技术积累,尤其在动力系统、车辆安全、豪车制造工艺等方面没什么底。也有观点认为,智能化未来是汽车领域的大趋势,追觅恰好可以风口借力。清洁行业铸就的自动导航、避障系统、自动感应,如果能升级到汽车领域,或许能带来新突破。但是现阶段还只是蓝图,具体成效还得看他们怎么落地。

追觅定下了具体目标:首款车定位“超豪华纯电动跑车”,项目落地年份基本也定了,计划在2027年前亮出真章。三年多时间,能不能从零到一把顶级超跑造出来,还要看团队沉淀和市场机遇。如果真能做出堪比世界豪车的新能源超跑,那可能会让整个行业重新洗牌。但就现在来看,还远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企业跨界造车这几年不少见,科技公司、家电企业、甚至地产商都有人跳进来分蛋糕。追觅这波选择超跑,和那些做代步车、智能小型车的不太一样,难度系数显然提升。高端车领域原本就是一个极度拥挤和门槛极高的战场,传统豪车品牌守着技术、资源和全球用户,后起之秀想要突围,得靠精准定位、硬核创新和足够的耐心。

追觅宣布造车,目标超豪华超跑,挑战布加迪威龙-有驾

国内造车新势力已经在赛道里拼得头破血流,创新、降本、品牌升级,层层加码。追觅如果真的要在新能源高端市场干出点名堂,绝不能只靠情怀和口号。技术落地、产品定义、供应链搭建、营销体系全都得抓到。最重要的是,别把跨界造车当成短跑,应准备好马拉松的耐力和定力。

有人开玩笑说,未来追觅的豪车上市,车厢底下会不会配套一个扫地机器人自动打理?看着高大上的造型,地板却永远一尘不染,这场景确实挺魔性。不过调侃归调侃,造车是实打实的硬茬,不是噱头。能不能成就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又一传奇,还得靠产品和市场说话。

如果你是汽车圈老玩家,估计对新入局公司都习惯性持保留意见。但追觅以往在技术创新、智能控制、算法等领域的积累,确实让人有点期待他们能不能带点“新鲜血液”进场。当前国内不少汽车品牌已经在智能化领域快速迭代,也许这正是追觅期待弯道超车的窗口。

有意思的是,这种跨界进军的路径,已经成了新经济领域的一种潮流。手机企业造车、家电企业造车、互联网公司造车,大家都在用自己熟悉的套路试图重塑新一代汽车产品。能不能活下来、跑得远,最根本还得靠技术、产品和品牌三驾马车。追觅现在选择起步赛道里最难的一条路,难度堪比攀高峰,但也多了些破局机会。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最关心的不是追觅怎么造车、造什么样的车,更多的是未来能不能用得上这些智能技术,会不会真的给用车体验带来变化。现在智能家电已经成了不少人的日常,今后能不能装进汽车里,做到真正的“全自动驾驶+全车智能”,也许才是行业值得关注的转折点。

从企业角度看,扫地机器人做到头部,意味着有了沉淀和资本,可以试着开辟新领域。选择造车,无论最终成败,都是企业转型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尝试。被市场验证、被用户认可之后,品牌才算真正完成旧领域到新领域的迁移。如果过渡不到位,光有噱头没看头,很容易昙花一现。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赛道还远没到终局,新旧势力都在极限拼杀,谁领先一步谁就能抢占高地。追觅这波操作敢定超跑标杆,怎么看都是高难度挑战,不过等到产品落地的时候,才是检验成色的真正节点。如果能突破技术壁垒,把顶尖智能玩到极致,说不定能拉来新一批年轻用户。不过话说回来,市场可从不讲人情,只有真刀真枪的产品,才有资格在高端市场安稳立足。

对标布加迪威龙,也许预算和信心都到位了。但现实是,中国品牌要想在豪车领域甩开固有标签,起码要用十年、二十年不间断的技术磨砺和用户口碑积累。追觅现在还在铺路阶段,距离终点还有很长的路。而且,造车这事不是一蹴而就,环环相扣,哪一环差点火候都可能前功尽弃。

聊到这,大家或许都莫名期待:会不会有一天追觅造出来的超跑真能和布加迪同台比拼?还是说只是一场“造梦行动”?三年后,结果见分晓。

有些事情,必须亲眼见证才知道是真是假。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