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 10 年车,还能不懂怎么爱护车?”
每次提醒父亲 “别踩着刹车过减速带”,老周都会得到这样的反驳。可上个月,他的车突然出现刹车异响,去维修厂检查才发现,刹车片已经磨出了深沟,刹车盘也有不同程度的磨损,维修师傅说:“这都是长期不当操作导致的,再晚点可能就要换整个刹车系统了。”
很多老司机总觉得 “车就是用来开的,没那么娇气”,但实际上,一些习以为常的驾驶习惯,正在悄悄对车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今天就来盘点 10 个 “毁车于无形” 的驾驶习惯,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一、这些 “常规操作” 竟是毁车元凶?老司机也常犯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 “方便”“顺手” 的操作,恰恰是伤害车辆的 “隐形杀手”,尤其是下面这 10 个习惯,几乎每个老司机都或多或少犯过。
1. 习惯一:车辆未启动,先开空调 / 大灯
夏天上车第一件事开空调,冬天上车先开大灯,这是很多人的习惯。但车辆未启动时,所有用电设备都依赖蓄电池供电,此时开启空调、大灯,会让蓄电池瞬间承受较大负荷,长期如此会导致蓄电池亏电,缩短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让车辆无法启动。
正确做法
:先启动车辆,等待 30 秒 - 1 分钟,让发动机运转稳定后,再开启空调、大灯等用电设备。
2. 习惯二:踩着刹车过减速带 / 坑洼路
遇到减速带或坑洼路面时,不少人会踩着刹车缓慢通过,觉得这样更 “稳”。但实际上,刹车时刹车片与刹车盘处于紧密贴合状态,此时车辆颠簸会导致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产生额外摩擦,加速刹车片磨损,还可能导致刹车盘变形,出现刹车异响、刹车抖动等问题。
正确做法
:提前减速,在到达减速带 / 坑洼路前松开刹车,让车辆以匀速通过,通过后再根据情况踩刹车。
3. 习惯三:方向盘打死超过 10 秒
停车入库或掉头时,很多人会把方向盘 “打死”,甚至长时间保持打死状态。但方向盘打死时,转向助力泵会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液压油无法正常循环,长期如此会导致助力泵过热,缩短助力系统使用寿命,还可能出现转向沉重、异响等问题。
正确做法
:方向盘打死之后,立刻回正 1-2 圈,避免长时间保持打死状态。如果需要长时间等待(比如等红灯时),可将车辆挂空挡,松开方向盘,减轻助力系统负担。
4. 习惯四:油箱见底才去加油
“油表亮灯了再去加油,能多跑几十公里,还能‘清空’油箱里的残渣”,这是很多老司机的 “经验之谈”。但实际上,汽车燃油泵需要靠汽油散热和润滑,当油箱油量过低时,燃油泵会暴露在空气中,散热效果变差,长期如此会导致燃油泵磨损加剧,甚至烧毁,维修成本动辄几千元。
正确做法
:当油表指针指向 1/4 刻度时,就应该及时加油,避免油箱油量低于 1/4。
5. 习惯五:单手开车,另一只手搭在车窗 / 挡位上
单手开车不仅违反交通规则,还存在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习惯把另一只手搭在车窗边缘或挡位上,这会对车辆造成伤害。搭在车窗边缘时,手臂的重量会压在车窗升降机构上,长期如此会导致车窗升降缓慢、卡顿;搭在挡位上时,会对变速箱换挡机构产生额外压力,影响变速箱寿命。
正确做法
:双手始终握住方向盘,保持正确驾驶姿势,不随意将手搭在车窗、挡位或其他部位。
6. 习惯六:冷车启动后,立刻猛踩油门加速
冬天冷车启动后,不少人会觉得 “发动机需要快速升温,猛踩油门能让车热得更快”。但冷车状态下,发动机机油还未充分润滑各个部件,此时猛踩油门会导致发动机内部零部件干摩擦,加速磨损,长期如此会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
正确做法
:冷车启动后,怠速等待 30 秒 - 1 分钟(冬天可适当延长至 2-3 分钟),待发动机转速稳定后,缓慢行驶,待水温上升到正常范围后,再正常加速。
7. 习惯七:停车后不回正方向盘
