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被人问候啥时候倒闭,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烦的。
当李斌在南京的用户见面会上,几乎是脱口而出这句话时,现场大概是安静了一下,随即又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味道。这不像一个身价不菲的创始老板该说的话,倒像是在酒桌上跟哥们儿的一句吐槽。
他算是亲手把自己和蔚来从那个高高在上的云端,拽回了满是泥泞的地面。
说白了,就是过去那种仰望星空的日子得先放放了。以前蔚来的逻辑是,把用户体验做到别人望尘莫及,钱该花就花。现在,这套逻辑的顺序彻底颠倒了过来,内部开始推行一种叫全员经营的玩意儿,核心就一条:每件事都得算账,算不明白,或者既不讨好用户又不赚钱的,一分钱都别想花。
这种风气的转变,最先感知到的,还是那些最忠实的车主。曾经引以为傲的专属服务体验,好像没那么香了。一些NIO House里的全职顾问被兼职取代,活动的频次也在减少。这感觉就像你常去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突然有一天告诉你,免费的欢迎水果没了,换成了自助的,一个道理。这很要命,因为蔚来的护城河,很大程度上就是用这些不计成本的服务和体验挖出来的。
就在去年三四季度,这个转变的信号就已经非常明显,蔚来一刀砍掉了将近45%的用户体验岗位。现在压缩服务成本,无非是把那把刀磨得更锋利了些。这背后悬着一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根基要是动摇了,楼还能稳吗?
节流是真疼,但开源的压力更大。
好在销量数据给了些喘息的机会。十月份交付了20976台,连续六个月稳在了两万台以上。更关键的一个数据是,蔚来的成交均价超过了30万,比特斯拉还高出快3万块。这说明什么?说明核心的那批用户,那些真正认可蔚来价值的人,基本盘还没崩。
可卖得动,不等于就赚得到钱。李斌喊出四季度必须盈利的目标,所有人都替他捏把汗。这意味着月销量得一口气冲到5万辆,毛利率还得稳定在17%以上。这差距,不是靠精神喊话就能弥补的。
怎么在不惹恼老车主的情况下,把销量搞上去,是个技术活。隔壁理想汽车前阵子就踩了个坑,名义上搞保险补贴,实际上就是变相降价,结果刚提车的车主们集体炸锅,吐槽一天亏掉两个月工资。这种事,一次就能把品牌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感消耗掉大半。
显然李斌看到了这些前车之鉴。他这波自嘲式坦诚其实玩得相当高明,直接把车主的面子焦虑摆上了台面,把一个商业问题,巧妙地转化成了一个情感共鸣。我混得不好,你们也没面子,这话一出,就把几十万车主从单纯的消费者,拉进了命运共同体的船上。
这一招,既是向市场传递信号——那个只会烧钱的蔚来过去了,现在是一个会算账过日子的务实版蔚来;也是一次巧妙的压力释放。当一个创始人开始敢于拿自己和公司的窘境开玩笑,往往意味着他正在变得更加成熟。
大家现在都在等着,看李斌怎么把这份对用户最大的责任给兑现了。毕竟,那么多车主的信任和面子,都实实在在地押在了这家公司的未来上。
全部评论 (0)