临时停车或长时间停车时,很多人图方便,不把方向盘回正就熄火下车。但方向盘未回正时,转向拉杆和悬挂系统会处于受力状态,长期如此会导致拉杆变形、悬挂系统老化,还可能导致轮胎受力不均,出现偏磨现象。
正确做法
:停车后,先观察车辆是否停正,然后将方向盘缓慢回正,确保前轮处于直线行驶状态后,再熄火下车。
8. 习惯八:频繁原地打方向盘
原地掉头或挪车时,很多人会频繁原地打方向盘,觉得这样 “省力”。但原地打方向盘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是滑动摩擦,摩擦力远大于行驶中的滚动摩擦,长期如此会导致轮胎胎面磨损加剧,缩短轮胎使用寿命,还可能划伤轮胎表面。
正确做法
:尽量在车辆缓慢移动时打方向盘,减少原地打方向盘的频率。如果必须原地打方向盘,动作要缓慢,避免频繁快速转动。
9. 习惯九:过积水路面不减速,或涉水后不检查
遇到积水路面时,不少人会加速冲过去,觉得 “速度快就能冲过去”。但高速通过积水路面时,车辆容易出现 “水滑” 现象,导致失控,同时积水还可能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导致发动机熄火;即使顺利通过,积水也可能附着在刹车系统上,影响刹车效果。
正确做法
:过积水路面时,提前减速,观察积水深度(一般不超过轮胎一半高度),以低速匀速通过;涉水后,轻踩几次刹车,利用刹车产生的热量蒸发水分,恢复刹车效果,同时检查发动机舱是否有积水。
10. 习惯十:长期不清理车内出风口 / 空调滤芯
车内出风口和空调滤芯长期不清理,会堆积大量灰尘、细菌和杂物,不仅会影响车内空气质量,导致异味、过敏等问题,还会堵塞空调风道,影响空调制冷 / 制热效果,增加空调系统负荷,缩短空调使用寿命。
正确做法
:每月用专用工具清理一次车内出风口,每 3-6 个月更换一次空调滤芯(如果经常在灰尘多的环境行驶,可适当缩短更换周期)。
二、养车比修车更重要!记住这 3 个 “黄金原则”
很多车主觉得 “只要车没坏,就不用管”,但实际上,养车比修车更重要,好的驾驶习惯能让车辆使用寿命延长 3-5 年,还能减少维修成本。记住以下 3 个 “黄金原则”,让你的车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1. 原则一:“温柔操作” 代替 “暴力驾驶”
无论是起步、加速、刹车还是打方向盘,都要 “温柔”,避免猛踩油门、猛踩刹车、猛打方向盘。暴力驾驶不仅会增加车辆油耗,还会对发动机、变速箱、刹车系统等造成严重损伤,而温柔操作能让各个部件平稳运行,减少磨损。
2. 原则二:“定期检查” 代替 “出问题再修”
很多车主只有在车辆出现故障时才去维修厂,但此时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比如每周检查一次轮胎胎压、磨损情况,每月检查一次机油、冷却液、刹车油液位,每半年做一次全面保养,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小问题变成大故障。
3. 原则三:“了解车辆” 代替 “盲目操作”
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车辆,性能和使用要求可能存在差异。买车后,一定要仔细阅读车辆使用手册,了解车辆的各项参数、操作规范和保养要求,比如机油型号、胎压标准、保养周期等,避免因盲目操作导致车辆损伤。
三、写给所有车主:车是 “伙伴”,不是 “工具”
车陪我们走过春夏秋冬,载我们往返于家与工作之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伙伴”。很多人把车当成 “工具”,觉得 “坏了就修,修不好就换”,但实际上,好的驾驶习惯和养护方式,不仅能让车更耐用,还能保障我们的出行安全。
就像老周,经过这次刹车维修事件后,再也不敢轻视驾驶习惯了,现在每次开车前都会检查一下车辆状态,开车时也格外注意操作规范,他说:“以前觉得养车麻烦,现在才知道,正确的习惯不仅能省维修费,还能让自己开得更安心。”
养车没有那么复杂,无非是多一点细心,多一点耐心,把那些 “毁车习惯” 换成 “护车习惯”。希望每一位车主都能记住:你的每一次正确操作,都是在为车辆 “续命”,也是在为自己的安全 “加码”。让我们一起,用正确的方式爱护自己的车,让它陪我们走更远的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